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杨忠 (北朝)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杨忠(507年—568年8月17日),小名奴奴,弘农郡华阴县(今陕西省华阴市)人,北魏、西魏、北周官员,西魏十二大将军之一,隋文帝杨坚之父。
生平
杨忠的高祖杨元寿在北魏初年出任武川镇司马,因此在神武郡殊颓县定居。杨忠的曾祖杨惠嘏是北魏太原郡太守,祖父杨烈是北魏平原郡太守,父亲杨祯以军功出任建远将军或宁远将军。恰逢北魏末年的战争祸乱,杨祯前往中山郡避难,聚合义兵以讨伐鲜于修礼,最终战死。保定年间,因为杨忠的功勋,杨祯被追赠为柱国大将军、少保、兴城郡公[2][3]。
杨忠的胡须和鬓须美丽,身高七尺八寸,容貌俊美,身材魁梧,武艺无与伦比,见识和气量沉深有大度,有将帅的谋略。虚龄十八岁时,杨忠游览泰山。恰逢南梁军队攻克该地,杨忠被俘虏到江南。杨忠在南梁居住了五年,于永安二年(529年)跟随北海王元颢攻入洛阳,出任直阁将军。元颢失败后,尔朱度律征召杨忠担任帐下统军。永安三年(530年),尔朱兆以轻装骑兵从并州进入洛阳,杨忠当时也参与了行动,获赐爵昌县伯,加都督,又另外封小黄县伯。永熙元年(532年),杨忠跟随独孤信攻破南梁的下溠戍,平定南阳郡,都有战功[4][5]。
永熙三年(534年,高欢起兵向洛阳进发,当时杨忠跟随独孤信在洛阳,于是一起跟随魏孝武帝西迁,进爵为小黄县侯。杨忠又跟随平定潼关,攻破回洛城,加安西将军、银青光禄大夫。东魏荆州刺史辛纂占据穰城,宇文泰派遣独孤信率领军队潜行袭击穰城,辛纂率兵出战。独孤信曾在荆州任职,百姓都怀念独孤信的恩惠,独孤信在阵前劝说士兵,东魏军队崩溃。独孤信因此派兵进攻,辛纂大败回城,城门还没关住。独孤信派都督杨忠、康洛儿、元长生作为前锋进攻,到城门时,杨忠呵斥守门人说:“大军已到,城中有内应,你们想要活命的,为什么还不逃走?”守门人四散逃走,杨忠、康洛儿、元长生率领军队入城,弯弓大喊,到达官衙。辛纂左右只有五六个人,与西魏军短兵相接,辛纂被俘虏后处死,城内因害怕而服从。过了半年,因为东魏威逼穰城,杨忠跟随独孤信逃到南梁[5]。梁武帝称赞杨忠的奇才,任命他为文德主帅、关外侯[6]。
北周建立后,杨忠被任命为元帅,统辖杨纂、李穆、王杰、田弘、慕容延等十多员大将,由北路征伐北齐,攻陷了北齐二十多座重镇。其后又与突厥汗国兵十万会攻北齐晋阳,损伤大半。北周时杨忠被封为使持节、大将军、大都督、陈留郡公、十二大将军之一,后晋封上柱国、随国公。
北周天和三年(568年),杨忠生病回到北周都城长安。同年七月杨忠病死,时年六十二岁,谥曰桓,大象二年(580年)尊为隋桓公,开皇元年(581年)杨坚建隋朝后,再追尊为武元皇帝,庙号太祖。
皇考太祖武元皇帝神室歌辞:“深仁冥著,至道潜敷。皇矣太祖,耀名天衢。翦商隆祚,奄宅隋区。有命既集,诞开灵符。”
Remove ads
其他
据《周书·杨忠传》记载,杨忠早年对西魏政权赤胆忠心,入北周后对宇文泰也是丹诚辅弼,期间虽对晋国公宇文护隐有不满,可对宇文皇权无疑是肱股之臣。至于后来杨隋代周,皆是因为周宣帝的荒淫无道和对杨坚的步步死逼。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员吕伟涛认为,根据戚徽之大业年间墓志泄露了不同的消息:“初,太祖武元皇帝,晦迹屈己,俟时藏用。蕴兴王之志,韬拨乱之心。”吕伟涛认为杨忠对宇文氏早有异心,并非如史书所述的那么无辜。戚徽之大业年间墓志又说道:“文皇帝诞生之夜,瑞气神光,唯以告公。彷无知者,寻补恣议带长史。”古时帝王降世多有瑞象,至于是否确有其事,后人不必深究。但杨忠却不避忌讳,将儿子杨坚出生时的异象宣于亲随普六如徽之,明显是居心叵测。而杨坚又“五千养士,早蓄嘉谟。九二在田,方见君德。公备申匡益,私荐腹心。帝嘉其款诚,特降殊礼”。不难看出,普六如徽之与杨忠、杨坚父子关系密切,其在杨隋代周的过程中一定出力不小[7]。
Remove ads
家庭
- 吕苦桃,生杨坚、杨整、杨瓒,追谥元明皇后
- 李氏,生杨爽
学术研究
根据《周书》《隋书》记载,杨忠家族出身弘农杨氏,但这个说法在现代研究中难以肯定。
陈寅恪不认同杨坚家族出身于武川[8]。根据杨忠之妻吕苦桃出身山东寒族,以当时世族通婚惯例来看,杨忠家族可能出身于寒门山东杨氏[9]。
学者王桐龄推论杨坚家族可能有鲜卑血统,或是纯粹的鲜卑人,伪托为弘农杨氏出身[10]。作为关陇军事集团的组成部分,杨坚世家见证了鲜卑化汉人的再汉化。
影视形象
| 剧名 | 演员 |
| 卢庆辉 | |
| 张磊 |
延伸阅读
[编]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