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曾仰丰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曾仰丰(1886年—1978年),字景南,福建福州府古田县人。中国近代著名盐务专家、盐政史学者。清末毕业于北洋大学堂,后留学美国,归国后长期致力于盐务管理,是民国时期盐务系统中兼具国际视野、技术背景与学术素养的核心人物,被誉为"四大金刚"之一。其著作《中国盐政史》是中国第一本系统阐述盐政制度的权威论著,具有开创性意义。
生平经历
- 1920年代末-1930年代初:
- 1930年代:
- 抗战时期:
- 战后及赴台时期:
主要著作与学术观点
- 盐政制度三分法:在《中国盐政史》中,他首次系统地将中国古代食盐政策划分为三种类型:
- 评价历史盐法:
- 对唐代刘晏"常平盐法"给予"场无弃地之货,市无骤涨之价,官获利而民不知"的高度评价,此论常被后世学者引用。[17]
- 指出管仲的"官山海"政策不仅开创专卖,亦为"集体生产"奠定了基础。[18]
- 近代盐务改革思想:
- 客观评价洋员改革:认为北洋政府时期洋会办丁恩"取渐进主义","凡中国产盐各区,无不身历其境...所拟改革办法...皆切实可行"。[19]
- 主张自由贸易:认为推行自由贸易制有"管理简便"和"因自由竞争之结果,盐价自然轻减,盐质自然改进"两大好处。[20]
- 批评主权受损:肯定稽核制度的效率,但强烈批评将盐税收入存于外国银行的做法"非独损失国权,抑且影响金融"。[21]
- 洞察实务困境:曾深入分析缉私工作的八大难题,包括"军私、路私无法制止"等,体现了对基层现实的深刻洞察。[22]
Remove ads
人物评价
曾仰丰是民国时期罕见的兼具卓越实践经验和深厚理论建树的盐务专家。他以其工程学的严谨背景和国际化的视野,投身于极其传统的盐政管理领域,成为一位勇于任事、巡行全国各盐区推行改革的技术型官僚。同时,他又是一位治学严谨、体系完备的学者,其著作奠定了中国盐政史研究的学科基础。他的职业生涯和学术贡献,对后世理解中国传统盐政的演变和近代盐务的艰难变革,产生了深远而不可磨灭的影响。
注释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