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目眩神迷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目眩神迷》(英语:"Blackout")是美国歌手布兰妮·斯皮尔斯的第五张录音室专辑,于2007年10月25日由Jive唱片发行。专辑从制作到发行都正处于斯皮尔斯的个人困境被广泛报导的时候,作品的关注度也因而遭到这些报导掩盖。斯皮尔斯首次担任专辑执行制作人,并与丹贾、超害羞&前卫、肖恩·加勒特、海王星等不同制作人一起制作专辑,这也是斯皮尔斯至今唯一一张担任执行制作人的专辑。专辑是一张受欧陆迪斯科与Dubstep元素影响的流行舞曲与电子流行作品,而歌词主题则围绕着爱情、名气、媒体监视、性爱以及夜场享乐。
Remove ads
专辑原订在2007年11月13日发行,但在线上外泄后匆匆提早发行。专辑发行后获得当时音乐评论家两极分化的评价,部分评论家将其形容为斯皮尔斯至此最进步和最具统一性的专辑,其他评论家则因为斯皮尔斯具争议的公众形象而批评作品。专辑原先被预测能空降美国Billboard 200排行榜冠军,但最终因为《公告牌》在最后一刻更改榜单规则而以290,000张首周销量空降榜单亚军,成为斯皮尔斯首张未能空降冠军的录音室专辑。专辑其后获美国唱片业协会认证为白金唱片。专辑赢得《2008年MTV欧洲音乐大奖》的年度最佳专辑。截至2008年年底,专辑已经在全球范围售出超过310万张,但与她过往作品相比仍然为商业上的显著退步。
《目眩神迷》一共衍生出三支单曲。《给我更多》最高登上美国《Billboard》 Hot 100榜第3位,成为她仅次于《爱的初告白》(1998年)后最高排名的单曲,并打进美国以外16个国家单曲榜前10位。《我的点滴》最高登上《Billboard》 Hot 100榜第18位,但比起前一支单曲获得更成功的国际商业成绩。歌曲的音乐视频为斯皮尔斯赢得个人首项《MTV音乐视频大奖》奖项,在2008年的颁奖礼赢得年度音乐视频、最佳女歌手音乐视频和最佳流行音乐视频。《打破僵局》获得相对逊色的商业成绩,在《Billboard》 Hot 100榜最高仅登上第43位。《雷达》原订为专辑的第四支单曲,但其后改为再次收录在斯皮尔斯下一张专辑《马戏团》,并在2009年6月作为专辑的第四支兼最后一支单曲发行。
有别于过往的专辑,斯皮尔斯未有大力宣传《目眩神迷》,唯一一场电视演出为在《2007年MTV音乐视频大奖》上遭大力评击的《给我更多》表演。然而她在其后举行的多场演唱会上演唱了多首专辑歌曲,包括在《马戏团巡回演唱会》(2009年)以及驻唱演出《布兰妮:我的点滴》(2013年-2017年)。专辑其后获得高度赞誉的回顾性评论,包括被认为是斯皮尔斯职业生涯的亮点、对其后的2010年代流行音乐产生显著影响,以及将电子流行和前卫迪斯科曲风带入主流。由于其广大影响力,《目眩神迷》被称为“流行圣经”,以及被多家出版物列为有史以来最好的专辑之一。
Remove ads
背景与发展

2003年11月,斯皮尔斯在宣传第四张录音室专辑《流行禁区》期间告诉《娱乐周刊》自己已经在为第五张录音室专辑创作歌曲,并希望在2004年开创自己的音乐厂牌[1]。亨里克·庄伯克其后确认自己在《黑玛瑙巡回演唱会》(2004年)的欧洲阶段期间与她一起创作歌曲,表示他们“在巡演期间的巴士和饭店房间里(创作)”[2]。与凯文·费德林结婚后,斯皮尔斯在2004年10月通过个人官方网站发表公开信,宣布她要“暂时休息一段时间以享受生活”[3]。然而她在12月30日突然现身洛杉矶的KIIS-FM电台现场,首播了一首名为《蒙娜丽莎》的中板新曲粗略混音。斯皮尔斯在巡演期间与她的乐队现场录制了这首歌曲,并将其献给所有“传奇和偶像”。歌词哀悼了蒙娜丽莎的殒落,称她为“难以忘怀”和“难以预测”,并告诫听众不要“崩溃”。她还透露,她希望这首歌成为她即将发行的专辑主打单曲,而专辑暂名为《The Original Doll》(原始娃娃),并希望发行时间为“大概在(2005年)夏季之前,甚至还要更早”[4]。斯皮尔斯在1月于个人网站上发表了另一封公开信,表示:[5]
“我想我应该重新表达在之前那些信件提到有关‘休息’的意思。我是指要从别人告知自己所做的事情休息...看着那些无法分清是在工作还是玩乐的人很有意思,因为(这两件事)对他们来说都是一样的。最近我在工作上做的事情非常有趣,因为这对我来说已经不再像是工作了。我在管理和业务方面更加“亲力亲为”,感觉比以往更有掌控力”[5]。
Jive唱片的代表表示,尽管斯皮尔斯正在录音室工作,但“目前没有计划发行专辑”,并“没有将《蒙罗丽莎》派台的计划”[6]。《蒙罗丽莎》其后收录在DVD《布兰妮与凯文:混乱天堂》(2005年)的附赠CD发行,歌曲经过重新录制并修改了歌词[7]。斯皮尔斯于9月14日诞下长子儿子肖恩·普莱斯顿[8]。在2006年2月接受《人物》访问时,斯皮尔斯表示自己渴望重返事业,指自己想念“旅行(...)在路上,看到不同的地方,与舞者在一起找乐子。站在舞台上的感觉,知道这是你最好的表现-我就爱那样。我需要休息。我需要再次感到饥渴”[9]。当被问及她下一张专辑时,她表示自己一直在家中的录音室中与现场音乐家进行实验,精简自己的声音并弹奏钢琴。斯皮尔斯希望这张专辑能够展现她的路易斯安那州根源,解释自己一直听着蓝调长大。她说:“小时候,我会聆听着自己(...)但当唱片公司签下你,你便只能感激能够有一首热门歌曲。你无法真正展示出自己的声音和起源。我想尝试将更多的那种声音融入其中。我不是说自己要像蒂娜·特纳那样夸张。但谁知道呢?”[10]。她还表示她希望这张专辑能够为目前流行界注入新的活力,补充说:”这太无聊了。没什么能让我惊艳”[9]。
5月9日,斯皮尔斯宣布她怀孕了第二个孩子[11]。几天后,J.R.·罗滕和肖恩·加勒特等制作人告诉MTV新闻他们正在和斯皮尔斯合作[12]。9月12日,斯皮尔斯诞下次子杰登·詹姆斯[13]。2006年11月,她向费德林提出离婚申请,理由是无法调和的分歧[14],他们在2007年7月正式离婚,当时二人达成整体和解协议,同意共同监护两个儿子[15]。离婚期间,她的派对生活和公众行为引起了全球媒体的关注。与斯皮尔斯非常亲近的姨母桑德拉·布里奇斯在1月因卵巢癌去世[16]。斯皮尔斯在2月经历精神崩溃并剃光头发,这引起了媒体的密切关注[17]。为此,她先后在加利福尼亚州马里布的承诺治疗中心接受了两次治疗。她的经纪人拉里·鲁道夫在3月20日发表声明,表示她已经“成功完成疗程”[18]。5月,她在美国的蓝调之屋场地举办了一系列宣传演唱会,名为《M+M之巡回演唱会》[19]。
Remove ads
录音与制作
“这绝对是布兰妮,但属于新的高度。她非常具有创新精神,以交出像《中你的毒》般的歌曲,而我们正试图超越它。将它推向下一个层次。专辑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问世,因为还处于起步的阶段。等到宣传专辑的时候,她会处于不同的心境,那将是她的主要事情。但现在,她很高兴在制作音乐同时去当一位母亲。”
—J.R.·罗滕在2006年5月谈到和斯皮尔斯合作的情况[12]斯皮尔斯在《目眩神迷》中担任执行制作人,而这张专辑仍然是唯一一张由她担任执行制作人的专辑[20]。根据斯皮尔斯的代表所说,这张专辑于2006年正式展开录制[12]。斯皮尔斯于3月在拉斯维加斯与J.R.·罗滕初次见面,在听过蕾哈娜的《求救讯号》后,她让罗滕参与这张专辑的制作。他们一起创作和录制了四首歌曲,其中包括最初打算提供给蕾哈娜和花豹少女队的《Everybody》[21][22]。她在7月开始与丹贾合作,丹贾亦联系凯莉·希尔森、吉姆·比茨和科尔特·艾利斯等词曲作家一起工作。这个团队为斯皮尔斯写了七首歌曲,包括《给我更多》、《打破僵局》、《赤裸(我有个计划)》、《如冰似火》、《完美情人》、《Outta This World》和《Get Back》[23][23][24]。丹贾表示创作的起步过程并不困难,因为他“可以自由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如果她认同它的话,便会跟着加入。如果她没有感受到,你会从她的表情中看出来”[25]。希尔森在丹贾给自己播放伴奏后,她便为斯皮尔斯创作出《给我更多》,她说:“我开始唱,‘Give me, Give me’,然后加入了更多的部分,只是在玩乐与胡闹着。8月,斯皮尔斯在怀着八个月身孕时与他们在拉斯维加斯的棕榈树录音室开始录制。斯皮尔斯在诞下儿子三周后,便继续在她在洛杉矶的家中录音。希尔森表示:“她付出了150%的努力。(...)我不知道还有哪个母亲会这样做”[24]。尽管她的私生活出现很多状况,丹贾补充指:“就工作态度而言,我没有看到其他人能像她那样全力以赴,去做自己该做的事情”。关于专辑的音乐风格,他认为它更加宏大、更加成熟,是一个“全新的布兰妮”,解释说:“我来自嘻哈音乐,所以它是以嘻哈为底蕴,但我也加入了其他元素”[23]。
斯皮尔斯在2009年的《马戏团巡回演唱会》演唱《喔喔宝贝》(左图)和《赤裸(我有个计划)》(右图)
参与《人间天堂》的制作的凯拉·狄奥果笛亦同时与怀孕的斯皮尔斯共同创作兼制作出《喔喔宝贝》。狄奥果笛表示斯皮尔斯“非常努力工作”,并称她为“不可阻挡”[26]。罗滕在9月告诉MTV新闻,自己和斯皮尔斯试图创新当时电台播放的歌曲风格,并以妮莉·费塔朵的《爱趴》作为例子[27]。斯皮尔斯在11月7日提交与费德林的离婚申请,其后在翌日便与离合器的以西结·刘易斯和帕特里克·M·史密斯两合成员一起在纽约市的索尼音乐录音室录制《雷达》[28][29][30]。刘易斯很久以前便想与她合作,并积极为她制作出能够“帮助她的项目成为一个伟大的回归项目”的作品。史密斯表示团队试图创作出“我们熟悉和喜爱的布兰妮·斯皮尔斯”的作品,并且没有“涉及她所处于的所有问题”。两人均提到尽管斯皮尔斯在录音会议迟到,但她的效率和专业水平使自己意料不及,刘易斯补充说:“真是太疯狂了,她很好地接受指导。(...)我不知道自己当时有着什么期望,因为我们在她向凯文(·费德林)提出离婚申请的第二天去录制这首歌”[28]。
《人间天堂》由妮可·莫里耶,以及Freescha的两位成员尼克·亨廷顿与迈克尔·麦克格罗蒂共同创作。虽然莫里耶过往曾与格莱格·科尔斯汀以及其他艺人合作写歌,但直到她创作了《人间天堂》,她才感觉到真正找到自己的风格,并形容这首歌是“非常诚实的歌曲”。她将这首歌播放给自己的音乐出版商后,便一起与斯皮尔斯和其执行A&R特蕾莎·拉巴贝拉·怀特斯会面,而他们二人都非常喜欢这首歌。莫里耶形容《人间天堂》是改变自己职业生涯的歌曲[31]。参与创作《如冰似火》的提潘于2007年2月与斯皮尔斯在录音室共同工作,并表示在他们录制好的三首歌曲之中,其中一首仅花了一小时便完成录制[32]。他说:“(我)以为她会坐在沙发上吃多力多滋或者玉米片之类的(...)但她走进来,握了我的手,给了我一个拥抱,然后直接进入了录音室。她进去后便投入录音”[33]。超害羞&前卫的两位成员克里斯蒂安·卡尔森和彭图斯·温伯格均在2006年底参与《雷达》、《怪物秀》和《玩具大兵》的创作与制作。虽然本身认为已经完成专辑,但拉巴贝拉·怀特斯说服他们制作一首新歌。温伯格表示自作为贾斯汀·汀布莱克《为我流泪》回应曲的《Sweet Dreams My LA Ex》被Jive唱片拒绝后,便一直存在着不能创作有关斯皮尔斯私生活的不成文规定。然而他们仍然与克拉斯·阿隆德一起创作出《我的点滴》,以回应批评斯皮尔斯的人,并将它传给斯皮尔斯,而她则“很喜欢它”。温伯格表示:“我们知道这首歌打破了我们的所有规则(...)她来到录音室时非常兴奋,并在车上就已经把歌词背熟了,只花了半小时便录制好歌曲”[34]。在专辑发行之前,拉巴贝拉·怀特斯告诉MTV新闻:“(这张专辑)展示了她作为表演者的成长(...)她对歌曲和最终成果非常投入。她的魔力使这些歌曲成为它们的样子”[33]。斯科特·斯托奇、卢克博士、尼欧均曾参与专辑工作,但最后未有收录他们的作品[23]。
Remove ads
音乐与歌词
“《马戏团》稍为比《目眩神迷》阳光。我觉得在那个时候所制作的很多歌曲,都是来自我人生正经历的黑暗时期,所以都反映在很多歌曲上。(...)但它们有着完全不同的氛围。《目眩神迷》稍为更加黑暗和前卫,还带有一点城市风格。”
—斯皮尔斯以《目眩神迷》和《马戏团》相比[35]丹贾表示斯皮尔斯的目标是制作一张有趣、适合跳舞的专辑,其中包含节奏明快、高能量的音乐,他说:“她希望尽量避免变得私人化。这是一张有趣、基本的专辑,而且没有任何问题。它是关于感到愉快,庆祝作为女性”[23]。专辑最终成为一张带有节奏布鲁斯元素的流行舞曲、电子流行、铁克诺和前卫迪斯科专辑[36][37][38][39][40]。专辑以主打单曲《给我更多》开始,这是一首流行舞曲和电子流行歌曲[37][41][42]。歌曲以一句“这是布兰妮,恶女”[注 1]的读白前奏作开始[43]。歌词表面上是关于舞蹈和性爱,但实际上是关于媒体对她私生活的着迷,如歌词中提到的“当我们在跳舞的时候,相机在闪烁/他们一直在看,他们一直在看”[注 2][44]。第二首歌曲兼第二支单曲《我的点滴》有着缓拍的舞曲节拍,并将声乐处理至失真以造成分裂的音效,使很难分辨出斯皮尔斯的声音。歌曲讲述了关于名流的事情,歌词则有如撰写传记般重新说出她的过错,而她亦以近乎口语般的方式演唱[45]。第三首歌曲《雷达》是一首电子流行与欧陆迪斯科歌曲,当中使用失真的合成器声音来模拟声纳脉冲,做法获以软细胞乐团的《Tainted Love》(1981年)相比[33][46]。在歌词中,斯皮尔斯让对象知道他已经出现在自己的雷达上,并同时列举出这个男人所具有的特质[47]。
第四首歌曲兼第三支单曲《打破僵局》以斯皮尔斯唱出的“已经有好一阵子了/我知道我不该让你久等/但是我现在在这里了”[注 3]作开始[33]。歌曲包括合唱部分[49][50],并由凯莉·希尔森提供背景和声,使它听起来就像二重唱一样。希尔森解释这首歌讲述的是“两个人,一个女孩和一个男孩,(...)女孩在说:‘你有点冷淡。让我来为你增温并打破僵局’”[33]。在副歌结束后,歌曲的桥段以斯皮尔斯说出“我喜欢这部分”作开始,以模仿《下流》(1986年)里的珍妮·杰克逊[33]。专辑的第五首歌曲《人间天堂》是一首受新浪潮影响的欧陆迪斯科歌曲[41][51]。歌曲受唐娜·桑默的《I Feel Love》(1977年)启发,歌曲中有三个演唱部分在节奏中进行[33][52]。妮可·莫里耶表示这首歌是从一个非常黑暗的位置创作的,她说:“我在想着某个人,认为他们是如此完美,而我自己却不完美至此。(...)我认为触动人心的是,这首歌是来自一个真正感觉需要这个人来感到安全和快乐的人”[31]。在歌曲发行的时候,斯皮尔斯曾表示这是她在《目眩神迷》中最喜欢的歌曲[53]。《赤裸(我有个计划)》是一首以性爱为主题的快板歌曲[33][45][51]。这是一首由斯皮尔斯与丹贾二重唱的歌曲,丹贾以听起来显得衰弱的失真声音唱出副歌。斯皮尔斯则使用各种喘息声、叹息和反复吟唱的手法演唱,而她的声音也同样被扭曲了[45]。《怪物秀》以Dubstep的“摇摆”效果建构而成[45]。斯皮尔斯在歌词中唱出跳舞和身处聚光灯下的感受,包括“让其他辣妹嫉妒愤怒/我要使劲摇摆我的翘臀/立即掳获男孩的心”[注 4][54]。在桥段部分,她的声音音调被降得低沉,使她起来像男声一样[45][48]。在《目眩神迷》发行近十年后,斯皮尔斯指《怪物秀》是其中一首自己最喜欢的非单曲歌曲,形容它“时髦”[29]。
第八首歌曲《玩具大兵》是一首轻快的舞曲流行歌曲,让人联想起天命真女的《无法喘息》(2004年),歌曲以军乐鼓声为特色,而斯皮尔斯则唱出需要一个新情人的渴求[54]。在《如冰似火》中,她以较高的音域唱着:“我仅仅是一个让男人神魂颠倒的女孩/让他叫我‘妈妈’/让他成为我的宝贝”[注 5][33][55]。《喔喔宝贝》使用了弗拉门戈吉他作伴奏,并融合了保罗·雷温的《Rock and Roll》(1972年)节拍和海龟乐队的《Happy Together》(1967年)旋律[50]。在歌词中,她向情人唱出“触摸我便让我活过来,我能感受你在我的唇上,我能感受到你深入我”[注 6]。凯拉·狄奥果笛表示,她在录音室受到斯皮尔斯与她长子之间的关系启发,她说:“我会看着他们两个,看他们互相凝视的方式,看她抱着宝宝的方式。这让我感到有趣。有时候这首歌会是关于一个孩子,有时候是关于一个爱人”[26]。《完美情人》以具推进感的响亮肚皮舞节拍为特色,而斯皮尔斯则唱出“滴答/滴答/趁我灸热的时候来得到我吧”[注 7][48][50]。《目眩神迷》的标准版以《忧伤止步》结束,这是一首向她前夫凯文·费德林直接表达情感的中板歌曲[41][50][54]。附赠曲《Outta This World》是一首电音放克风格的中板歌曲,而斯皮尔斯则在歌曲向情人唱出浪漫的歌词:“我一直在唱着关于你的宇宙,那里将永远有关于你的主歌”[注 8][56]。《Everybody》采样自由安妮·蓝妮克丝和戴维·斯图尔特创作的《Sweet Dreams (Are Made of This)》(1983年),而斯皮尔斯则在歌曲以较低沉的气声唱出舞池上的情境[21]。《Get Back》是一首音调黑暗的快板舞曲,被形容为“诡异而时髦”[57]。
Remove ads
标题与包装
2007年6月,斯皮尔斯在官方网站上发布了一则消息,征求为自己的第五张录音室专辑命名。当中的选项包括《OMG Is Like Lindsay Lohan Like Okay Like》、《What If the Joke Is on You》、《Down Boy》、《Integrity》与《Dignity》等名称[58]。10月6日,Jive唱片以新闻稿宣布专辑将被命名为《Blackout》,名称的意思为“封锁负面情绪,全心抱拥生活”[59]。专辑封面和内页照片均由埃伦·冯·昂沃丝摄影[60]。Jive唱片在10月12日同时公布专辑的封面与歌曲列表。封面的斯皮尔斯留着黑色头发,穿着粉色连衣裙和头戴白色礼帽[61];而实体CD背面的她则穿着蓝色连衣裙[30]。专辑的封面获得负面评价[55][62]。专辑的内页包括空椅子与被撕碎的小报页面照片,以及《给我更多》音乐视频的定镜照片。有别于过往的专辑,这张专辑的内页没有写上致谢名单[41]。
《目眩神迷》的插页印刷著斯皮尔斯与一名牧师在告解室内以挑逗姿势拍摄的照片。在第一张照片中,带上十字架和穿着网袜的斯皮尔斯坐在牧师的膝上,在第二张照片中,她在告解室的隔板上挑逗地倚靠着,而牧师则坐在隔板的另一侧。专辑发行后,全美天主教联盟的传讯总监基拉·麦卡弗里表示,该组织认为这些照片是专辑宣传的“廉价宣传噱头”,并谴责斯皮尔斯“嘲弄天主教的圣礼”。麦卡弗里补充说:“我们所看到的只是这个女孩现在有多么困扰,尤其是关于她的家庭、失去孩子和职业生涯的下滑。现在她发布了这张专辑,这就是她宣传的策略吗?”。MTV的吉尔·考夫曼表示这些照片让人联想到麦当娜《宛如祈祷者》(1989年)的音乐视频[60]。
Remove ads
发行与宣传

经过媒体的数日猜测后,MTV在2007年9月6日确认斯皮尔斯将于同年9月9日在棕榈赌场度假村的珍珠音乐剧院举行的《2007年MTV音乐视频大奖》上进行开场表演。MTV亦同时宣布她将表演《给我更多》,而魔术师克里斯·安吉尔亦会加入在演出部分表演魔术[63]。然而,据称魔术表演的部分在最后一刻被节目组拒绝[64]。正式表演开始时,布兰妮唱出了埃尔维斯·普雷斯利1958年的歌曲《Trouble》前几句。然后她开始演唱《给我更多》,当镜头拉远后,便显示出她穿着黑色镶宝石的比基尼和黑色靴子的模样。她身边有男性和女性舞者穿着黑色服装。而几个钢管舞舞者则在较小的舞台上围绕观众跳舞[65]。这场表演获得评论家的一致劣评。《纽约时报》的杰夫·利兹表示“没人准备好面对周日晚上的惨剧,懒散的斯皮尔斯小姐只是跟着舞步摇晃,并偶尔跟着歌词动嘴,连假唱她的新单曲都没心情”[41]。《多伦多星报》的维奈·梅农评论说:“(斯皮尔斯)看起来完全恍惚。她的表情就像被龙卷风带到棕榈赌场度假村的人,然后风暴迅速过去,带走她的衣服和目标感。(...)(她在)笨拙地、慢动作地移动,仿佛有人在她的流莺长靴里倒进水泥”[66]。英国广播公司的大卫·威利斯表示她的表演将“成为《MTV音乐视频大奖》史上最差的表演之一”[67]。
《目眩神迷》原定于11月13日发行。然而由于未经授权的外泄,Jive唱片于10月10日宣布将发行日期提前两周至10月30日[68]。松巴厂牌集团在翌日向佩雷斯·希尔顿提出诉讼,指控他非法获取并在个人八卦博客上发布至少十首专辑歌曲和未完成的样本歌曲。松巴的代表声称这些帖文都是在过去三个月内发布,并要求实际兼惩罚性赔偿以及诉讼费[69]。2009年6月30日,双方提交了一份撤诉的协议,根据一项未公开的庭外和解协议。一个月后,美国联邦地区法院的法官以权利受损为理由驳回了该案件[70]。有别于斯皮尔斯以往的录音室专辑宣传,《目眩神迷》并未通过杂志访谈、脱口秀节目或电视表演进行大力宣传,仅在《2007年MTV音乐视频大奖》上带来表演,也没有相关的巡回演唱会[41]。2007年10月27日,MTV推出了“布兰妮·斯皮尔斯想要破碎的你”比赛,歌迷可以使用斯皮尔斯的访谈和表演片段为《我的点滴》执导一部不同的音乐视频。他们可以使用MTV的录像带重混器,结合和创建这些混搭片段。MTV、Jive唱片和斯皮尔斯本人选出了比赛的优胜者,而获胜录像带则于12月20日在《互动全方位》上首播。优胜者能获得一部海尔伊维萨狂想曲播放器、狂想曲的一年订阅服务,以及斯皮尔斯在美国发行的全部唱片[71]。
Remove ads
发行单曲
《给我更多》于2007年8月31日作为《目眩神迷》的主打单曲发行,并获得广泛好评。它在美国《Billboard》 Hot 100榜上最高登上第3位,成为她的第五首打进前10位的单曲,也是当时她榜单排名第二高的单曲,仅次于她的首支冠军单曲《爱的初告白》(1998年)[72]。歌曲也成功登上Canadian Hot 100榜冠军,并打进澳洲、比利时、巴西、克罗地亚、丹麦、法国、爱尔兰、意大利、挪威、瑞典、瑞士、乌克兰和英国等国单曲榜前5位[73][74]。歌曲的音乐视频由杰克·萨法蒂拍摄,并在10月5日首播[75]。这部音乐视频展示斯皮尔斯作为脱衣舞娘的形象,并有别于她过往以大量舞蹈场面组成的音乐视频[76]。录像带获得评论家偏向负面的评价,批评斯皮尔斯的钢管舞技巧以及录像带本身缺乏剧情[77]。
《我的点滴》于2007年11月27日作为《目眩神迷》的第二支单曲发行。评论家给予歌曲正面评价,包括赞扬它的制作和挑衅性歌词,并将其列为专辑中的亮点之一[37][78]。《滚石》将这首歌评为2007年100首最佳歌曲的第15名[79]。歌曲发行后登上爱尔兰单曲榜冠军,并打进澳洲、奥地利、加拿大、独立国家联合体、丹麦、芬兰、法国、德国、新西兰、斯洛伐克、瑞典和英国等单曲榜前10位[80]。在美国,歌曲成为斯皮尔斯的第四支Dance Club Songs榜冠军单曲,并最高登上《Billboard》 Hot 100榜第18位[81]。歌曲的音乐视频由韦恩·艾沙姆执导,描绘出斯皮尔斯当时的生活,展示她与其他朋友透过伪装自己以混淆狗仔队。艾沙姆的概念是让斯皮尔斯自信地模仿自己的处境[82]。录像带获得评论家褒贬不一的评价,其中多数为批评她的身型经过电脑修饰[83]。录像带在《2008年MTV音乐视频大奖》上获得了三个提名,包括年度音乐视频、最佳女歌手音乐视频和最佳流行音乐视频,最后赢得所有提名奖项,这是她首次获得《MTV音乐视频大奖》的奖项[84]。
《打破僵局》于2008年3月3日作为《目眩神迷》第三支兼最后一支单曲发行。这首歌受到了评论家的赞誉,当中部分评论家称其为专辑的亮点[43]。歌曲打进加拿大、芬兰和爱尔兰单曲榜前10位,并打进其他大多数国家单曲榜的前40位[85]。在美国,歌曲最高仅登上《Billboard》 Hot 100榜第43位,但成为斯皮尔斯连续第三支Dance Club Songs榜冠军单曲[86]。歌曲的音乐视频由罗伯特·海尔斯罗伯特·霍尔斯执导,于3月12日首播。这部动画录像带是基于斯皮尔斯《中你的毒》(2004年)音乐视频中的超级女英雄角色,她在录像带中摧毁一个高度安全的实验室,以及包括自己在内的几个克隆[87]。
根据离合器的以西结·刘易斯说法,《雷达》原本计划作为《目眩神迷》的第三支单曲发行[28]。然而《打破僵局》其后被选为第三支单曲,因此《雷达》则改为第四支单曲预定发行。在正式发行之前,《雷达》已经率先登上独立国家联合体、新西兰和瑞典的单曲榜,甚至打进瑞典单曲榜前10位[88]。然而由于斯皮尔斯开始录制个人第六张录音室专辑《马戏团》(2008年),《雷达》的发行计划再次被延迟[89]。歌曲最终作为附赠曲收录在《马戏团》,并在2009年6月22日作为专辑的第四支兼最后一支单曲发行[90]。歌曲最高登上美国《Billboard》 Hot 100榜第88位,成为斯皮尔斯当时在美国最低排名的单曲[91]。
Remove ads
专业评价
《目眩神迷》在发行前后获得褒贬不一的音乐评价。Metacritic对主流乐评家的评论进行了标准化评分,根据24则评论给予专辑61分的平均分(满分100分)[92]。AllMusic的资深编辑史蒂芬·托马斯·艾尔维恩形容专辑为“最先进的舞曲流行音乐,证明出制作人的能力,甚至可能也证明出布兰妮即使本身不在最好的状态,但也从某种程度意识到自己应该起用最好的制作人”[36]。《搅拌机》的丹尼斯·利姆认为这是“她最一致的(专辑),一张充满明亮、大胆电子流行音乐的无缝娱乐合集”[37]。《娱乐周刊》的玛歌·沃森表示虽然这张专辑不是诗集,“但《目眩神迷》带有一种令人愉悦的逃避感,是一张完美适用的舞曲专辑,充满支撑着她最热门歌曲的跳跃电子元素”[54]。《新音乐快递》的评论家表示过度处理的声乐使斯皮尔斯听起来像机器人,并补充说:“它可能需要多一点人性化的触感”[95]。《Pitchfork》的汤姆·尤因称《赤裸(我有个计划)》是《目眩神迷》最吸引的部分,并称这张专辑为“出色的现代流行音乐,并可能只可以由身处此刻的这位明星发行。布兰妮作为行走的灾难,能够供记者写出令人注目的丑闻,而她的专辑也能够融入其中,只要随你所想”。尤因还将斯皮尔斯和专辑与美国电视剧《双峰》进行比较,称“这部剧的伟大之处不在于主角的乖女孩变坏故事,而是这个故事所带来的奇怪感觉。而布兰妮的私生活既是这张非凡专辑的干扰,也是它的推动力”[45]。
《PopMatters》的迈克·席勒给予较负面的评价,表示:“从它极其炫目的封面到整张专辑,《目眩神迷》都是完全即弃而终会被遗忘”[62]。《滚石》的梅丽莎·马斯解释说,这张专辑“是她职业生涯中第一次真实表达对自己生活的想法”,而且“她将制作最好的性感流行歌曲,直至社工切断她的热门歌曲供应”[51]。《偏锋杂志》的作者萨尔·琴奎马尼将这张专辑与《流行禁区》进行了负面比较,表示:“尽管《目眩神迷》成绩不错,而且它的性感程度异常高涨,但相比于2003年令人惊讶的强大作品《流行禁区》,(它)并不算是布兰妮的一大进步,因为在《流行禁区》中,她在大多数歌曲都有贡献创作(相比之下,这里只有三首)”[96]。《影音俱乐部》的安迪·巴塔利亚称这张专辑“既是一个重要的事件,也是一个令人不安的异常行为,因为它被制造得极其神秘,发行时机也不适合得感觉怪诞”,其中“每首歌都明显前卫而奇怪”[98]。《卫报》的亚历克西斯·彼得里迪斯称其为“一张大胆而令人兴奋的专辑:问题是,在八卦声响的震耳欲聋下,是否有人能够听到其中的内容?”[48]。他进一步说明,当面临公众形象的陷落时,一位艺人有两个选择:制作“回应你黄金时代(名声尚好的时期)的音乐”,以“强调你的完全正常”,或者“不顾一切地冒险:考虑到你衰落的命运,冒一些音乐上的风险又有何损?”彼得里迪斯表示斯皮尔斯选择了后者,结果“在很大程度上是极好的”[48]。
《纽约时报》的凯莱法·桑尼指:“电子节拍与低音声部有多密集,斯皮尔斯的声音就有多轻盈,正如专辑标题所揭示的一样,整体情绪无悔而振奋”。桑尼补充指在这张专辑中,斯皮尔斯有着幽灵般的存在感,解释说与她之前的专辑相比,“(她)在《目眩神迷》中的表现惊人地低调(...)即使她被营销为整洁规矩的米老鼠俱乐部成员,即使她在巡回全国演唱时使用的麦克风很多时候只是当道具用,她身上存在着某种强烈的情感”[41]。《观察家报》的彼得·鲁宾逊表示,斯皮尔斯“交出她职业生涯中最好的专辑,现代流行音乐的标准被蒂姆巴兰的《超级惊选》和她的回归专辑所提升”[78]。《凤凰期刊》的艾莉·迪安表示这张专辑“比起她自身的才华,可能更是对引导她完成这张专辑的A级制作人的才能致敬。但至少她够聪明去接受那些指导”[99]。在撰写《MSN音乐》的消费者指南时,评论家罗伯特·克里斯特高给予这张专辑B+的评分,并说“从《给我更多》的‘这是布兰妮,恶女’到《我的点滴》的年度最佳单曲声效,从《喔喔宝贝》的‘感受到你深入我’到《完美情人》的‘触碰我那里’,这张专辑是纯粹、刺激而人工的享乐”[94]。
回顾性的评论均称赞《目眩神迷》对2000年代末和2010年代初音乐的强大影响。《滚石》的罗伯·薛菲德称其为“现代流行音乐中最具影响力的专辑之一”[100]。在2017年发布的一则回顾性评论中,《Dazed》的阿利姆·谢雷称专辑为“近代最具创意的流行音乐专辑之一”,这张专辑“永远证明(斯皮尔斯)的职业生涯远不止于一场‘笨拙的嬉闹剧’”。谢雷还表示这张专辑“是流行文化历史上一个危险时刻的成品,一个侵蚀自己过去的艺人和一班锻造他们未来的制作人之间偶然共生的关系,最终取得了成果”[101]。《公告牌》、《混音器杂志》、《Nylon》与《Vice》等出版物均视《目眩神迷》为斯皮尔斯职业生涯最出色的作品[102][29][103][104]。2022年,《PopMatters》埃莉斯·苏塔指专辑“在15年后仍然让人感到无比新鲜”[105]。
Remove ads
荣誉
Remove ads
商业成绩

根据尼尔森销量统计系统的资料,《目眩神迷》发行首日在美国售出约124,000张。《Billboard》的杰西卡·莱特克曼将专辑销量与凯莉·安德伍德的《奇幻旅程》相比,该专辑在前一周以约49,000张的销量取得冠军,认为《目眩神迷》可能会空降《Billboard》 200榜冠军[119]。2007年11月6日,《Billboard》表示即使老鹰的《远离伊甸园》的首周销量大幅抛离斯皮尔斯,但由于仅在一家零售商(沃尔玛)独家发行的情况下,使专辑未能符合进入《Billboard》 200榜的规则。同日下午,沃尔玛发表新闻稿,宣布《远离伊甸园》的销量达到约711,000张。同日晚上,《Billboard》在Billboard.biz上发表文章,表示已经与尼尔森销量统计系统达成协议,允许仅在一家零售商独家发行的专辑进入榜单,而此改动则在同周即时生效。因此《远离伊甸园》得以空降《Billboard》 200榜冠军,而《目眩神迷》则以约290,000张首周销量空降榜单亚军[120]。它成为斯皮尔斯首张未能空降榜单冠军的录音室专辑[121],但却打破当时女歌手的最高下载量纪录[121]。随着《马戏团》在2008年12月发行,《目眩神迷》以约4,600张销量重返榜单第198位[122],并总共在榜单逗留了34周[123]。2015年3月,专辑在美国售出100万张,获美国唱片业协会认证为白金唱片[124]。
在加拿大,《目眩神迷》发行首周以约29,000张销量空降Canadian Albums Chart冠军,成为她自2001年的《布兰妮》再次登上冠军的专辑[125]。专辑其后获加拿大音乐协会认证为白金唱片,代表出货量达到100,000张[126]。在墨西哥,专辑在发行首周空降榜单第18位,并在第三周最高登上亚军位置[127]。专辑亦分别空降澳洲专辑榜第3位和新西兰专辑榜第8位[128],并分别获得澳大利亚唱片业协会的白金唱片认证和新西兰唱片音乐协会的金唱片认证[129][130]。在日本,专辑空降Oricon专辑榜第4位[131],其后获日本唱片协会认证为金唱片[132]。《目眩神迷》发行首周以42,000张销量空降英国专辑排行榜亚军,仅次于《远离伊甸园》[133],其后在榜单逗留了28周[134]。专辑获英国唱片业协会认证为白金唱片,代表出货量达到300,000张[135]。专辑也分别在发行首周空降爱尔兰和European Top 100 Albums榜冠军[136][133]。在欧洲其他地区,专辑打进奥地利、比利时、丹麦、法国、德国、希腊、意大利、葡萄牙和瑞士的专辑榜前10位[133]。根据国际唱片业协会的资料,《目眩神迷》为2007年全球第32畅销专辑[137]。截至2008年年底,专辑已经在全球范围售出超过310万张[138]。
影响与地位
(《目眩神迷》)是一张朋克杰作,是一张关于变得出名、毫不在乎、离婚、毫不在乎、遭受公开嘲笑、鄙视与丢脸的前卫迪斯科概念专辑。它是一张关于在充满闪光和奇多粉末的云层中,站上桌子跳舞的专辑。但最重要的是,这是一张关于毫不在乎的专辑,这就是为什么它听起来非常适合像现在这样悲观的时刻。特别是由于2017年的美国比2007年的布兰妮更加不理智与不稳定。如果我们的女孩能够从破片中走出来,推出一张像《目眩神迷》般的专辑,那么我们所有人都有希望。
—《滚石》的罗伯·薛菲德[139]在《目眩神迷》发行期间,斯皮尔斯在公众场合的行为开始与她的形象产生冲突[41][36]。AllMusic的史蒂芬·托马斯·艾尔维恩指出,斯皮尔斯一直依赖着她“精心打造的性感邻家女孩人格”,但在《目眩神迷》中,“这些形象被布兰妮用伞打车、用名牌裙子擦抹油腻的手指、在舞台上打瞌睡的形象所取代,每一次新的灾难都剥夺了她公众形象中剩余的性感”。艾尔维恩补充说,该专辑成为了“布兰妮那迷糊酒醉时光的原声带,反映在小报记载的过分行为上”,并同时指出该专辑有着斯皮尔斯的公众形象所欠缺的统一性[36]。《滚石》的罗伯·薛菲德表示:“当她在2007年发行《目眩神迷》时,音乐行业都在嘲笑,但他们却在接下来几年拼命模仿著,以至于流行电台播放的所有听起来都像《目眩神迷》[140]。
《目眩神迷》被当代评论家和歌迷称为“流行圣经”,以表示其对音乐工业的影响,并被认为是有史以来最具影响力的专辑之一。英国歌手兼词曲作家萨姆·史密斯曾在个人Instagram上写道:“有史以来最他妈伟大的专辑之一,不接受反驳”[141]。《Pitchfork》的汤姆·尤因指出在《怪物秀》于网上泄露后,一则关于这首歌的Dubstep论坛帖文在24小时内讨论达7页,引起了各种反应,这显示了“在主流借鉴地下音乐的同时,也将其带入更广泛的流行音乐词汇中”。他还将《目眩神迷》每首歌曲的高质素归因于经济原因,因为在数码时代,其中一个影响专辑销量的主因是线上商店对专辑的“拆分”-这使消费者更容易购买某些歌曲,而不需要购买整张专辑。尤因解释说:“流行专辑的《左轮手枪》蓝图-每首歌曲都很出色,每首歌曲都有潜力成为热门作品-比过往任何时候都更合理。尤其是对于能够在快速变动的市场中保持敏锐触觉的明星”[45]。
多位评论家都指出斯皮尔斯声乐经自动调谐处理的特点[45][142]。尤因指《目眩神迷》让人们再次意识到斯皮尔斯的声音是多么具有辨识度,表示:“无论经过处理与否,她那独特的南方沙哑嗓音是00年代流行音乐的定义之一”。他指出,这张专辑“是一堂关于将自动调阶和声乐处理作为录音室使用乐器的大师课程,既在扰乱和干扰歌曲,也同时给予帮助”[45]。在评论斯皮尔斯的《电话》样本版时,《滚石》的罗伯·薛菲德将其与《我的点滴》进行比较:“这再次证明了布兰妮对当前流行音乐声音的影响有多大。人们喜欢拿布兰妮开玩笑,有何不可呢,但假如能够从《电话》证明出什么的话,那就是《目眩神迷》可能是过去五年中最具影响力的流行音乐专辑”[142]。2012年6月,《目眩神迷》被列入摇滚名人堂的音乐图书馆和档案馆[143]。《Dazed》称专辑为“突变的流行经典”,并将它视为过去十年中最具影响力的专辑之一,因为它融合了嘻哈、流行、节奏布鲁斯和电子舞曲,并进一步表示:“斯皮尔斯曾悲叹过自己少女已过,熟女未满...《目眩神迷》是这场转变到达高潮的信号。但有别于早期的史代福式的流行公主,布兰妮以颠覆性的形象出现,并推动着疯狂的流行音乐”[144]。
Remove ads
歌曲列表
- 备注
- 采样标记
- 《喔喔宝贝》融合了保罗·雷温的《Rock and Roll》节拍和海龟乐队的《Happy Together》旋律
- 《Everybody》采样自由安妮·蓝妮克丝和戴维·斯图尔特创作的《Sweet Dreams (Are Made of This)》
制作名单
资料来自《目眩神迷》的专辑内页[30]。
- 克拉斯·阿隆德 – 电贝斯(曲目2)
- 马塞拉·“拉戈小姐”·亚拉卡 – 编程(曲目1、4与6)、工程、混音(曲目1、4、6、9与11)
- 吉姆·比茨 – 背景和声(曲目1、4、9与11)、声乐制作(曲目1、4、6、9与11)
- 超害羞&前卫 – 电贝斯、工程、吉他、键盘、制作、编程(曲目2、3、7与8)
- 科比·“四分卫”·布朗 – 许可
- 米格尔·布斯塔曼特 – 混音协助(曲目9)
- 吉姆·卡拉纳 – 工程(曲目3与7)
- 萝𬞟·卡尔松 – 背景和声(曲目2)
- 离合器 – 工程、制作(曲目3与7)
- 埃里克·库梅斯 – 电贝斯、吉他(曲目10)
- 汤姆·柯尼 – 母带处理(全曲目)
- 丹贾 – 制作(曲目1、4、6、9与11)
- 凯拉·狄奥果笛 – 背景和声(曲目10)、制作、声乐制作(曲目5)
- 科尔特·“作家”·埃利斯 – 背景和声(曲目6)
- 达蒙·埃利斯 – 许可
- 戴维·M·埃利希 – 制作协调(曲目1、4、6、9与11)
- 迪瓦恩·埃文斯 – 数位效果、Pro Tools编辑(曲目6)
- 迈克·埃文斯 – 制作协调(曲目1、4、6、9与11)
- 尼克拉斯·弗莱克特 – 混音(曲目2、3、7与8)
- Freescha – 工程、伴奏、制作(曲目8)
- 肖恩·“The Pen”·加勒特 – 背景和声、制作(曲目8)
- 布赖恩·加藤 – 工程(曲目12)
- 哈特·冈瑟 – 工程协助(曲目12)
- 马克·格雷 – 工程协助(曲目4)
- 杰里·海登 – 艺术指导、设计
- 凯莉·希尔森 – 背景和声(曲目1、4与11)、声乐制作(曲目1)
- 麦克·霍基 – 工程、混音协助(曲目10)
- 查德·雨果 – 混音、制作(曲目12)
- 理查德·“西格尔”·胡雷迪亚 – 工程(曲目10)
- 卡拉·哈钦森 – 松巴制作协调
- 丽莎·亚奇诺 – 美甲
- 亨里克·庄伯克 – 电贝斯(曲目7)、吉他(曲目2、3与7)
- 瑞安·肯尼迪 – 工程协助(曲目12)
- 艾齐基尔·刘易斯 – 背景和声(曲目7)
- 托尼·玛莎拉蒂 – 混音(曲目5与10)
- 麦克史诺乐团 – 工程协助(曲目9与11)、混音协助(曲目1、4、6、9与11)
- 杰夫·莫纳奇诺 – 许可
- 妮可·莫里耶 – 背景和声(曲目5)
- 弗农·芒戈 – 工程(曲目8)
- 杰基·墨菲 – 艺术指导、设计
- 格伦·纳卡萨科 – 艺术指导、设计
- 法里德·“Fredwreck”·纳萨尔 – 吉他、键盘、制作(曲目10)
- 坎迪斯·尼尔森 – 背景和声(曲目3与7)
- 布莱恩·帕图拉尔斯基 – 工程(曲目10)、声乐工程(曲目5)
- 珍妮·普林斯 – A&R协调
- 南希·洛夫 – A&R管理
- 大卫·施密特 – 许可
- 罗伯·斯基普沃斯 – 工程协助(曲目8)
- 布兰妮·斯皮尔斯 – 执行制作、声乐(全曲目)
- Supa Engineer Duro – 混音(曲目12)
- 提潘 – 编曲、背景和声(曲目9)
- 罗恩·泰勒 – 编辑(曲目1、4、6、9与11)
- 法兰西丝卡·托洛特 – 化妆
- 瓦伦特 – 工程协助(曲目1)
- 克里斯汀·瓦洛 – 道具造型
- 埃伦·冯·昂沃丝 – 摄影
- 温蒂·瓦格纳 – 背景和声(曲目9)
- 马格努斯·“曼戈”·沃尔伯特 – 附加编程(曲目8)
- 特蕾莎·拉巴贝拉·怀特斯 – A&R
- 法瑞尔·威廉姆斯 – 背景和声、制作(曲目12)
- 帕蒂·威尔逊 – 造型
- 乔丹·“DJ Swivel”·杨 – 附加工程、混音协助(曲目12)
榜单排名
认证与销量
发行历史
注释
歌词原文
资料来源
延伸阅读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