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朱财华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朱財華
Remove ads

朱财华(1912年9月1日—1998年10月18日),浙江荣民,1980年代因还愿而在新北市土城区清水坑建立大尖山登山步道,去世后除部分步道以其命名外,山友更于该步道处立铜像纪念。

事实速览 朱财华, 出生 ...

生平

Thumb
有生卒、籍贯的铭文。

朱财华是跟随中华民国国军高炮部队到台湾的荣民[1]。他四十八岁以中士退役后,经退辅会安排,在中台湾的大同合作农场工作八年,五十六岁离开,转入民间建设公司任职,但1979年以后台湾房地产由盛而衰,投资钱被倒掉,便离开繁嚣都市,到当年还属于乡村的土城[2]。1980年,他搬到土城清化里[3]

朱财华惯于爬土城的郊山,并在清水坑一带山坡地种蔬菜、百香果。一次,他向山上的土城慈圣宫的广泽尊王许愿说有一天能拿回债款,一定修路还愿,方便进香客和登山民众,不过两年,朋友真的把欠款还给他,随后即开始了修建步道的计划。[2]

在政府积极兴建登山步道,供民众休闲活动前,朱财华就以个人力量凿石铺路了[2]。早晨,他会先为把采收的蔬菜放在步道旁,标示一个固定价钱即离去,由登山客自己取菜、把钱放在旁边阶梯上,全以诚信为本[1]。台北县议员卢嘉辰说,年轻时喜欢爬山,1981年前后,一次上大尖山途中,常看到一名老伯挖山壁石头,见他挑到青云路587巷登山土路脚,一阶阶打造石板路,之后认识这位老伯就是朱财华[2]。朱财华以七年的时间,自己挑石板与工具铺起一条便道[3]。每逢雨后,他会沿步道检查维修崩坍的阶梯[1]。除他保修步道外,甚至步道旁有垃圾、或侧沟里长出杂草,他都会整修清理[2]

朱财华的行事风格被很多登山客传诵,清化里长林沧海和他接触多,更有感触[1]。1998年10月,朱财华坐在家门前躺椅上,边搧著扇子,边看着邻居以道教仪式办丧事,就这样半靠在椅子上过世,被邻居认为这是他行善积德才有的福报[2]

Remove ads

纪念

朱财华去世后,虽然在台湾孑然一身,却受到清水地区民众的感念[3]。过世一年多后,以前得过他所建登山步道方便的民众,开始为他筹建铜像,如包含借地给他种蔬菜的林沧海、生前和他每天见面问好的山友蔡福来等[2]。林沧浪捐献立铜像所需土地,就在登山步道中途点,并捐出新台币三万元[4]。一些山友们五百元、一千元献出小额捐款,名字和捐款额就公告在登山步道的山脚下亭子里,至2000年5月报导累积已逾二十万元[2]

在清化里长林沧海的请托下,曾为危地马拉总统席瑞索塑铜像、时任国立台湾艺术学院雕塑系主任陈振辉,依据林里长提供的朱财华生活照片和大头像,采传统一尺四寸二的吉祥尺寸定位铜像大小,以油土泥塑、再翻石膏外模、最后用塑钢翻,送厂铸铜。陈振辉讲总统头像只是件作品,朱财华的像则有自己的感情和敬佩情绪在里面,是他近三十年来,塑造胸像中最有感情的。[1]

建造时铜像基地时,砂石、水泥等建材分成小包,摆在山脚处,由登山民众爬山时,人手一袋提到建铜像处,一切都采自助,像极朱财华当年筑山路时的手法[2]。2000年7月19日,朱财华铜像由县议员卢嘉辰与县民政局长卢庆忠等揭幕,县议员林阿坤、前国代卢国雄、高宝华以及多位市代及社团负责人与民众数十人到场[3]

卢嘉辰表任土城市市长后,土城市公所于2005年2月3日正式发表的书《悠游桐花土城—go轻松》,介绍土城的每一条登山路线、还有朱财华的故事,亦把其中他用石块堆砌550米的步道取名“朱财华纪念步道”[5]

Remove ads

参考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