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杨愔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杨愔(511年—560年4月4日),遵彦小字秦王,自称是弘农华阴人(今陕西省华阴县东)人,北魏东魏北齐官员。

生平

其父杨津,北魏时累为司空侍中,杨愔小时不爱讲话,六岁学史,好《左氏春秋》。杨愔一家四世同堂,家门非常兴旺,兄弟同时上学的有三十多人。杨家学馆前有颗柰树,果实落地时,孩子们都去争抢,只有杨愔端坐不动。杨愔的八叔杨𬀩恰巧进入学馆,见到后非常诧异,回头对宾客说:“这孩子恬静和睦,有我们家族的风范。”杨家住宅内有茂密的竹林,杨𬀩于是在竹林边另外修建了一间屋子,命杨愔独居其中,杨𬀩经常用铜盘盛丰盛的饭菜给杨愔,以此督促勉励自己的儿子们说:“如果你们也像遵彦那样谨慎,自然就会得到竹林别室、铜盘重肉。”[1][2]

永安初年(528年)官至散骑都尉,年十八。高欢曾寻访杨愔,除太原公开府司马,转长史,复授大行台右丞,封华阴县侯,迁给事黄门侍郎,并将庶女嫁给他。

天保元年(550年)高洋自立时,杀魏孝静帝,将姐姐(孝静帝的皇后)太原长公主嫁给杨愔,并累封开封王,十分信任。

高洋虽宠幸杨愔,但上厕所时,总叫杨愔拿篾片在旁守候,[3]还用马鞭抽打杨愔背脊,流血浃袍。杨愔体胖,高洋给他起外号叫“杨大肚”,一日高洋喝醉,用小刀想剖开杨愔的肚子,幸好崔季舒从旁笑语解纷,杨愔才免去一死。有时还用棺材把杨愔放进去,打算活埋,最后总算作罢。由于杨愔能理国事,政治还算清明,人称“主昏于上而政清于下”。高洋死前,遗诏尚书杨愔、领军大将军高归彦、侍中燕子献、黄门侍郎郑颐等为高殷辅政。高洋死后,癸未,发丧,群臣无下泪者,只有杨愔一人涕泗横流,呜咽不已。

杨愔和燕子献等人商议外调高演高湛离京(首都邺城)到外地担任刺史。皇太后李祖娥把这道密奏给高仲密的前妻李昌仪看,李昌仪再向太皇太后娄昭君告密。乾明元年(560年),二月乙巳(560年4月4日),尚书省大宴文武百官。杨愔等将去参加,散骑常侍中书侍郎郑颐劝他不可前往,杨愔说:“我等精忠体国,常山王拜职岂有不到之理!”宴中被抓,令家奴施以暴打,杨愔等人头破血流,杨愔的一只眼睛被打出来。娄昭君起初想保住女婿杨愔性命,贺拔仁说杨愔已经被打得眼珠迸出,活不了。娄昭君亲自送丧,哭曰:“杨郎忠而获罪。”并命人制造黄金眼珠放入杨愔眼眶下葬。时年五十。

Remove ads

家庭

父母

  • 杨津,北魏使持节、都督并肆燕恒云朔尉汾显九州诸军事、骠骑大将军、并州刺史、北道大行台尚书令
  • 源显明,北魏太尉公、凉王源跋孙女,北魏特进、骠骑大将军、冯翊惠公源怀之女[4]

兄弟姐妹

  • 杨遁,北魏征东将军、金紫光禄大夫
  • 杨逸,北魏使持节、平东将军、光州刺史、华阴贞男
  • 杨谧,北魏卫将军、金紫光禄大夫、弘农伯
  • 杨岐,吕州刺史
  • 杨氏,嫁北齐扬州刺史郭元贞

注释

延伸阅读

参考书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