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新庄杨贡之乱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新庄杨贡之乱是戴潮春事件中新庄杨贡、桃园杨德源起兵响应戴潮春的起事行动,同治元年(1862年)农历三月淡水同知秋曰觐在大墩乌日庄之役中阵亡,导致台湾北部争相作乱,杨贡和杨德源遂于四月率部攻进艋舺县丞署,最后杨德源被杀害,杨贡也被时任新庄县丞郭志纬斩杀。[1][2]
背景
咸丰十一年(1861年)辛酉冬,戴潮春事件领导人戴潮春开始结会倡乱[3]。台湾道孔昭慈奉檄时任淡水同知秋曰觐帅师征讨戴朝春,此为大墩乌日庄之役之始[3]。但秋曰觐在同治元年(1862年)三月,于战役中阵亡[2],导致台湾北部开始处于动乱之中[1]。
交战过程
同治元年(1862年)农历四月[2],新庄杨贡,桃园杨德源起兵响应。杨德源原本担任桃涧堡总理一职,因种种原因而被革职,他便成群结党,搜刮富户财产。枋桥(今新北市板桥区)富商、林本源家族成员林维让、林维源兄弟对此非常担忧,便与亲戚林国芳的门客叶春讨论如何征讨杨德源。叶春将自己想出的计谋告知桃园的仕绅、耆老,允许让杨德源再度担任总理,还请艋舺县丞郭志纬授予其木戳。杨德源十分开心,举办盛大的酒会庆祝,叶春命令状士趁夜杀掉他,将其头颅悬挂在枋桥城的西门之上[4]。
另一方面,杨贡率众攻入艋舺县丞署,但被郭志纬所捕获,将其斩杀[1][5][3],此战役落幕。当时,鹿港联庄战役正进行中,但戴军军队见到冲西坪至泉州街一带的乡勇,心生畏惧,又听闻杨贡被杀的消息,便开始收兵撤退[5]。
后续影响

事件平定后,郭志纬因感念新庄武圣庙神灵庇佑,使地方肃靖[1],于是在同治元年(1862年)发起重修武圣庙[6],并由绅士高国瑞等人进行重修工程[1],于同治七年 ( 1868年 ) 竣工[6],并于后殿回廊两端竖立“重兴武庙牌记”、“武庙置产功德牌记”两块木碑,以兹纪念[6]。
重兴武庙碑记
“ |
大哉夫子之神灵,其赫赫于天下久矣!岂独淡之新庄然哉! 新庄开辟历今百有余年,自乾隆二十五年间,董事胡焯猷等建立武庙一间于米市,此权舆托始之意也。春秋屡易,寒暑频更,而当日之墙璧丹青不无剥落。迨道光元年,前分县王会同绅士林平侯等鸠资董办,因其旧址移圳填葢,扩为三进;高玉峰施舍庙前之地为香灯之资,葢巍巍乎称巨观云。 自是以来,街市大兴,人民以庶几为有名之区。而夫子之妥其灵者,又三十余年。嗟乎!讵意有咸丰三年倏因分类,武庙遭毁,前之人民未几而廖落矣!前之街市未几而萧条矣!噫嘻!分类之惨,何可胜言哉! 纬于同治元年正月奉委署理新庄县丞,肃瞻圣像,供奉于草屋之下;风雨飘淋,亵渎孰甚!当谕绅耆捐资兴脩,正在会议,不意彰属戴逆滋事;淡厅秋公往剿遇害,大甲被陷,窜扰淡北、土匪蜂起。当斯时也,内有窥伺之贼,外无救援之兵,竟匪首杨贡率众入署,意图不轨,殆哉岌岌乎!所赖神灵护庇,一呼而街民响应,杨贡伏诛、群丑散逃,地方肃靖。葢夫子之默祐于淡疆,而淡疆之托福于夫子岂浅鲜哉! 夫有事求祷于庙中,无事置之于度外;于理未顺,于心奚安?用特首先捐廉以为之倡,并谕绅士高国瑞等董督其事,鸠工庀材;木从其坚、制从其朴,经之营之,于焉成之。 愿赖绅民人等乐业安居、和乡睦里,勿以微嫌而习衅、勿以细故而生端,体君子有教无类之心、奉夫子俎豆馨香之报。庶几神庥滋至,庇四境以相安;庙貌长存,历千秋而不朽。是则纬之所厚望也夫! 同治柒年阳月,署理新庄县丞郭志纬撰、生员曾嵩年书、董事陈福助立。
|
” |
Remove ads
参见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