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日本银行券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日本银行券(日语:日本銀行券/にほん (にっぽん) ぎんこうけん Nihon (Nippon) Ginkō-ken */?),是日本的中央银行──日本银行所发行之一系列纸币的名称。除了部分已公告失效的钞券之外,皆是日本国内无限法偿的法定货币。
Remove ads
名称
该钞券的最初名称为“日本银行兑换银券”,可凭该券于日本银行兑换同面额之银圆,但随着日本银行法于1942年5月开始实施,金本位制被正式废除,不再将银圆视为法定货币,因此原本写有“兑换银券”的名称及“可兑换银圆”的标示都被更改,并在隔年——即1943年推出改版纸钞后便将其更名为“日本银行券”至今。
概要
日本银行券是国立印刷局(国立印刷局)印制,再由日本银行根据日本银行法发行。现时广泛流通的日本银行券是E券(一万圆券、五千圆券、一千圆券)及D二千圆券。除了D二千圆券,其他D券已被急速回收。
现时在日本,纸币都比硬币(纪念硬币除外)的价值为高,但在兑换制度尚在实行的时候,纸币的出现却只是为了舒缓硬币的铸造材料不足等问题。于是,以前曾出现1圆纸币和1圆硬币一起流通的情形。但现在日本政府及日本银行已避免发行相同面额的硬币及纸币,例如在1982年发行500圆硬币时,C500圆券便在1985被中止印制。
编号
每张日本银行券上均有个别的编号,一般来说相同编号的纸币并不存在。但是,当所有编号给用尽之后需要重新使用的话,纸币的编号会以另一种颜色印制,以资识别。通常以黑色、蓝色、褐色、绿色4种颜色分类。C一千圆券(伊藤博文)便有黑色及蓝色编号的版本,而D一万圆券(福泽谕吉)和D五千圆券(新渡户稻造)的编号则先以黑色印制,之后则使用褐色。至于D一千圆券(夏目漱石)更曾经使用过4种颜色。也有因印制失误,使同颜色同编号的错体版纸币流到市面。
设计
为了防止伪造,原则上日本银行券的设计会每20年更改一次。每当更改设计的时候,通常会引入当时最新的技术,作为防伪对策。有时即使没有更改设计,也会加入如微型文字等防伪特征。1984年以前,日本银行券多以圣德太子作为设计。但是相隔20年后在2004年11月,10,000日圆券、5,000日圆券及1,000日圆券3个面额的纸币终于更改设计。
近年,为了加强防止伪造纸币,除了D二千日圆券发行前的纸币已有的浮水印肖像及微型文字以外,从2000年发行的D二千日圆券起发行的纸币,均会采用潜像模样、珠光墨、光学变化油墨。在2004年发行的E一万日圆券、E五千日圆券以及E一千日圆券,采用了一部分D二千日圆券的新防伪特征。浮水印的条形图案,在E一万日圆券及E五千日圆券之上则采用了全息图案。
日本银行券一览
Remove ads
- (*于1945年4月16日开始使用、**于1945年8月16日开始使用、***于1945年8月17日开始使用)
Remove ads
券名的第一个字为根据发行时期的纸币分类记号。近代多以英文字母,称为A券、B券等等。昭和时代初期之前使用“甲乙丙丁”顺序;二次大战中则为“いろは”顺序,战后才开始使用英文字母顺序。
- 1927年3月日本出现金融危机(通称昭和金融恐慌),银行发生挤兑,大藏省便紧急印制了甲五拾圆券来应付需求,但最终因挤兑已被平息而停止发行。不过,同时期印制的乙二百圆券实际上却有发行。
-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印制的は拾圆券、い一千日圆券、い五百日圆券,因印刷粗劣且没有大藏省批示,最后没有发行。
- 终战后,A千圆券和A五百圆券本来预备跟其他A券一起发行,但盟军最高司令官总司令部(GHQ)认为高面额钞票会助长通胀而临时不予发行。
- 使用甲一千圆原版“日本銀行兌換券”及“兑换铭文(此券引かへに金貨千圓相渡可申候也)”(凭本券可兑换金币一千日圆)字样未取消(当时日本银行券已经是不兑换纸币,仍然印这句其实是不对的)之A一千日圆券亦未能发行。另外,虽然这些A一千日圆券后来被更改成新设计,但是因为GHQ方面的禁止,因此A一千日圆券的设计改由A十日圆券使用。
曾成为日本银行券肖像的人物(现在有效的纸币)
关连项目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