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方棋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方棋
Remove ads

方棋,是流传于中国北方各省的一类两人传统棋类的总称,吃子方式是像直棋采用成型吃子,规则、棋名与棋盘随各地略有不同。

Thumb
新疆方棋

历史

唐朝时就疑似有此类棋。王建《夜看美人宫棋》:“宫棋布局不依经,黑白分明子数停。”、白居易《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度日曾无闷,通宵靡不为,双声联律句,八面对宫棋。” 赵光远《咏手》之二:“象床珍簟宫棋处,拈定文楸占角边。”清朝翟灏在 《通俗编•俳优》注解说:“今人先以棋子黑白杂布局中,各认一子为标,左右巡拾,拾竟,以所得多寡较胜负。有挨三、顶四、擦七、驮八等罚例,谓之逼棋,盖即此耳。”指出游戏类似花方。

各地玩法有许多,如光是河南巩义下的米河镇涉村镇孝义镇北山口镇康店镇等地的玩法就不统一,下前就要事先讲定,否则过程就会发生争吵[1]

有些还具跳棋夹棋的吃法,如藏族跳方棋花棋尼格尔棋。欧洲也有类似机制的棋,如肯辛顿方棋

棋具

  • 棋盘以纵横线组成。
  • 棋子以颜色或形状区别,各方枚数约等于棋点总数一半,奇数路线的棋盘,先行方棋子比后行方多一枚。

通规

  • 游戏分为三阶段:放子、逼子与走子。
  • 放子:轮流将一枚己棋放入空棋位,放完棋子后进入逼子阶段。
  • 逼子:若满盘,各选一枚敌棋移出游戏,奇数路棋盘为后行方先选,偶数路棋盘为先行方先选,然后进入走子阶段。
  • 走子:轮流沿线移动一枚己棋,多数为只能移动一格至空邻点。
  • 采用成形吃,一般在下子或走子阶段,只要己棋排成规定的排列之就移除规定数量的敌棋,以未成型的敌棋为优先。共有的吃法是四枚己棋在同格组成正方形,吃掉一枚敌子;若是六枚在两格组成长方形,则吃两枚敌子,以此类推。
  • 使敌棋数量降到无法成型吃子则获胜。
  • 多数地方规则对无法移动并无说明。有软件是无法移动者输掉游戏[2];有软件是再进行逼子,无法行动者先选[3][4]

各地类型

五路棋盘

成龙成方(大兴区)

  • 流传于北京大兴区
  • 放子:不能放于四角处的空棋点。
  • 吃子
    • 成龙:五枚棋子以纵、横方向连成直线,吃掉敌方三子。
    • 成方:四枚棋子在同格组成正方形,吃掉敌方一子。[5]

成龙成方(固安县)

  • 流传于河北固安县
  • 非成型吃的棋子称为散子。
  • 放子:不能放于四角处的空棋点。
  • 吃子
    • 成龙:五枚棋子以纵、横方向连成直线,放子阶段增两枚,走子阶段吃两枚。
    • 成方:四枚棋子在同格组成正方形,放子阶段增一枚,走子阶段吃一枚。[6]

掐方(青海)

  • 流传于青海东部。
  • 去子:不吃子,而是在下子或走子阶段,改将棋子还给对方使用。
    • 成杠:五枚棋子以纵、横方向连成直线,去掉敌方三子,然后在该线作标记,表示不能在该线成杠。
    • 成方:四枚棋子在同格组成正方形,吃掉敌方一子,然后该方格作标记,表示不能在该格成方。
  • 先占领所有棋点获胜。[7]

五棍棋

  • 流传山东,在诸城称为“五大棍”、“五棍”、“搁五棍”,在新泰称为“五周”、临沂称为“五虎棋”、“五周棋”[8]、崂山石老人村等地称为“五夫”[9][10]
  • 吃子:在放子阶段,被吃的子先作记号,等走子阶段前开始才一齐提取。
    • 通天:五枚棋子以斜方向连接两角,吃掉敌方五子。
    • 五虎(五福、五通):五枚棋子以纵、横方向连成直线,吃掉敌方四子。
    • 四斜:四枚棋子以斜方向连接两邻边,吃掉敌方三子。
    • 三斜:三枚棋子以斜方向连接两邻边,吃掉敌方二子。
    • 成方(井口、小方、小斗):四枚棋子在同格组成正方形,吃掉敌方一子。[4][8][9][10]

大边棋

  • 俗称“下大边”,是流传于东北地区满族
  • 吃子:在放子阶段,被吃的子先作记号,等走子阶段前开始才一齐提取。
    • 通天杠:五枚棋子以斜方向连接两对角。吃掉敌方四子。
    • 大老虎爪(大老虎):一枚棋在中心,四枚在四角点,吃掉敌方四子。
    • 大边:五枚棋子以纵、横方向连成直线,吃掉敌方三子。
    • 小老虎爪(小老虎):一枚棋在中心,四枚在每边第二线的交点,吃掉敌方三子。
    • 四斜(四星):四枚棋子以斜方向连接两邻边线,吃掉敌方二子。
    • 三斜(三星):三枚棋子以斜方向连接两邻边,吃掉敌方一子。
    • 口字(口字):四枚棋子在同格组成正方形,吃掉敌方一子。[11][12]

五伏

  • 流传于山东青岛毕家上流村。
  • 吃子:在放子阶段记不选择吃定的棋子,而是记可吃的数量,等逼子阶段开始才一齐提取,先行方先,再后行方。
    • 边伏:五棋子以纵、横方向在边线连成直线,吃掉一敌棋。
    • 二伏:五枚棋子以纵、横方向在二线连成直线,吃掉二敌棋。
    • 三伏:五枚棋子以纵、横方向在三线连成直线,吃掉三敌棋。
    • 五伏(通天):五枚棋子以斜方向连接两角,吃掉五敌棋。
    • 四斜:四枚棋子以斜方向连接两邻边,吃掉三敌棋。
    • 三斜:三枚棋子以斜方向连接两邻边,吃掉一敌棋。
    • 小中:四枚棋子在同格组成正方形,吃掉敌方一子。[13]

方带斜

  • 流传于河南灵宝市
  • 增子:在放子阶段成子,每成一种就多放一定数量的己棋。多放的棋子若也成子,继续增子。
  • 走子:由后下方先或落后者先,需事先商订。
  • 吃子:在走子阶段成子,每成一种就要吃掉一定数量的敌方散子。
    • 五斜(老通):五枚以斜方向连接两邻边,放子阶段增三枚,走子阶段吃三枚。
    • 四斜:四枚以斜方向连接两邻边,放子阶段增二枚,走子阶段吃二枚。
    • 三斜:三枚以斜方向连接两邻边,放子阶段增一枚,走子阶段吃一枚。
    • 鞭杆:五棋子以纵、横方向在连成直线,放子阶段增二枚,走子阶段吃二枚。
    • 上方:六枚棋子在同格组成长方形,放子阶段增二枚,走子阶段吃二枚。
    • 成方:四枚棋子在同格组成正方形,放子阶段增一枚,走子阶段吃一枚。[14]

六路棋盘

成方

  • 流传于山西定襄
  • 吃子:四枚己棋排列成正方形,所框大小不拘,吃掉敌方一子。在放子阶段,被吃的子先作记号,等走子阶段开始才一齐提取。[15]

六州棋

  • 又称“六周棋”,流传于安徽湖北河北山东等省份,鲁南称为“搁六州”[16]费县称为“安六棋”[17]淮南称为“六洲棋”[18]连云港一带称为“六路州”[19]。出生于江苏的司马中原童年玩过此棋,称为“六路州”,有“成方”、“成州”、“倒倒方”、“倒倒州”等术语[20]。也有称为“开方”,从方移动出来叫“开方”,反之叫“上方”,既是开方也是上方,称为“倒倒方”[21]
  • 走子:后下方先。
  • 吃子:不可连续用同一枚子成型吃子。在放子阶段,被吃的子先作记号,等走子阶段开始才一齐提取。
    • 成六(上六、成州):六枚棋子以纵、横方向连成直线,吃掉敌方两子。
    • 成方(上方):四枚棋子在同格组成正方形,吃掉敌方一子。[16]

成方

  • 流传于陕西延安等地。
  • 逼子:在放子阶段记不选择吃定的棋子,而是记可吃的数量,等逼子阶段开始才一齐提取。若两方放子阶段皆无成方,则各去敌方一子或自弃一子。
  • 若行棋使敌方无棋可走,则己方需将一枚己棋移除游戏,让敌方可走。
  • 吃子
    • 边溜:六枚棋子在边线以纵、横方向连成直线,吃掉敌方一子。
    • 中溜:六枚棋子在非边线以纵、横方向连成直线,吃掉敌方两子。
    • 一方:四枚棋子在同格组成正方形,吃掉敌方一子。[22]

花方

  • 流传于陕西延安等地。
  • 无走子阶段,初始布置为两方棋子交错摆满棋盘。
  • 逼子:两人各选一枚己棋移出游戏。
  • 其余同当地的成方。[22]

摆方

  • 流传于河南卢氏县
  • 放子:不能放于四角处的空棋点。
  • 走子:后下方先。
  • 吃子:在放子阶段记不选择吃定的棋子,而是记可吃的数量,等逼子阶段开始才一齐提取,先行方先,再后行方。
    • 鞭杆:六枚棋子以纵、横方向连成直线,吃掉二敌棋。
    • 五股子:五枚棋子以斜方向连接两邻角,吃掉二敌棋。
    • 四股子:四枚棋子以斜方向连接两邻边,吃掉一敌棋。
    • 三股子:三枚棋子以斜方向连接两邻边,吃掉一敌棋。
    • 一方:四枚棋子在同格组成正方形,吃掉敌方一子。[23]

六道棋

  • 流传于安徽太和县阜南县等地。在河南周口一带称为“大方棋”[24][25],为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6]
  • 组成型吃的棋子称为成子,反之称为散子。
  • 逼子:两人各选移除三枚敌方散子,若不足则由对方自己挑选。
  • 增子:在放子阶段成子,每成一种就多放一定数量的己棋。但多放的棋子若也成子,就不再增子。
  • 吃子:在走子阶段成子,每成一种就要吃掉一定数量的敌方散子。
    • 龙:六枚在以纵横方向连成直线,但中间四枚不能在边线,放子阶段增三枚,走子阶段吃三枚。
    • 六斜(通州):六枚以斜方向连接两对角,放子阶段增四枚,走子阶段吃四枚。
    • 五斜:五枚以斜方向连接两邻边,放子阶段增三枚,走子阶段吃三枚。
    • 四斜:四枚以斜方向连接两邻边,放子阶段增二枚,走子阶段吃二枚。
    • 三斜:三枚以斜方向连接两邻边,放子阶段增一枚,走子阶段吃一枚。
    • 方:四枚棋子在同格组成正方形,放子阶段增一枚,走子阶段吃一枚。[27][28]

七路棋盘

新疆方棋

  • 流传于新疆回族,据称是由陕、甘、宁等地传入新疆,已有上百年[29]。与宁夏方棋差别在棋盘与棋数,有“头码”、“二码”、“长腰”、“短腰”、“五花子”、“六角子”、“八圆圆”等术语,数枚棋子组成的长条被叫作“黄瓜”,由多子组成的厚实方阵叫作“车”;而“背车”则不可阻挡、“铁车”又牢不可破、“塔(音)板车”威力无穷[30]
  • 逼子:在放子阶段记不选择吃定的棋子,而是记可吃的数量,等逼子阶段开始才一齐提取。先成方者先。若两方放子阶段皆无成方,则各去敌方一子。若只有一方成方,则去掉等于成方数再加一的敌棋,未成方者只能去敌方一子。
  • 走子:步数不限,不得越子。
  • 吃子:只要每组成一个四枚己棋紧邻相连的小正方形,就吃掉敌方一子。若同时成为多个方形,则乘以方形数量。
    • 倒头方:不能连续两次都以同一方形吃子。[31]

掐方(关中)

  • 流传于关中地区[32][33],为华县非物质文化遗产[34]
  • 棋盘中央区域划有同于中国象棋的九宫,棋子在内可斜行。
  • 下子:先手方第一著需下在中心点。
  • 吃子
    • 溜:七枚棋子以纵、横方向连成直线,吃掉敌方三子。
    • 单方:四枚棋子在同格组成正方形,吃掉敌方一子。[35]

丢方

  • 流传于陕西,当地俗称“丢方”、“揪方”、“纠方”、“搭方”[36],也是当地东干族的传统游戏[37],又依据能不能围吃分为“围方”、“恬方”[38],在安康市有举办过比赛[39]
  • 放子有书是记载不能放在四角。[36]
  • 走子:步数不限,不得越子。
  • 吃子:在放子阶段,被吃的子先作记号,等走子阶段开始才一齐提取。
    • 围:包围住敌方棋块的四边,吃掉该棋块。此规则只有在“围方”有。
    • 溜:等于棋边数的棋子以纵或横方向连成直线,吃掉敌方同样数量棋子。
    • 一方:四枚棋子在同格组成正方形,吃掉敌方一子。[38]

久棋

  • 流传于藏族。安多地区为主。
  • 14路为主规则复杂,与方棋只成方吃相同,增加有跳吃,与方棋差别较大。其可从6x6,7x7,8x8,9x9,10x10,14x14多个规格选择,根据游戏时间选择。其中7x7可归为此类,但更应单独分类。
  • 走子:沿线一格至空邻点。若棋子剩下十四枚以下,可自由移动至任何空点。
  • 吃子
    • 枪:十四枚棋子以纵、横方向连成直线,吃掉敌方两子。
    • 方:四枚棋子在同格组成正方形,吃掉敌方一子。
  • 其余规则不详。[40]

七路八路棋盘

  • 流传于宁夏回族,当地俗称“下方”,收录于宁夏的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41]
  • 棋盘为7*8路,其余与新疆方棋相同。[42]

其他类型

扎枪㧟箩头

  • 流传于中原地区。与其他方棋有很大差异。
  • 五或六路棋盘。
  • 只有下子阶段。
  • 当三枚的同方棋子占据一方格的三角时,称为“箩头”,另一方若下子占据最后一角,则移除前者该方格的三枚棋子,换成己棋,称为“㧟了箩头”。
  • 当三枚或以上的同方棋子紧连一纵或横线,称为“枪架”,另一方若下子接在任一端,则移除前者该连线的棋子,换成己棋,称为“札枪”。
  • 棋盘满盘时,子多者胜。[43]

参考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