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淮南市

中国安徽省的地级市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淮南市map
Remove ads

淮南市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徽省下辖的地级市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以及长三角一体化区域城市之一[1],位于安徽省中北部。市境西北接阜阳市,北界亳州市蚌埠市,东北邻滁州市,东南达合肥市,西南毗六安市。地处江淮丘陵与淮北平原过渡区,淮河自西向东横贯,其支流淝河窑河淠河西淝河泥河茨淮新河等流经。有瓦埠湖高塘湖焦岗湖花家湖等湖泊。全市总面积5,532平方公里,常住总人口约303万人,市人民政府驻田家庵区和风街88号。淮南是传统重工业城市,支柱产业为煤炭、化工、电力以及制药,为安徽省北部的重要中心城市,国家重要能源基地[2],亦是华东地区重要的电力基地,装机容量830万千瓦,占安徽省的近一半。

事实速览 淮南市 淮, 国家 ...
Remove ads
Remove ads

历史

Thumb
2005年的龙湖路
Thumb
2005年的朝阳西路

夏商

时期,市境属“淮夷”之地。西周分封诸侯,市境为州来子国所辖。

春秋战国

春秋末期,诸侯纷争。周景王十六年(前529年)灭州来,市境属吴;随着楚国势力的扩张,位于淮河上游的蔡国被迫几度迁都,求救吴。为便于吴蔡的相互援助,周敬王二十七年(前493年),吴国帮助蔡国迁都于州来,改州来为下蔡。

战国初期,周贞定王二十二年(前447年),楚惠王灭蔡,市境属楚。战国末期,楚考烈王二十二年(前241年)迁都于寿春,改寿春为郢,市境成为楚国的京畿之地。楚王负刍五年(前223年),灭楚。秦始皇帝二十六年(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市境淮河以南属九江郡(郡治寿春),凤台县及淮河以北属泗水郡

汉魏南北朝

汉高祖四年,刘邦封英布为淮南王,首置淮南国,都(今六安),辖九江、庐江衡山豫章4郡。前196年,英布获罪伏诛,改封刘长为淮南王,都寿春(今寿县)。前174年,刘长获罪死于流放途中。文帝改封城阳王刘喜为淮南王。前164年,淮南国一分为三:淮南、衡山、庐江,分别封给刘长的3个儿子,长子刘安继任淮南王,都寿春(今寿县)。汉武帝元狩元年(前122年),刘安获罪自尽,废淮南国,复为九江郡,治寿春(今寿县)。西汉时期,市境先后属淮南国、九江郡所辖,凤台县属沛郡下蔡县(今属淮南市谢家集区)。

东汉时期,市境及凤台县均属九江郡所辖,分属寿春县下蔡县。汉末,袁术据寿春改设淮南郡。入魏仍称淮南郡,治寿春。其后,魏文帝先后封其子曹邕及其弟曹彪为淮南王,明帝青龙元年(233年)移治合肥新城。其间,市境及凤台县均为淮南郡所辖。西晋初年,淮南郡迁治于寿春,市境为其所辖。永嘉乱起,淮河流域沦为战乱区,江淮郡县大批废弛,北人南迁。东晋咸和初年侨置淮南郡于丹阳郡于湖,市辖境则为侨置的南梁郡

南北朝期间刘宋南齐萧梁沿习东晋侨置淮南郡于江南,市境先后有豫州梁郡等侨置郡县。北魏北齐北周时,市境复为淮南郡所辖,凤台县属汝阴郡下蔡县。陈朝期间,位于淮南市区的寿州窑开始烧造瓷器。[3]

Remove ads

唐宋

贞观初置淮南道,在淮河之南,故名,东临东海,西抵汉水,南据长江,北距淮河,领扬州楚州和州滁州濠州寿州庐州舒州蕲州黄州沔州安州申州光州等州,今湖北大江以北汉水以东、及江苏、安徽江以北淮以南之地,治扬州,今江苏江都治。市境属淮南道寿州所辖,凤台县属河南道颍州下蔡县。五代十国时期淮南道称谓不变,寿州、下蔡先后为南唐所有。

北宋淮南路,市境属淮南路寿州所辖。熙宁五年(1071年)分淮南路为东西两路,市境属淮南西路寿州所辖,淮河以南属寿春县,淮河以北属下蔡县。后宋金和议达成,以淮河、大散关为界,市境淮河以北属金国,淮河以南为宋地

元明清

河南江北行中书省安丰路,分属寿春、下蔡两县所辖。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建怀远县,今市区东部属怀远县所辖。

中都凤阳府辖地,分属寿州(包括今凤台县)、怀远县。

江南省凤阳府、安徽省凤阳府,分属寿州、怀远县所辖。雍正十一年(1733年)从寿州分置出凤台县,辖故下蔡县地,同城分治。同治三年(1864年)凤台县迁治于下蔡县故地(今城关)。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寿州统领徐吉忠来到大通开办官窑谋利。宣统二年(1910年)萧县段书云等来区境筹建煤矿,次年正式注册“大通煤矿公司”。[4]

民国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废府,市境分属寿县、凤台、怀远县,其中有“淮南三镇”之称的田家庵大通九龙岗均属怀远县所辖。

日据时期

日军在进入淮南之后,设立大通矿区。而现在淮南市政府所在地的田家庵区的地名,就来自于日军。当时淮河南岸渡口只有一个田姓的人家的小庵子搭的简易渡口,所以日本人把淮河南岸的小叫做田家庵。淮南的日语读法为:ワイナン。而古籍《淮南子》中的“淮南”读法则为エナン。

现代

1949年1月18日国民政府撤出淮南。同年3月,中共中央华东局决定在淮南三镇的基础上设立淮南煤矿特别行政区;4月,淮南煤矿特别行政区改设为淮南矿区。1950年9月,建县级淮南市,属于皖北行署区

1952年皖北、皖南合并恢复安徽省后,成为安徽省的一座省辖市。1952年6月建立省辖淮南市。

1977年1月,凤台县由阜阳专区划入;1984年经国务院批准成为首批13个享有地方立法权的较大的市之一,享有地方立法权。[5]

1985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对外开放城市。

1999年11月,毛集社会发展综合实验区批准成立。今市辖田家庵大通谢家集八公山潘集区凤台县以及毛集社会发展综合实验区

2004年7月,孔店乡三和乡曹庵镇史院乡孤堆乡杨公镇孙庙乡合肥市长丰县分别划入淮南市大通区田家庵区谢家集区。淮南市先后成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市”、“全省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市”“省级园林城市”和全国园林城市。

2015年7月3日,《六安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对寿县整建制划归淮南市管辖的意见》称同意将寿县整建制划归淮南市管辖[6]

2015年12月3日,国务院批复将寿县划归淮南市管辖[7]

地理

气候

更多信息 淮南市气象数据(1981年至2010年), 月份 ...
Remove ads

政治

现任领导

更多信息 机构, 中国共产党 淮南市委员会 ...

行政区划

淮南市现辖5个市辖区、2个

此外,淮南市还设立毛集社会发展综合实验区(地处淮南市西南部,为正县级管理区。下辖毛集镇夏集镇焦岗湖镇和焦岗湖水产旅游开发公司)。

更多信息 淮南市行政区划图, 区划代码[13] ...

人口

2022年末,全市常住人口302.7万人[17],比上年减少1.3万人,下降0.43%,同2020年淮南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03.35万人相比,减少0.65万人,年平均下降0.11%。

根据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为3,033,528人[18]。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342,012人相比,十年共减少了308,484人,下降9.23%,年平均增长率为-0.96%。其中,男性人口为1,547,407人,占总人口的51.01%;女性人口为1,486,121人,占总人口的48.99%。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为104.12。0-14岁的人口为596,933人,占总人口的19.68%;15-59岁的人口为1,800,123人,占总人口的59.34%;60岁及以上的人口为636,472人,占总人口的20.98%,其中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496,518人,占总人口的16.37%。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1,852,729人,占总人口的61.08%;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1,180,799人,占总人口的38.92%。

民族

全市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2,980,568人,占98.25%;各少数民族人口为52,960人,占1.75%。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减少302,802人,下降9.22%,占总人口比例增加0.01个百分点;各少数民族人口减少5,682人,下降9.69%,占总人口比例下降0.01个百分点。

交通

轨道交通

城际交通

公路运输主要发往省内及江苏、上海、浙江、河北、河南、北京、天津。
铁路运输多为发往全国的中途客运,从淮南始发的为发往上海。

快客

  • 合淮快线(每分钟发车密集。票价26元不含保险)

公路

普速铁路

高速铁路

经济

淮南市以煤炭、电力、化工为支柱,建立了医药、建材、纺织、机械、电子、轻工、高新技术等门类较齐全的工业体系,拥有工业产品万余种。淮南市盛产水稻、小麦、油菜等,黄牛、奶牛、山羊及淡水养殖初具规模。2016年末,经济实力居皖北第二,淮南市为中国贫富差距巨大的城市之一。2016年全年完成GDP为1400亿美元,位于省内第12位。2016年人均GDP为4,081美元,位于省内第12位。

淮南市的工资水平2006年超过马鞍山,全市在岗职工人均年工资达27497元。2007年再次位居第二。[19][20]

工业

为中国全国亿吨煤基地、华东火电基地和煤化工基地的“三大基地”。

经济以重工业为主,煤工业为支柱产业,截止2004年末已探明的煤炭储量为444亿吨。

华东电力基地,电力工业发达。除了向安徽省输送电力以外,还向华东上海市浙江省江苏省输送电力。为华东地区最大的供电基地。

著名企业

  • 益益乳业

煤矿工业

  • 探明亚洲最大煤矿产地(位于凤台县)

重要的电力工厂

  • 大唐淮南洛河发电厂
  • 中电国际淮南平圩电厂
  • 大唐淮南田家庵发电厂
  • 淮南安徽田集发电厂(淮沪煤电有限公司)
  • 淮南凤台发电厂

化工工厂

  • 中国化学工程第三建设公司
  • 淮南化学供应有限公司

商业

商业发展战略和总体目标,按照实施“东进南扩”的城市发展战略,构建“三山鼎立,三水环抱,三城互动”的现代化城市框架,根据淮南市的发展趋势和发展目标,在《淮南市城市商业网点规划》中提出要把淮南市建成为皖西北商贸中心、物流中心。2006年1月16日市政府正式批准实施。到2020年基本完成15条特色商业街,包括韩国街,地下特色街等,形成城市繁华商业格局,成为皖西北最繁华的商贸物流中心。[21]

农业

淮南市地跨淮河两岸。自古就有“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的民谣,说明淮河两岸自古就是膏腴之地,一个极宜于发展农业的好地区。淮南虽然是一个以煤电能源为主的工业城市,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位置。1998年末,全市一县五区所辖21个镇,20个乡,558个行政村。农业产业品种齐全,规模较大。[22] 2008年全市粮食总产量134.1万吨,比1949年的17.0万吨增长了6.9倍,比1978年的28.7万吨增长了3.7倍;粮食单产422.2公斤/亩,比1949年的47.5公斤/亩增长了7.9倍,比1978年的122.3公斤/亩增长了2.5倍。其中小麦产量57.8万吨,比1949年增长了10.8倍,比1978年增长了3.9倍;水稻产量70.5万吨,比1949年增长了77.3倍,比1978年增长了7.0倍。从1949年到1978年,全市粮食产量由17万吨提高到28.4万吨,整整用了29年漫长时间。这一时期粮食产量低而不稳,单产水平多年徘徊,全社会粮食实行计划凭票供给,一直处于供给短缺。2008年全市粮食总产达134.1万吨,以十年时间段计,1988年粮食产量64.7万吨,比1978年的28.2万吨增加了36.5万吨;1998年粮食产量80.1万吨,比1988年增加了15.4万吨;2008年粮食产量134.1万吨,比1998年增加了54.0万吨。[23]

合淮同城化

2007年11月,淮南市提出实施合淮同城化战略。得到省委、省政府认可和支持,并得到合肥市积极响应。两市互派代表团进行研究、协商和考察、论证,签订了区域合作框架协议,以产业园区、工业走廊和新村镇建设为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合肥淮南同城化发展,做到规划同筹、交通同建、信息同享、市场同体、产业同布、科教同兴、旅游同线、环境同保,逐步实现城市一体化、经济一体化、文化一体化、交通一体化、旅游一体化、环保一体化,联手打造安徽腹地更具竞争力和辐射力的中心城市。2007年12月26日,淮南市党政代表团赴合肥市考察学习。2008年12月1日,孙金龙率合肥市党政代表团回访淮南,合肥、淮南就加快推进"合淮同城化"达成重要共识。淮南、合肥两市已经签订交通、旅游、外经贸、信息化、司法、环保、商贸、林业等10个合作协议。特别是安徽省首座城市隧道淮南洞山隧道和合淮阜高速通车,淮南到达合肥只需50分钟车程。合蚌客运专线建成通车,合淮两市1小时"经济圈"和"生活圈"基本形成。2008年5月,省政府发布《安徽省省会经济圈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淮南市加入省会经济圈的重要性。2020年,合肥地铁有望延伸淮南市寿县[24][25]2022年,合肥S1线寿县段开工,标志着合淮同城化迈出坚实步伐。[26]

合肥、淮南两市正在组织实施合淮同城化总体规划、合淮工业走廊规划、大交通及能源规划、区域城乡一体化规划。今年,"交通一体化"将会率先突破,改扩建3 条公路。九龙大道从淮南市接合肥双凤大道,舜耕大道接合肥市蒙城北路,淮南大道接206国道,形成合、淮快速陆路通道。同时,推动引江济淮工程前期准备,打通合、淮水上通道。还将启动城市快速公交系统规划建设,构建合淮城际公交体系。加快产业对接,培育产业集聚区、高载能工业园、大型物流园区,争取把合淮工业走廊作为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示范区。此外,推动劳动力、人才、产权交易等市场互联,实现旅游、教育、医疗资源互通,市场准入资质、标准、认证、检测互认。

两淮一蚌城市经济圈

提出时间要比合淮同城化要早。“两淮”为淮南淮北,同为重工业城市,“一蚌”为蚌埠市。[27]

社会

城市特色

  • 淮南是煤炭的富集地,探明储量153亿吨,远景储量444亿吨,占安徽省的71%,占华东地区的32%,是中国13个“亿吨级煤电基地”之一。
  • 淮南是火电的输出地,火电装机容量840万千瓦,发电量467亿千瓦时,别称“火电三峡”。为华东最大供电基地。
  • 淮南是豆腐的发源地。豆腐之法始于淮南王刘安,其记载发明豆腐的典籍达45种;淮南已成功举办17届中国豆腐文化节。名著《淮南子》“牢笼天地、博极古今”,首次记载了二十四节气,并为中国成语词典贡献成语122条。有淝水之战古战场、古寿州窑遗址、战国古墓群和古茅仙道观等众多文化遗产。花鼓灯艺术、少儿艺术享誉海内外。
  • 1978年淮南地区发现的古生物化石形成于8亿年前,把达尔文物种起源》中生命起源不足6亿年的提法向前推进2亿多年。
  • 淮南有“中州咽喉,江南屏障”之称。先后获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等称号。

方言

淮南是南北方言的边界和缓冲地区。

全区同时通行江淮官话洪巢片)和中原官话信蚌片),其中凤台县通行信蚌片

文学

艺术

花鼓灯

淮南是有着东方芭蕾之称的中国花鼓灯的发源地之一。淮南市下辖的凤台县与淮南东的凤阳县一字之差,也诞生了一字之差的花鼓灯舞,和凤阳的花鼓灯戏同为安徽地方重要艺术,也是代表汉族的舞蹈之一,为中国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推剧

推剧是安徽省地方戏曲之一,属于稀有剧种。推剧又名“四句推子”,是在民间舞蹈“花鼓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个年轻剧种。它的主要组成部分有三:表演—花鼓灯,声腔——扬琴,再加上流行在淮河以北平原的民间舞蹈。

少儿艺术

少儿艺术是淮南独特的文化现象,也是淮南市的优势和特点,在国际上参赛获得金奖的作品有20多个,100多个作品在国家级比赛中获奖。而淮南市也多次举办少儿艺术节和国际少儿艺术节。2009年8月举办了第二届中国·淮南国际少儿艺术节[28]

特产

“八公山豆腐”又名“四季豆腐”,因四季可做,故名。此菜实为素菜之珍品,更为寿县传统名肴。豆腐起源于淮南王刘安时期八公山一带,即淮南市八公山区与寿县的交界地,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豆腐中质量最好的数寿县八公山一带,叫做“八公山豆腐”。这种豆腐采用纯黄豆作原料,加八公山的泉水精制而成。当地农民制作豆腐的技艺世代相传,很多人都掌握了一套好手艺,做出的豆腐细、白、鲜、嫩,深受群众欢迎。

  • 淮南牛肉汤

淮南地处淮河南岸,毗邻淮南岸边,盛养牛羊,当地古沟一带又是回民居住地,对牛肉酷爱。对牛肉的加工也有独到之处,牛肉汤更是淮上人家美味佳肴,早餐的最主要食品,风靡江淮大地,形成独具风味的地方小吃。

  • 腊肉,咸鸭,咸鹅

民俗

城市文化

淮南市力打“淮南子”文化、花鼓灯文化、豆腐文化、少儿艺术和八公山旅游文化“五张牌”,激活“文化强市”。积极推动《淮南子》“古为今用”,大力宣传《淮南子》,扩大影响。一批花鼓灯专业表演团体,多次代表国家和安徽省组团出国演出,展示花鼓灯艺术的品牌优势。从1992年开始,由中国商业联合会和安徽省人民政府主办、淮南市承办的中国豆腐文化节,已成功举办了15届。依托自然山水、历史文化、工业旅游、宗教文化这4大板块旅游资源,借“八公山”牌,努力建设皖西北旅游中心。[29]

中国豆腐文化节

中国豆腐文化节是由中国商业联合会安徽省人民政府主办,淮南市人民政府、安徽省旅游局承办,每年9月15日海峡两岸淮南台北)同时举办的,集文化、旅游、经贸于一体的国际性商旅文化节庆,自1992年起连续在淮南举办。

豆腐作为一种传统养生食品,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淮南在豆腐的发明、制作、食用及以豆腐为本的豆腐文化方面,为人类的古代文明留下了光辉的一页,也为人类的现代文明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由于之前国际上一致认为豆腐日本人发明的美食。而后台湾人为了证明豆腐确实为中国人的发明,特到豆腐的发源地,楚汉文化故里的淮南市考察。并与1990年9月15日至17日在商业部(现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以及台湾豆腐商业同业公会在台北北京分别举办了第一届中国豆腐文化节。首届中国豆腐文化节结束不久,淮南市人民政府基于弘扬民族文化和扩大对外开放的考虑,1991年初积极争取中国豆腐文化节的承办权,得到了安徽省人民政府大力支持,原商业部决定:第二届中国豆腐文化节于1991年9月15日在淮南举办。后因淮河流域遭受历史罕见的洪涝灾害,故推迟到1992年。由于第二届中国豆腐文化节举办得非常成功,原商业部和省人民政府商定并由安徽省原副省长张润霞在第二届中国豆腐文化节闭幕式上宣布:中国豆腐文化节今后每年9月15日都在淮南举办。因第二届中国豆腐文化节淮南推迟一年举办,而台湾届时举办了,因此产生了海峡两岸中国豆腐文化节届次不一致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1993年原商业部出面协商,决定今后海峡两岸举办中国豆腐文化节都不再使用届次,统一改用年号。后为了表明豆腐节的连续性和举办地,2002年经主办单位中商会和安徽省人民政府同意又以在淮南举办的次数计算改为届次。

截止2009年,由于1991年的淮河洪水和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停办3届。淮南市已经成功举办了17届中国豆腐文化节[30][31][32]

淮南自称“豆腐故里”[33],但实际“故里”一词只可用于人,而不可用于物。豆腐的发明人刘安是淮南王,淮南可称为“豆腐发源地”或“豆腐发明地”,也可称为“刘安故里”,但因淮南王刘安名气不大,所以淮南错称“豆腐故里”。

Thumb
金巴黎购物商业区一带

教育

大学本科学校

大学专科及高职院校

省级示范高中

  • 淮南一中
  • 淮南二中
  • 淮南三中
  • 淮南四中
  • 淮南五中
  • 凤台一中

省级示范初中

  • 龙湖中学
  • 淮南三中(初中部)
  • 洞山中学

饮食

  • 豆腐宴
  • 淮南牛肉汤
  • 腊肉,咸鸭,咸鹅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景区

Thumb
八公山森林公园大门
Thumb
寿县古城墙通淝门
  • 八公山森林公园
  • 上窑森林公园上窑为中国古代四大古窑之一。上窑森林公园总面积10.4平方公里。主要景观有“神山古杀”、“洞山寺”(始建于明·弘治年间,有大雄宝殿、天王殿、观音殿)、“地藏王庙”、森林公园的“古存八景”为“奇峰障日”、“陡壁没摩天”、“岩开斗石”、“仙人桥”、“仙人洞”、“王母滩”等。被称为“山林存八景毕竟是天然神妙,风月绝千秋到处皆画意诗情”。公园留有战国宋玉写下的千古名篇《高塘赋》。而当时楚襄王宋玉游于雨梦之台的遗址叫作“上天台”。园区有北魏所建的“道观庙”,传说是张果老成仙之庙、有朱元璋年幼行乞时的避难和玩乐之所,“灵光一现”、“牵牛巷”等。院内有许多民间故事传说,譬如“王母滩传奇”和“仙人洞”故事。据称,在王母滩滩头有形似麦仁的印记,并留有王母的足迹和张果老骑驴的蹄迹。而神仙洞则有“仙洞神奇不虚传,曲径通幽达远山;佳境蹊径何人见,世人谁晓地中天”的赞誉。
  • 洞山隧道 安徽省第一条城市隧道,也是安徽省最长的城市隧道。洞山隧道于2006年2月开建,总投资约1.9亿元。隧道双线长度均为916米,单洞洞内净宽14.5米,分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检修道,并配备了功能齐全的通风、照明、监控及消防系统。链接老城区与新山南城区,蓝顶,顶部缀有星光灯饰。进出免费。老城区出口处设有竹林灯饰。2008年6月30日通车。[34]
  • 尹氏宗祠
  • 峡山口
  • 新四军纪念林
  • 卧龙山
  • 茅仙洞
  • 春申君陵
  • 龙湖公园
  • 寿县古城墙
  • 琴合

体育

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圣火传递

共有100名火炬手参加了淮南的圣火传递,其中年龄最大的84岁,最小的15岁。圣火在从民生体育文化中心出发后,途经广场北路、舜耕西路、泉山路、洞山中路、朝阳中路、人民南路等地,于9时35分左右抵达终点市体育中心,传递路线总长度10公里左右。第一棒为周涛,最后一棒为陈珍[35]

城市建设

建筑

  • 两琴相悦:坐落于安徽省淮南市山南新区,主要用于淮南市规划中心[36]
  • 淮南奥林匹克公园:位于山南新区,投资15亿。为安徽省最大的体育中心[37],其中外型为乒乓球造型的奥林匹克宾馆大楼将成为安徽省最高建筑,也将成为淮南市新地标。[38]

友好城市

国内友好城市

国外友好城市

经济友好合作及文化交流[39]

名人

注释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