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望远镜、天文台和观测技术年表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望远镜天文台和观测技术年表

世纪前(BC)

公元前3500年

公元前1900年

公元前1500年

公元前600年

公元前200年

  • 秘鲁长基罗(Chankillo)观测太阳的13塔天文台。

公元前100年

西元后(A.D.)

第五世纪

  • 第5世纪:印度邬阇衍那(现今印度中央邦乌贾因(Ujjain))建立天文台。
  • 第5世纪:印度著作Surya Siddhanta
  • 公元499年:印度数学家阿里亚巴塔(Aryabhata)著作Aryabhatiya

第六世纪

第七世纪

第八世纪

  • 700-77年:阿拉伯的易卜拉欣·法扎里穆罕默德·法扎里编写第一篇历表英语Zij的论文。
  • 700-96年:穆罕默德·法扎里依据来自希腊的资料建造第一个黄铜星盘
  • 大约777年:波斯天文学家和数学家Yaqūb ibn Tāriq依据婆罗摩笈多悉檀撰写Az-Zij al-Mahlul min as-Sindhind li-Darajat Daraja

第九世纪

第十世纪

  • 第10世纪:伊本·尤努斯建造了直径1.4米的大星盘[来源请求]
  • 第10世纪:巴塔尼(853-929年)首次提到"观测管"。虽然这些早期的观测管没有透镜,它们能观测天空中的特定区域,并且"消除其他的干扰"。这些观测管成为欧洲拉丁文的外来语,并且影响到望远镜的发展[4]
  • 900-29年:巴塔尼撰写Az-Zij as-Sabi
  • 994年:Abu-Mahmud al-Khujandi伊朗雷伊建造六分仪。这是非常巨大的墙仪,可以实现高精度的天文测量[5]

第一千禧年

第十一世纪

第十二世纪

  • 1100-50年:Jabir ibn Aflah(Geber,大约1100年至1150年)发明赤基黄道仪,一种类似机械式类比计算器的观测仪器[11]
  • 1114–87年:克雷莫纳的杰拉德以阿尔扎切尔的资料为基础发行了托莱多表
  • 1115-16年:al-Khazini撰写 Sinjaric Tables
  • 1119-25年:阿夫达·沙汉沙阿开罗的al-Bataihi天文台。
  • 大约1020年:Ibn Samh发明齿轮带动的星盘

第十三世纪

第十四世纪

  • 1371 – 伊本·沙蒂尔将一年中的小时长度是相等的创新想法应用在日晷[13][14]

第十五世纪

第十六世纪

  • 1540年:德国科学家阿皮延的"天文竞技场"。
  • 1560年:黑森的威廉四世在领土上建立卡塞尔天文台。
  • 1574年:塔居丁·穆罕默德·伊本·马鲁夫 (Taqi al-Din Muhammad ibn Ma'ruf) 在他的书瞳孔的视觉的光和真实所见之光的书中,描述一种长距离的放大,这有可能是望远镜最早的启蒙[来源请求]
  • 1575-80年:在苏丹穆拉德三世塔居丁的伊斯坦布尔天文台
  • 1576年:第谷·布拉赫文岛建造丹麦皇家天文台-天堡
  • 1577年:塔居丁·穆罕默德·伊本·马鲁夫建造塔居丁的伊斯坦布尔天文台
  • 1577-80年:塔居丁撰写历表的论文Unbored Pearl
  • 1577-80年:塔居丁发明机械的天文钟可以测量时间至秒,是16世纪在实用天文学上的重要发明之一。在之前的时钟精确度都不够,不能用于天文的目的[15]
  • 1577-80年:塔居丁发明框架六分仪 [15]
  • 1581年:第谷·布拉赫文岛建造第二个丹麦皇家天文台-星堡
  • 1589-90年:在蒙兀儿帝国阿克巴时期,Ali Kashmiri ibn Luqman发明没有接缝天球 [16]

第十七世纪

第十八世纪

第十九世纪

第廿世纪

  • 1902年:加拿大的渥太华成立自治岭天文台
  • 1904年:卡内基协会在华盛顿建立天文台。
  • 1907年:F.C. 布郎斯和Joel Stebbins伊利诺伊大学天文台发展出硒光电管光度计。

1910年代

1930年代

1940年代

  • 1941年:德米特里·马克苏托夫发明马克苏托夫望远镜,广为苏联和国际上主要的天文台所接受。现在也是业余天文学家普遍采用的设计。
  • 1946年:马丁·赖尔和他的团体使用电波干摄仪的执行第一次天文观测。
  • 1947年:伯纳德·洛维尔和他的团体完成乔德雷尔堤 218-英尺(66-米)无定像电波望远镜。
  • 1949年: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帕洛马山帕洛玛山天文台48-英寸(1.2-米) 施密特光学反射望远镜开始运作。
  • 1949 年: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帕洛马山帕洛玛山天文台的200-英寸(5.1-米)光学反射镜 (海尔望远镜) 开始规律的运作。

1950年代

  • 1953年:中国在云南省成立传承山宇宙射线研究中心
  • 1954年:建议地球自转孔径合成(请参阅,例如克利斯蒂安森和沃伯顿(1955年))。
  • 1956年:荷兰德温厄洛我家后院电波天文台完成25米的望远镜(德温厄洛射电望远镜)。
  • 1957年:伯纳德·洛维尔 和他的小组完成乔德雷尔堤 250英尺 (75米) 指向性电波望远镜 (洛维尔望远镜)
  • 1957年:彼得·苏尔发表他观测空间未能解析来源的源计数P(D)方法。
  • 1959年:位于智利迈坡智利大学成立电波天文台。
  • 1959年:剑桥大学发行剑桥大学电波星表第三版星表(1962修订)。
  • 1959年:沙恩120-英寸(3.0-米)望远镜立克天文台启用。

1960年代

1970年代

1980年代

1990年代

第廿一世纪

  • 2001年:以单一基线在近红外线操作的凯克干涉仪开光。
  • 2001年:基线长130米长,在近红外线以单一基线操作的甚大望远镜干涉仪阵列开光。
  • 2005年:使用琥珀光综合孔径仪和三个甚大望远镜组合的甚大望远镜干涉仪取得第一个影像。
  • 2005年:主镜直径达到11米,在南半球最大的光学望远镜,SALT开光。

相关条目

参考资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