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梁华盛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梁華盛
Remove ads

梁华盛(1904年9月25日—1999年3月2日)[1] ,原名梁文琰,中华民国陆军中将,曾任吉林省政府主席,号称华公。

事实速览 梁华盛, 第4任吉林省政府主席 ...

生平

Thumb
黄埔军校时期的梁华盛

出生于广东省茂名县杨柘乡(今高州市泗水镇)里道坑村,1924年5月,考入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1期,1925年起加入国民革命军参加东征(讨伐陈炯明)及北伐,积功由排长、连长升至团长。1930年(民国19年),任国民革命军第2师第2旅副旅长兼第4团团长,参加中原大战。1932年(民国21年),升任第83师第247旅旅长。翌年,参加长城抗战,在古北口南天门迎击日军。1933年(民国22年)9月,升任国民革命军第92师师长,参加对中国共产党中国工农红军第五次围剿,在追击中曾驻扎贵阳。1935年(民国24年)4月,获授陆军少将衔。1936年(民国25年)9月,任军政部附,入陆军大学第3期学习。同年任军委会委员长侍从室参谋。[2][3]

抗日战争爆发后,梁华盛任预备第4师中将师长(该师不久更名为第190师),参加武汉会战。1939年(民国28年)1月,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五军副军长,同年7月随190师转任国民革命军第十军中将军长兼190师师长兼钱塘江南岸总指挥。由于第九战区的改组,第十军被国民革命军第八军系统给取代,190师师长由余锦源升任,梁华盛在民国二十九年(1940)10月14日调任第四战区政治部主任。[2][3]1942年(民国31年),回到家乡奔父丧,于家乡设海珊中学。[4]1942年(民国31年),梁华盛调任中央训练团大队长。[2][3]前往柳州指导越南革命同盟会工作,越南胡志明等八百多名青年曾在梁华盛的中越训练班受训。[4]同年,梁华盛被任命为第1集团军副总司令,成为中国远征军的一员,入缅甸作战。1943年(民国32年)4月,升任第11集团军副总司令,兼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驻滇干部训练团教育长,负责训练中国远征军以及中国陆军总司令部所属各级士官。[2][3]该训练团设有将校班、作训班、汽车战车训练班、通讯步兵炮兵军医等大队,聘请美国教官,采用最新教材,配合新式装备,先后结业官兵总数达五万人,对滇缅会师、国际路线打通及湘桂反攻告捷贡献良多。[5]1944年(民国33年)2月,梁华盛调任第20集团军副总司令。[2][3]

Thumb
抗日战争末期的梁华盛

抗日战争结束后的1945年(民国34年)12月,梁华盛赴东北担任东北保安司令部副司令长官。1946年(民国35年)6月,代理吉林省政府主席,同年10月正式就任吉林省政府主席。

1947年(民国36年)5月,兼任吉东兵团司令官。1948年(民国37年)1月,任东北剿匪总司令部副总司令,兼任长春绥靖公署主任、沈阳防守司令。在辽沈战役中,中国人民解放军获胜,梁华盛在失去沈阳前从沈阳脱逃南归。1949年(民国38年),任广东省绥靖公署副主任。第二次国共内战中国国民党最终败北,梁华盛转往台湾[2][6]历任总统府国策顾问、广东省旅台同乡会暨高雷同乡会创会长等职务。1969年,预备役陆军中将梁华盛退役。任吕宝尧国强武艺中心荣誉指导馆长。[7]1999年(民国88年)3月2日,梁华盛逝世,享年96岁。

Remove ads

著作

  • 我在抗战中的经历
  • 第一〇九师在德安的抗战活动

家庭

Thumb
1920年代梁华盛将军(右)与父亲的合影。
  • 父:梁海珊中国同盟会会员,追随孙文革命。
  • 妻:赖兰英。育有三子五女。
  • 子:梁欢成,中华民国空军上校,空军官校二十九期,已去世
  • 子:梁广成,已去世
  • 女:梁东芳
  • 女:梁南芳
  • 女:梁西芳
  • 女:梁北芳
  • 女:梁明芳
  • 子:梁衡,已去世

注释

参考文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