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棕垫炭豆菌

炭角菌科炭豆菌属真菌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棕墊炭豆菌
Remove ads

棕垫炭豆菌学名Rosellinia necatrix),又称白纹羽病菌,是子囊菌门炭豆菌属的一种真菌,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是重要的植物病原菌,可感染苹果酪梨等多种果树。本种真菌从土壤中以菌丝穿透植物的部造成感染,可造成全株症状,最终使植物凋萎。已知多种真菌病毒可感染此真菌,其中数种病毒可降低此真菌对植物的致病性,有用于生物防治的潜力。

事实速览 棕垫炭豆菌, 科学分类 ...
Remove ads

分类

棕垫炭豆菌最早于1883年由德国真菌学家罗伯特·哈蒂格英语Robert Hartig描述发表,当时为德国与法国葡萄园中重要的植物病原真菌,哈蒂格将其无性态英语Teleomorph, anamorph and holomorph归入黑柄孢菌属(Dematophora)中,并推测其有性态很可能属于炭豆菌属。后来意大利植物学家奥古斯托·拿破仑·伯利斯英语Augusto Napoleone Berlese将其归入炭豆菌属中。1904年法国植物学家爱德华·恩斯特·普里利厄英语Édouard Ernest Prillieux确认此分类归属,并首次完整描述了此真菌的有性态与其感染植物的症状[1]

炭豆菌属可细分为RoselliniaCorrugataCalomastia三个亚属,其中棕垫炭豆菌属于Rosellinia亚属[2]

形态

棕垫炭豆菌可在土壤中形成菌核英语Sclerotium,菌核与菌丝体皆可产生分生孢子束英语Synnema,其末端可形成透明椭圆形、由一个细胞组成的分生孢子,长约3微米-5微米,宽约2.5微米-3微米。本种真菌为雌雄异丝(heterothallic),子囊果为子囊壳(perithecia),可见于被感染的植物根部,成熟后呈棕黑色,子囊中具有椭圆形的子囊孢子,子囊长62微米-93微米、宽长6.9微米-10.1微米,子囊孢子长36微米-46微米、宽5.5微米-6.3微米。环境不利时此真菌还可形成厚垣孢子,呈球状,直径约15微米[1]

感染

棕垫炭豆菌为为土壤中的植物病原菌,可感染苹果杏桃酪梨木薯芒果柑橘无花果橄榄栗树樱桃等果树、草莓马铃薯豆类棉花等经济作物、以及多种针叶或阔叶的森林树种[3],导致白纹羽病,此真菌在世界各地均有分布,其中在西班牙以色列对苹果树与酪梨树造成严重感染,是酪梨根腐病的主要病原,在日本也是葡萄、苹果与梨树最严重的病原之一[1]

本种真菌以土壤为主要传播媒介,不以空气传播,因此常在同处果园中反复发生,较少散播到邻近果园中[4]。土壤中的棕垫炭豆菌菌丝可穿透植物的根部以造成感染[5],植物的根部初被此真菌感染时,植株地上部的症状尚不明显,常造成感染鉴定的困难[4],后期地上部症状与樟疫霉英语Phytophthora cinnamomi蜜环菌等感染造成的类似,包括芽停止生长、叶黄化、叶变小、落叶、凋萎、果实干瘪等,树皮下出现明显的菌丝层,根部则会腐烂并长出白色棉花状的菌丝[5][6],在叶症状出现的数周内即可造成植物死亡[7],但也可能继续存活两至三年[6]

真菌病毒

已知多种真菌病毒可感染棕垫炭豆菌。巨型双核糖核酸病毒科的RnMBV1病毒(该科唯一一种病毒)、呼肠孤病毒科真菌呼肠孤病毒三型(Mycoreovirus 3、MyRV3)的感染会抑制本种真菌菌丝体生长,进而降低其对植物的致病性,故此二病毒有用于生物防治的潜力[8]Quadriviridae科的RnQV1病毒(该科唯一一种病毒)、数种分体病毒科的真菌病毒与至少一种整体病毒科的病毒亦可感染本真菌,但不造成明显症状[4]

参考文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