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林偕春

明朝政治人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林偕春(1537年—1604年),孚元警庸,晚号云山居士福建漳浦前涂(今云霄莆美镇前涂村)人,明朝政治人物,同进士出身,民间尊称太史公林太师公并视为神灵膜拜,信仰分布于闽南粤东台湾等地。

事实速览 林偕春, 籍贯 ...
Remove ads

生平

Thumb
大里永隆宫神像

籍贯福建漳浦葭州郭墩(今云霄县东厦镇佳洲村郭墩自然村[1][2]),其父以葭州近海多盗,举家徙居前涂(今云霄县莆美镇前涂村[3][注 1],偕春遂生长于前涂,幼年即随父亲读书[5]嘉靖四十年(1561)中辛酉科福建乡试第十一名举人。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登乙丑科同进士[6][7][8]。吏部观政,后选庶吉士,历翰林院检讨,升编修,以侍读学士担任太子太傅[2][9]。当时适逢广东饶平一带盗贼进入诏安、云霄等地,福建总兵计划“屠戮迁徙”民众,并使福建南路参将驻扎于云霄以控制盗贼,偕春上书漳州太守唐麓阳,主张民众是历经侵扰之后为谋生而成为盗贼,又盗贼实际数目不多,就算是时称“盗薮”的月港梅岭盗贼也仅占十分之二三,剩下全是良民,使得官府收回计划[9]

万历元年(1573年)林偕春奉纂修明世宗明穆宗两朝实录并管理诰敕,二年(1574年)实录完成,时任首辅张居正要求偕春为其撰述增添褒饰,偕春以“王言有体”的理由拒绝[9]。后偕春出为湖广按察使司副使[10],不久上乞求致仕归乡。明代地方官府会发放车马费给致仕官员,但偕春为了不增加地方负担而辞谢,也因此生活拮据,需要带着父亲及妻子北行上京,途中路费不足时则将家人安置于友人处[9]

万历十年(1582年)偕春曾应乡民请求,向县令巡抚要求免除云霄公溪舶饷[9]。同年张居正去世,十一年二月起复为等浙江学政[11]

万历十四年(1586年)偕春补江西南赣道兵备副使。当时岑冈一带发生民变,官员多主张以兵力剿平,偕春则主张“胜小不武,滥杀非仁”,其意见被巡抚接受,成功以抚慰方式平息民变,受到朝廷赏赐[9]

万历十五年(1587年)八月,偕春官至湖广布政使司右参政,分守荆西[12]。当时荆西大旱,偕春组织抗灾赈济,受到百姓赞扬[9]。其卒后受皇帝钦赐祭葬[1],许多乡民亦罢市奔丧[9]

Remove ads

家族

曾祖林崇器、祖父林琥、父林文贡,母谢氏,封孺人[13]。其父原为庠生,后封翰林院检讨[5]。兄林大辅、林见春、林常春(庠生)、弟林富春。

著述

林偕春曾参与编修《漳浦县志》、实录、《承天大志》等书,亦曾著作《三国志摘》、《晋书北史抄略》等书,其个人文集《云山居士集》被收入于《明史‧艺文志》。[2][3]

思想

林偕春在《安攘要论》一文中主张“安内在息民,息民在择吏;攘外在练兵,练兵在选将。”“天下之事,实则立,不实则废。”在《边防议》一文中则主张透过“任将、保众、实屯、敕法、恤士”等五方针安定边防。[9]

评价

由于林偕春为官刚正、退隐时嘉惠乡民,黄道周曾赞叹林偕春“先正伟人、双馨”;民众则尊称其为“太史公”、“林太师公”[注 2]并建庙奉祀[2][14]

纪念及信仰

云霄县莆美镇前涂村留有林偕春故居,2015年11月13日修复完成。[3]

太师公信仰分布于闽南粤东台湾、东南亚等地。其故里云霄县东厦镇佳洲村郭墩自然村设有林偕春祖祠堂,同县云陵镇云山书院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台湾台中市大里永隆宫[15]南投县草屯林太师庙[16]等庙皆主祀之。各地庙宇多以云山书院为祖庙,农历四月初四为其圣诞[1][3][15]

2011年为林偕春诞辰474周年,当年5月10日云山书院在云霄举行巡安活动,大里永隆宫亦有参与,为两岸首次太师公联合巡安活动。[15]

新加坡云山宫

林崇德在光绪廿八年(1902年)带领一批祖籍福建漳州云霄的村民在现址(俗称祃山溪)建庙,供奉的是家乡的林太师,所以云山宫也称为太师公庙。云山宫坐落的路就是以林太师命名。此庙坐落于第六道 (Sixth Avenue) 附近,Jalan Lim Tai See (林太师路)27号。[17]

泰国

泰国普吉府,共有3座庙宇供奉林府太师为主神,这些庙又来自福建省闽南地区的华人移民兴建。在地华裔闽南语恭称其为太师公林太师

  • 肜云宫

公元1867年,有一群华工在当地搭建简陋的茅草屋,以为陈马祥先生(ตันม้าเสียง)开采锡矿。随后,这些华工因病而祈求他们自家乡所尊崇的林府太师的庇佑,竟奇迹似地痊愈。为了表达感激之情,他们齐心协力建造了一座小巧的茅草屋,并依循中国传统雕刻神像以供奉。此事一经传开,许多患病或求取好运的人蜂拥而至,往往都能心想事成。 在公元1892年,陈马祥与华工人齐心协力从原地主购买了一片土地,随后修建了一座中式砖石结构的庙宇,称为“太师俺”。该庙宇坐北朝南,面向东方,正对着从河而来的水流。随后在公元1914年,庙址的地契登记为陈马祥与庙方共同所有,占地1,790坪左右。陈马祥先生一直担任庙的管理者直至去世。庙的土地于公元1955年办理了所有权的重要文件。

  • 三广云山宫

此庙又陈伯运先生(ตันไปอุ่น)捐赠土地,约于公元1922年赠予该庙,并以陈文成先生(ตันบุ่นเส็ง) 名义与该庙共同登记土地所有权。政府亦任命其为庙管理人。 最初乃以木柱搭建,墙以铁皮围拢,屋顶则以茅草覆盖。随后更换为铁皮屋顶并使用水泥柱。在1950年,改建为瓦顶结构。于1994年进行全面整修,形成当今所见之风貌。

  • 镇霞云山宫
Remove ads

注解

参考文献

Loading content...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