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板桥区 (台湾)

台湾(中华民国)新北市的一个区,新北市市治暨人口最多的区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板橋區 (台灣)map
Remove ads

25.0096703°N 121.4590989°E / 25.0096703; 121.4590989

事实速览 板桥区Banqiao District 旧称:枋桥、摆接, 国家 ...
事实速览 台湾语言写法及拼音, 汉字 ...

板桥区,旧称“摆接”[2]“枋桥”,位于台湾新北市西部,为智慧财产及商业法院新北市政府所在地。区内人口约55.2万人,是新北市人口最多的行政区,也是台湾人口最多且唯一超过50万人的乡镇市区[1]

清治时期,板桥已是大台北地区西部重要商业聚集地,发展历史甚早。因为当地属于大汉溪新店溪汇流的淡水河船运商业的中心腹地,加上战后初期成为台北县县治,便由早期台北都会区的主要卫星城市之一,逐渐成为现在新北市以及淡水河系左岸的政经中心。

境内的林本源园邸(林家花园)为台湾少数保存至今的中式古典园林建筑,并与板桥近来快速发展的城市面貌相互呼应,形成新旧并续、古早味与现代气息并融的城市景观。

Remove ads

历史

词源

板桥原为平埔族原住民摆接社聚居地,后来汉人在17世纪后逐渐迁入并形成聚落。在大汉溪船运兴盛时,商旅货物在“湳仔港”上岸运往“摆接社”漳州闽南人聚落,途中需经林家花园后方的“公馆沟”。为方便人货通行,其上兴建了一座木板桥,当地因而被称为“枋桥头”(pang-kiô-thâu)。后来的“枋桥城”即沿着公馆沟东南岸兴建城墙,在木板桥前设置西城门,约为今府中路、林园街口。近年来公馆沟经整治加盖后,桥已经不复见[3][4]

日治时代,统治当局将“枋桥”改为日式地名板桥,日语读法为“いたはし itahashi[5],先为板桥庄,1929年升格为板桥街战后延续此名至今,差别在于改用华语发音,惟台语仍读作“枋桥”(pang-kiô)。

发展沿革

板桥区自古即为凯达格兰族原住民武𦛨湾社摆接社的生活范围。清治康熙年间始有汉人足迹,根据板桥“新埔赖氏族谱”记载,清朝康熙六十年(1721年),漳州平和县葛竹乡赖天经族人,渡海至现新埔地区开垦。

乾隆年间廖富桩、林成祖入垦摆接平原,随后大量漳州闽南人移住,人口渐增。其时为“摆接堡”之行政中心,辖地遍及今日板桥区、中和区土城区树林区新庄区西盛地区。道光年间林本源家族自新庄迁居此地,更使板桥区形成邻近地区的宗教、商业、文化中心[2]大正9年台湾行政区改制为五州三厅,板桥为海山郡役所的所在地,是郡之行政中心。

1945年二战后中华民国政府接管台湾[6]:27。1946年1月27日,板桥街改为“板桥镇”,属台北县海山区[6]:27-28。1947年1月,台北县政府迁往板桥镇,裁撤海山区,板桥镇由台北县直辖[6]:28。至1966年起,随着四汴头、新埔深丘、埔墘等地工业区的成立,工业发展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带动板桥镇人口快速增加。1969年,板桥镇人口达到10万人[7]。1972年7月1日,板桥镇改制为县辖市“板桥市”[6]:32。1990年代后期起开发的新板特区,强化了板桥做为淡水河左岸商业枢纽的地位。2010年12月25日,五都改制,配合台北县升格为直辖市新北市,板桥市改制为“板桥区”[2],仍为市治所在,并成为新北市的政治及经济中心。

地理

Thumb
板桥区城市天际线

地形

板桥区位于新北市中西部,新店溪大汉溪河流交会沉积处[8],为整个大台北淡水河以西的中心城市,北隔大汉溪三重区新庄区相望,东与台北市万华区新店溪为界,西接树林区,南与土城区中和区毗邻。幅员略呈东北- 西南走向,东北部较宽阔,西南部则较为狭长。全境为适宜开发人居的平原地形并有河川环绕,总面积23.1368平方公里,河域面积广达686公顷。

全区地势平坦,无山岳及丘陵。东南部略高,但海拔仅约10米,渐次向西北部趋低,至海拔约2米。其地质时期全属第四纪完新世完新统之冲积层。但板桥街区及新埔、埔墘、深丘、后埔以东一带,地势较高,可谓之为老冲积层,形成较早,可能为地质时期的台北湖之沉积[9]

水文

板桥区最主要的河川为大汉溪新店溪。大汉溪为淡水河主流上游,也是本区最大河川,流经浮洲地区后,以弓状形成本区西北边界,至东北端江子翠地区与新店溪相会。新店溪为淡水河最大支流,流经板桥区东北边界。日治时代以前板桥是个有许多沟渠的地方,现在已经大都覆盖成为下水道。湳仔沟是分隔板桥与浮洲地区的河道沟渠,湳仔即当地地名湳雅的闽南语原文。湳仔沟本来是大汉溪之分流河道,1982年因应防洪堵绝大汉溪上游的水流入,只剩其他沟渠与地下水汇入。湳仔沟最后流向大汉溪。

公馆沟为板桥地区仅次于湳仔沟的最大沟渠,也可能是板桥一名之由来。现在已经大都成为地下排水沟。水脉发源于土城山区,19世纪曾经成为林本源园邸周围枋桥城城墙外的护城河。该沟渠约略从土城青云路进入板桥信义路、四川路、馆前西路,馆前西路即为林家花园城墙之南侧。沿着馆前西路,流过接云寺及湳雅夜市入口,转往府中路、西门街,在北门街北流,离开原本城墙的范围。最后约略经过公馆街、国光路、智乐路、中正路、新海抽水站,汇入大汉溪。[10][11]公馆街即以公馆沟命名。现在只有馆前西路旁一区段无覆盖,可见到黑水沟,且县民大道经过馆前西路和华福街间之路段,有明显隆起之桥梁特征。

Remove ads

气候

板桥区属副热带季风气候,10月至4月盛行东北季风,5月至9月则盛行西南季风[12]。全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温度约为摄氏22.6度,月均温最高为7月的29.2度,最低为1月的13.3度[13]:45。年雨量2,325.2毫米,各月雨量最多为8月的305.3毫米,最少为12月的78.8毫米[13]:47

人口

更多信息 年份, 人口 ...

根据新北市政府民政局及内政部户政司统计,2024年底板桥区户数约23.1万户,人口约55.4万人[14],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约2.4万人,是台湾人口最多、人口密度第五高的乡镇市区,其人口也多于台湾一半以上的县市[1]。区内人口最多与最少的里分别是溪福里与复兴里,2024年底两里人口分别为14,434人与927人,其中溪福里也是新北市人口第九大里[14]。板桥区人口的年龄构成中,0至14岁人口占比约12.08%,15至64岁人口占比约68.31%,65岁以上人口则占比19.61%[14]

Remove ads

政治

Thumb
新北市政府
Thumb
新北市议会

板桥区为新北市的首府,地处新北市溪南最接近于溪北的中间区域,此一地缘特色反应出来的政治板块,选民均匀,使得板桥历来呈现接近全国整体投票倾向的缩影。与新北市所辖的其他行政区相较,板桥明显不若新店双和的偏蓝,亦不若新庄三芦的偏绿,亦加以拥有新北市南来北往的中心枢纽位置和最大票仓,向来是兵家必争之地、竞选总部的所在地。

区政组织

新北市板桥区公所新北市政府在板桥区之派出机关,在中华民国政府架构中为市政府综理区政的执行机关,上级业务监督机关为新北市政府。区长市长任命,其任期为无任期保障。在区长、副区长及主任秘书之下,设有7课4室等11个内部单位[17]。板桥区为新北市议会第五选区,在市议会的66席市议员中,板桥区共选出9席区域市议员(不含平地原住民与山地原住民议员)[18]

历任首长

台湾日治时期

枋桥区长

1910年-1920年

更多信息 姓名, 就任时间 ...
板桥庄长

1920年-1929年

更多信息 姓名, 就任时间 ...
板桥街长

1929年-1945年

更多信息 姓名, 就任时间 ...

板桥镇镇长

1946年-1951年 间接选举

更多信息 任次, 姓名 ...

1951年-1972年 直接选举

更多信息 任次, 姓名 ...

板桥市市长

1972年7月1日-2010年12月24日

更多信息 任次, 姓名 ...

新北市板桥区区长

2010年12月25日–现今

更多信息 任次, 姓名 ...

行政区

现今板桥区行政范围的确立,来自于1920年,日本将台湾十二厅改为五州二厅,设板桥庄属台北州海山郡。板桥庄辖板桥、社后、深丘、新埔、埔墘、下深丘、江子翠、港子嘴、后埔、四汴头、湳子、沙仑、溪洲、番子园等14个大字。1929年板桥庄改制为“板桥街”[19]。1946年1月27日,改为“板桥镇”,属台北县海山区。1947年1月裁撤海山区,板桥镇改直隶于台北县[20]。1972年7月1日,板桥镇改制为“板桥市”[19]。2010年12月25日,台北县改制为直辖市,板桥市改制为市辖区“板桥区”,隶属新北市[2]

板桥全区有126个,是全国里数最多的市辖区,也是全国下辖最多里(村)的乡镇市区级行政区。

板桥区可以分为府中江子翠港子嘴新埔新板[注 1]亚东[注 2]埔墘后埔[注 3]社后浮洲溪崑等11个地区,各自被归类为5个正规的次分区与11个非正式行政编制的联合里。其中,府中、江翠、新埔、新板与亚东等几个地区的中心位置分别设置台北捷运的车站,是板桥区内交通较为便利的区段。

板桥区由于人口众多,拥有两个立法委员的议席,分别是板桥东区(新北市第七选举区)、板桥西区(新北市第六选举区)。在2010年以前,台北县板桥市时期,板桥市民代表会的市民代表选区共有6个,其中第六选区为原住民族选区,第一至第五选区则由依照各里划分组成,2010年以后,第一至第五选区便成为板桥区公所的第一至第五分区[21]。下表列出板桥区各样划分方式(立法委员选举区、第一至第五次分区、里),配合《台湾地名辞书(卷十六)台北县》与日治时代“大字”对照其地名[22]

更多信息 立委分区, 次分区 ...

经济

农业

工业

商业

金融业

板桥区的金融业在日治时期,仅有板桥信用组合与彰化株式会社板桥出张所,战后随着县治的设置与交通的发展[23]:418,工商业成长,金融业逐渐蓬勃兴盛,许多原本设在板桥区的银行陆续成立其分行,并有民间银行成立,为服务大众,增设更多业务项目,使金融服务更加完整。在1990年代时,板桥区的金融业发展有由西南部板桥车站一带,扩展至东北部文化路一带的趋势,数间历史悠久的银行也在1986年后陆续迁址[24]:287。2008年底时,板桥市的金融机构分为96间银行、16间保险公司、9间农会信用部、3间票券金融公司,居台北县之首[25]:338。根据金管会银行局统计,目前板桥区内共有103间银行、2间信用合作社及19间票证券公司[26]

板桥区农会成立于1918年,名有限责任板桥信用组合,之后陆续增展组织功能,有利用、购买、贩卖等,1944年1月31日,改组板桥街农业会。期间历经板桥区各阶段改制变更,经历过板桥镇合作社、板桥镇农会、板桥市农会[25]:332。2011年4月1日,改名板桥区农会[27]。板桥区农会在总干事及秘书之下,设有资讯、稽核、企划、保险、信用、供销、推广、会计、会务、产业管理等部门[28]。为扩大民众服务,信用部除总会外,并陆续成立后埔办事处、埔墘办事处、江翠办事处、溪崑办事处、社后办事处、浮洲办事处、新埔办事处、文化办事处等[24]:307

教育

大专院校

高级中等学校

国民中学

国民小学

社会教育

交通

板桥区为新北市政经中心,地理上亦为新北市人口密集带的中心,都市定位及南来北往的中心地理位置,使得板桥拥有颇为发达的联外路网及发达的大众运具。其中有四座东西向桥梁(华江桥万板桥华翠桥光复桥)直通台北市;南北向则有新北环快台64线(特一号)及台65线(特二号)三大快速道路贯穿板桥市区并连结国道一号国道三号捷运板南线在板桥区设有五站(江子翠站新埔站板桥站府中站亚东医院站)与北市主要精华区(西门商圈博爱特区站前商圈东区商圈信义商圈南港经贸园区)直接串连;串连新北市发达区的捷运环状线第一阶段(西环段)亦以板桥为中心,并于区内设置三个捷运站(板新站板桥站新埔民生站)。连接台湾西部走廊主要都会区的高铁及大小都市的台铁和短中长客运中心亦在板桥设站,使得板桥区堪称是新北市的交通枢钮。

大众运输

高铁

Thumb
板桥车站
台湾高铁

台铁

台湾铁路

大众捷运

Thumb
府中站
台北捷运

客运

Thumb
板桥公车站

2001年11月13日新北板桥转运站启用,提供板桥地区长途客运搭乘。

社区小巴

  • F501 树林-板桥
  • 824 欢仔园-新北板桥公车站
  • 585 浮洲地区-捷运府中站 原F502(110年6月7日转换为收费公车)
  • 577 板桥后站-捷运府中站 原F511(109年7月1日转换为收费公车)

公共自行车

公路

快速道路

省道

市道

  • 市道106号:新海桥→中正路→民权路(与台三线共线,设有25.5K牌子)→民族路→中和中山路(22.7K~26.7K)
    • 中正路:旧板桥、社后地区主要道路,连接新海桥到新庄。
    • 民权路:板桥西部主要道路。
    • 民族路:海山地区主要道路,连接中和的中山路三段。
  • 市道106甲线:大汉桥→民生路三段→捷运新埔站(民生文化路口,终点接台三线)
    • 民生路:贯穿板桥中央,是大台北最宽的道路之一,高架为台64线快速道路,平面为市道106甲,也是北通新庄区,南达中和区的主干道,又称为“特一号道路”。
  • 市道114号:沙仑桥→大观路三段→浮洲桥→大观路二一段→南兴桥→馆前西路→中山路一段(与台三线共线)→中山路一二段→光复桥
    • 中山路:后站、海山、深丘、埔墘地区主要道路,连接光复桥往台北市西园路。
    • 大观路:浮洲地区主要道路。
  • 市道116号:树林陆桥(大观路三段50巷)→浮洲桥→新兴桥→四川路二段(终点接台三线,四川路与土城中央路口)

区道

  • 北73线存德街溪崑一街溪北路玉平巷
  • 北89线:四汴头(四川信义路口)→信义路→土城青云路
    • 信义路:四汴头地区主要道路,是通往土城的主要道路。
  • 北91线:新海桥头(新北市立殡仪馆)→长江路一二段→双十路三二一段→三民路一二段→中和员山路
    • 长江路:联络新海桥与华江桥的重要道路。
    • 双十路:江子翠地区主要道路,为新北市第一条示范道路。
    • 三民路:埔墘地区主要道路,可连接员山路到中和区
  • 北92线:三民路二段245巷→中和永和路
  • 北93线:板桥分局前(文化民权路口)→文化路一段→南门街(板桥旧市区)→南雅南路一段(南雅夜市)→南雅南路二段(亚东医院)→接台三线四川路二段
    • 南雅南路:亚东医院所在道路,湳子地区的主要道路,亦是板桥著名南雅夜市之名称由来。
    • 县民大道:纵贯铁路地下化改建而成,其上有通往台北市的华翠大桥快速道路,并贯穿新板特区板桥车站大楼坐落在此。
    • 万板路:江子翠地区主要道路,圳道加盖改建而成,有万板大桥连接台北市西藏路。
    • 汉生东路:海山高中、海山国小都坐落在此。
    • 笃行路:溪州、昆仑地区主要道路,生活圈已经趋近于树林区
    • 南雅东路:板桥知名的南雅夜市坐落于此。
    • 忠孝路:后埔地区主要道路,连接中和穗和地区。
    • 新海路:连接新海桥至海山地区的要道,连通汉生西路与汉生东路。

一般道路

  • 板桥区内环线:北门街→西门街→馆前西路→南门街→文化路一段(与北门街交叉口)
  • 板桥区中环线:汉生东路(与中和中山路口)→汉生西路→国光路→大仁街→南雅西路段→南雅东路(或南雅西路一段)→华兴街→成都街→实践路→忠孝路→中和德光路→中和莒光路(与中和中山路口)
  • 板桥区外环线:三民路一二段→双十路一二三段→长江路一二三段→中正路→北门街→文化路一段→南门街→南雅南路一二段

桥梁

由于境内河域广阔,板桥区境内共有19座主要联络桥梁,板桥区之北、西面为大汉溪及其支流,东面为新店溪,而南面以陆地连接中和区土城区,主要以圳沟为界,没有桥梁。因此板桥区可说是台湾所有乡镇市区中,大型联络桥梁最多者。

板桥区的东面有四座跨越新店溪的桥梁,全部通往台北市万华区:

  • 光复桥市道114号,为板桥通往万华历史最早的桥梁,日治时期为吊桥,称“昭和桥”,后改建为斜张桥,中山路二段→台北市万华区西园路二段。
  • 华江桥:台三线,是继光复桥之后为第二座兴建的桥梁,今天的华江桥是第二代的桥梁,文化路二段→台北市万华区和平西路三段。
  • 万板桥:为第三座兴建的桥梁,也是四座桥梁中高度最高的(因台北端桥下有抽水站),但却是交通量最少的一座,万板路→台北市万华区西藏路,。
  • 华翠桥:原为纵贯铁路跨越新店溪桥梁,铁路地下化完成之后,改建为公路桥梁,本桥为汽车专用,无机车道与自行车道,至今交通量甚至胜于华江桥,县民大道三段→台北市万华区艋舺大道。

西面11座:三座为区内联络桥梁,一座铁路桥(高铁与台铁共构),两座通往树林区,一座通往土城区

  • 浮洲桥:市道114号,联络板桥浮洲与溪洲两地区以及树林的交通,桥下为大汉溪主流,大观路二段→大观路三段(树林陆桥)
  • 南兴桥:市道114号,联络板桥旧市区(湳子)与浮洲的交通,桥下为大汉溪支流湳子沟,馆前西路→大观路一段
  • 新兴桥:市道116号,又称浮洲二桥,桥下为大汉溪支流湳子沟,联络四汴头与浮洲的交通,在城林桥通车之前,亦背负联络土城与树林、新庄之间的交通。
  • 树林陆桥:市道116号,联络树林与板桥溪洲之间的交通,为铁路跨越桥,但其下亦有水圳河道通过,大观路三段50巷(浮洲桥)→树林区中正路
  • 沙仑桥:市道114号,联络板桥溪洲与树林市区之间的交通,十五座主要桥梁内为最小的一座,全长24.8米,现场很难看出是一条桥,易被认为是一般道路。大观路三段→树林区保安街。
  • 城林桥:联络树林区、板桥区溪洲地区与土城区的交通,板林路→溪城路→土城区城林路
  • (大汉溪)铁路桥:其实是两座桥,跨越大汉溪,高铁桥与台铁桥毗邻而立。

北面有四座桥梁,其中三座通往新庄区,一座通往三重区

  • 重翠桥:属于快速道路桥梁,台64线和新北环快共构,与新北大桥直接连通,有机车道与自行车道,常被误认为是新北大桥的一部分,通往三重区。
  • 大汉桥:市道106甲,为北面通往新庄区的交通主动脉,民生路三段→新庄区思源路。
  • 新海桥:市道106号,在大汉桥兴建之前,为唯一的北面通往新庄、三重的联络桥梁。在大汉桥通车之后,逐渐被取代,但至今仍然地位重要。
  • 台65线大汉溪跨越桥,属于快速道路桥梁,通往新庄区,也有机车道(板新机车联络道桥)与自行车道。

未来

捷运

台北捷运

2010年2月12日,行政院核定台北捷运万大-中和-树林线规划报告书暨周边土地发展计划案。全案分为2期兴建:第1期兴建路段为中正纪念堂站至金城机厂,长约8.4公里,设置8座车站,预计公元2025年底完成;第2期兴建路段为金城机厂至回龙站,行经树林区中华路、八德街、大安路、中正路,长约13.3公里,为高架桥路线中运量,拟设置11座车站,预计2028年底完成。

新北捷运[注 7]

公共设施

由于板桥区是新北市的行政中心所在地,因此除了市政府本身的办公大楼外,包括市议会与许多下属单位的总部,都是设籍在板桥区内。

政府单位
警政

新北市警察局的局本部设于板桥区境内,除了总部外,该单位在板桥区的境内还设置了两个分局与多个派出所,负责板桥地区的治安维护。

  • 内政部警政署铁路警察局高铁警务段台北分驻所,位于板桥车站内
  • 新北市政府警察局
    • 局本部
    • 板桥分局
      • 交通分队
      • 下辖派出所:板桥、沙仑、后埔、信义、大观
    • 海山分局
      • 交通分队
      • 下辖派出所:海山、埔墘、新海、文圣、江翠
消防

板桥区是新北市消防局的总部所在地,与旗下第一大队的管辖范围。

  • 新北市政府消防局
    • 局本部
    • 第一大队
      • 大队部
      • 下辖消防分队:莒光、新板、板桥、大观、海山、民生、溪崑[29]
    • 特搜大队
      • 大队部
      • 南雅分队[29]
文化设施
运动场馆


社福设施
  • 新北市板桥新板公共托育中心
  • 新北市妇女乐活馆
  • 华山基金会板桥爱心天使站
  • 新北市家扶中心
  • 新北市立殡仪馆(位于中正路
广场
  • 市民广场
  • 双十人行广场
  • 非常热区(位于府中商圈)
中大型公园
小型或邻里公园
  • 介寿公园(婚纱公园)
  • 农村公园
  • 石雕公园
  • 福德公园
  • 四维公园
  • 玫瑰公园
  • 国光公园
  • 资讯公园
  • 中山公园
  • 华江公园
  • 庄敬公园
  • 环河公园
  • 溪头公园
  • 华中公园
  • 永安公园
  • 永丰公园(三角公园)
  • 民生公园
  • 和平公园
  • 忠孝公园
  • 仁爱公园
  • 华德公园
  • 南雅公园
  • 广福公园
  • 五权公园
  • 重庆公园
  • 信义公园
  • 昆仑公园
  • 溪洲公园
  • 华东公园
  • 宠物运动公园
  • 公儿二公园
  • 埔墘公园
  • 光复简易公园
  • 台北纸厂公园
  • 浮洲亲民公园

医疗

观光旅游

古迹名胜与信仰中心
Thumb
林本源园邸庭园一景
Thumb
南雅夜市
Thumb
Thumb
板桥菩提院与板桥接源堂
百货
商场
夜市
  • 南雅夜市(板桥观光夜市)
  • 裕民夜市 (小吃夜市)

大型饭店

重大建设
未来重大建设
  • 国家儿童未来馆
  • 新北小巨蛋
其它
Thumb
新北市立图书馆为24小时开放之大型现代图书馆

都市更新及重划

  • 新板桥车站特定专用区
  • 江翠北侧重划区(江翠特区):是新北市政府近年推动的重要都市更新计划,,面积达117.47公顷。区内土地规划公共设施约占五成,住宅用地约37%,商业用地约8%,另有约4%为艺文专用区,整体分为A至G七个开发单元,强调结合亲水、绿化、生态及艺术等特色,塑造“水岸宜居城市”为发展主轴,且邻近捷运板南线及环状线江子翠站,吸引了多项大型指标建案进驻,包括“久泰宸品”、“润泰峰汇”、“国美翠亨村”等,主打高端住宅品质及完善的周边生活机能,吸引自住与投资买气。[31]
  • 东方戏院都市更新案:富品建设位于板桥区“东方富品”,旧址为知名“东方戏院”,荣获第24届国家建筑金奖金狮奖,已完成上梁预计2024完工。[32]

相关条目

注释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