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植剧场
台灣戲劇品牌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植剧场》(英语:Qseries)为台视、八大电视和公共电视共同监制的台湾电视剧系列,是由数部设有主题的剧集作品组成之单元剧。由王小棣、蔡明亮、陈玉勋、瞿友宁、王明台、许杰辉、徐辅军与安哲毅等八名导演筹画,共同投入人才培育及戏剧的制作,并邀来徐誉庭、温郁芳、陈世杰、王词仰、张可欣与詹俊杰等金钟编剧执笔,吴慷仁、柯淑勤、樊光耀、杨丞琳、张书豪、简嫚书、施易男、黄河与安心亚等知名演员领衔主演。
Remove ads
第一季主题分为“爱情成长”、“惊悚推理”、“灵异恐怖”与“原著改编”四大类型,每一类型共有两部作品,每部作品约6至7集,全系列共8部52集。台视主频自2016年8月19日至2017年8月18日间于周五优质戏剧时段首播,八大综合台与八大戏剧台则于台视播出后的隔日联播,公视主频则是在2017年1月2日起开始排播全系列。
第一季前5部作品由台视与八大分别报名第52届金钟奖,《恋爱沙尘暴》、《荼蘼》、《姜老师,你谈过恋爱吗?》及《天黑请闭眼》共为《植剧场》取得24项入围纪录,最终夺得5项大奖,《积木之家》则未能获得评审的青睐。[1]而于第53届金钟奖,《梦里的一千道墙》、《花甲男孩转大人》及《五味八珍的岁月》共为《植剧场》取得15项入围纪录,最终夺得4项大奖。
Remove ads
全系列
Remove ads
由擅长幽默、温暖风格的日籍导演北村丰晴执导,《含苞欲坠的每一天》金钟编剧温郁芳搭档多次合作的张可欣编剧共同主笔。[2]演员阵容包括金钟奖得主吴慷仁、柯淑勤与樊光耀搭档新人演员陈妤、邓育凯、许光汉、叶星辰以及叶辰莛领衔主演。
剧情以荒谬喜剧的风格呈现,描绘主角林氏一家人的婚姻以及爱情生活,从各自面临的难题中学习成长。本剧虽然未能取得收视佳绩,但却获得影评人以及观众的好评,导演、编剧以及演员的表现均获得赞赏,并以九项提名纪录成为第52届金钟奖入围赢家,[3]并荣获戏剧节目女主角奖(柯淑勤)以及戏剧节目新进演员奖(陈妤)。
由《我可能不会爱你》金奖编剧徐誉庭携手恩师王小棣以及《花是爱》导演黄天仁共同打造,影歌双栖的金钟视后杨丞琳搭档颜毓麟领衔主演。[4][5]故事描绘走到人生叉路口的女性所面对的选择题,播出后收获普遍的好评,杨丞琳的演出与徐誉庭的剧本皆取得不错的评价,不仅获得第52届金钟奖三项提名,亦获首尔国际电视节与亚洲电视大奖等海外奖项赏识。
由王明台执导,总监制王小棣与柯雁心、吴怡静共同执笔,金钟视帝蓝正龙搭档未来星叶星辰、禾语辰与许光汉领衔主演。[4][6][7]剧情以片段的叙事方式,探讨许多型式的暴力社会议题,展现人性中幽微的复杂情感,以及道德观的模糊界线。本剧收视低迷,未能完全紧扣惊悚推理的主题,大胆的呈现手法也没有带来太多正面的效益,但演员的表现和剧集的意涵上获得肯定,并入围第52届金钟奖五项大奖。
由柯贞年与陈玉勋导演共同执导,并领军王孔澂、傅凯羚、林品君与吴翰杰等编剧,改编金钟编剧陈世杰与王词仰、詹俊杰的原创剧本。由简嫚书与张书豪搭档陈祎伦、孙可芳、曹晏豪、徐钧浩、朱盛平、蓝雅芸等新人演员以及黄尚禾与黄迪扬共同领衔主演,[8]并于2016年8月13日开镜。[9]
故事讲述一群高中登山社社员因一场私照风波而分道扬镳的十年后,各自怀着芥蒂于山上的民宿重聚,却引发一连串的死亡悲剧,由此探究人性。本剧播出后,因剧集类型特殊而获得热烈的讨论,最终回收视亦取得良好的成绩,导演与演员的表现均收获好评,并入围第52届金钟奖七项大奖,最终夺下戏剧节目奖、戏剧节目女配角奖以及音效奖。
由廖士涵执导,并和詹俊杰、马自明、郑婉玭、陆仪、陈昱俐与张可欣等六名编剧合力改编由陈世杰、王词仰和詹俊杰创作的原创剧本。由施易男、林子熙、陈婉婷、范宸菲、吕雪凤、曾少宗、张诗盈与丁也恬领衔主演,剧情讲述一对个性迥异的同母异父姊妹,在经历流产的伤痛后,看似幸福的家庭如积木般崩塌,并透过凶恶鬼魅的缠身,探究家庭的价值,以及人性善与恶的辩证。
由王小棣执导,并和柯雁心及吴怡静共同执笔,由黄河、莫允雯、张逸军、徐钧浩、杨杰宇、陈祎伦、朱盛平、管翊君、吴岳擎、刘心宇与吴昆达等人领衔主演。以“执念”为主题,讲述人类成为魂魄后,执著于人世间的某一人事物,从中探究人对自身的了解程度,表达对生命的理解以及现实的局限。[10]
改编自杨富闵的小说《花甲男孩》,由瞿友宁与李青蓉共同执导,杨璧莹、詹俊杰、吴翰杰以及原作杨富闵共同担任编剧,卢广仲、范足妹、蔡振南、龙劭华、今子嫣、康康、阮氏翠恒、柯叔元、杨琼华、海裕芬、王彩桦、阮安妮、谢盈萱、严正岚、江宜蓉、刘冠廷、曲献平、林意箴、江常辉与叶辰莛等人领衔主演。[11]
编导将原作中的九篇独立故事,融进一个大家族之中,借由灵魂人物“花甲”贯穿整体剧情,并透过主角与阿嬷紧密的关系,描绘一群成年却未转大人的男性,经过失败、挣扎乃至原谅的过程,如何和家人重新聚首、对话,企图在不完美的生命中,带给观众幸福感。[12]
金钟编剧温郁芳与张可欣第五度合作,共同改编傅培梅的同名著作,由徐辅军执导,傅培梅的女儿程安琪担任顾问,安心亚、王满娇、孙可芳、李至正、锺承翰、张耀仁、陈歆妍、江常辉与颜毓麟领衔主演。[13]
改编台湾电视史上第一位料理主持人傅培梅的生平,描述她早年的生活以及学厨的过程,并透过虚构人物--帮佣阿春呈现台湾40年代的庶民文化,试图从两名女性的互动中,见证台湾的族群融合,同时,也经由虚构的现代人物,透过美食串起两个世代的连结。[14]
制作
“ | “植”这个耕耘的动作和剧场并列,当然就比较接近嫁接的一种概念或想像了。 | ” |
——植剧场总监制王小棣[15] |
导演王小棣在2015年领军蔡明亮、陈玉勋、瞿友宁、王明台、许杰辉、徐辅军与安哲毅等七位导演,一同开辟Q Place表演教室,从初期便投入团队,严格筛选出24位新星作为Q Place的未来星,加以进行演员培训。团队亦找来金奖编导助阵,导演阵容另还包括北村丰晴、柯贞年、侯季然、廖士涵与黄天仁等,编剧有徐誉庭、温郁芳与陈世杰等金钟奖得主,同时更力邀杨丞琳、吴慷仁、柯淑勤与蓝正龙等金钟视帝后共同投入本系列。[2][4][16]期许电视剧能回馈观众与社会的廖健行,因和《植剧场》抱有相同的使命感,也在规划后期加入团队担任制作人。[17][18]
面对台湾电视剧常制播同一类型的戏剧,使得外来剧成为主流而压制自制戏,王小棣认为“电视是直接走入每一个人家庭,是与社会沟通的管道。”因此制作《植剧场》即是期许能厚土深耕台湾戏剧,给予有想法的编剧、演员、导演与后制人员一个得以滋养与发挥的空间,从演员培训到编剧、导演等各制作层面一气呵成,形成缺一不可的铁三角结构,为爱表演的演员,以及喜欢看表演的观众,打造一个“踏实”的平台。[2][4][19]“《植剧场》就是一片能让我们自在呼吸、相偕成长的园地,不仅是小QQ演员在此磨练,包括导演、编剧、幕后工作人员彼此扶持,一起进步。”王小棣说道。[20]
《植剧场》全系列的剧本是密集筹备了一年之久,共分为爱情成长、惊悚推理、灵异恐怖与原著改编四个类型,[2]每一类型共有两部作品,其中一部较接近传统架构与发展,另一部则较偏向自由与创新。[19]虽然四种类型风格迥异,但所有编剧都会一起开会,从中了解其他编剧如何布局自己的故事,并互相交流给予意见。[21]虽然台湾的类型剧已产生长年的断层,外部环境又影响着剧集的制作和拍摄,[18]但《植剧场》仍企图推动台湾制播类型剧,借重惊悚推理与灵异恐怖等在台湾电视圈较少见的题材,深化戏剧环境的创作力、想像力与逻辑性,借此促进戏剧工业链的成熟与进步,并将这些类型剧本土化,以贴近生活的方式呈现,透过剧本检视观众身处的真实社会以及所存在的问题。[19]《植剧场》有几部戏的拍摄期是重叠的,因此有些作品是外包给其他制作公司负责,而合作对象的挑选也必须和《植剧场》有相同的理念以及相似的品质。[17]
《植剧场》最重要的就是“培养新人”,除了培育新演员外,亦训练了年轻的编剧与导演,由金奖编剧指导实习编剧、资深导演提携新锐导演,安排这四组新编剧与新导演共同合作,以各系列正剧之剧情与人物为基础,自行发展出多部KUSO“番外篇”,借此透过新媒体来吸引新生代观众,而改编正剧的漫画则会释出剧中的一条主线来发展。[21][22][18]
王小棣表示要与电视台签署一年的合约是相当不容易的,她也一直秉持着相信周围是有相同想法的人,只要往好的方向努力就会有意愿存在的信念,最终获得电视台与募资的大胆支持,得以投资新一代的年轻人与创新的内容,[2]并取得台湾文化部影视及流行音乐产业局“104年度高清旗舰型连续剧制作补助”新台币5500万的补助。[23]
和硕董事长童子贤投资之艺硕(约95%)同三名导演(各占百分之一点多)合资成立好风光创意执行股份有限公司,业务内容包括《植剧场》的戏剧出品、艺人经纪与宣传等。[24][25]在第一季的八部作品播毕后,好风光开始进行组织重整与检讨,[25]而王小棣等八名导演也另组名为“拙八郎”的团队,着手筹备第二季[26]。2022年5月,第二季正式定名为《茁剧场》。[27]
“ | 植耳、植志、植心 | ” |
——《植剧场》企画书[28] |
Q Place从300多位报名者中,透过不同考官的面试,甄选出24位潜力新星,作为Q Place的未来星。演员训练课程包括京剧扎实的身体训练、认识自身、从现代舞中学习观察与感受等,幕后团队尝试走出一条结合传统,又不同于当下的训练方法,同时也并重东西方剧场,安排了小丑等表演课程。剧组企图透过这些训练,让演员学会探索自己的身体,并在日常生活中或在进行角色准备时,懂得自律。[2][29][22]第一季的24名未来星,在八部作品播毕后,演艺合约也随之到期。[24]
《植剧场》除了培育新星外,也邀请众多知名演员带领新星,共同领衔演出戏剧作品,其中包含吴慷仁、杨丞琳、蓝正龙、施易男、张书豪、简嫚书、安心亚等演员参与演出。[16]
- 期间: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
- 内容:针对甄选出24位潜力的Q Place的未来星,从2016年8月《恋爱沙尘暴》戏剧开始起跑,到2017年8月《五味八珍的岁月》,经过长达一年评选。
第一阶段(20%)-邀请观众们为新演员漫长的追梦路上,浇灌一点水分;或点一盏亮灯,给他们支持的力量。
第二阶段(50%)-邀请幕后团队,依新演员们的整体表现、潜力、进步与团队合作表现等项目给予评分。
第三阶段(30%)-邀请大来宾,依新演员明星特质、表演潜能、萤幕魅力等项目给予评分。
评价
《植剧场》跳脱偶像剧的梦幻设定,以贴近观众生活的剧情取得共鸣,并制作精简的集数,为台湾的类型剧注入可能性。演员阵容兼具实力,除了吴慷仁、杨丞琳、蓝正龙、简嫚书、张书豪、施易男与安心亚等知名演员外,首次参与戏剧演出的歌手卢广仲也带来教人惊艳的演出,而叶星辰、孙可芳、颜毓麟、严正岚、江宜蓉、江常辉以及刘冠廷等新秀,在与资深演员的切磋下,也发挥令人期待的表现,“前辈带新人”的方式,亦能开发台湾演员的潜力。《植剧场》另擅用社群、影音包装、番外短片、访问、直播与片花等内容,与观众进行互动,为台剧的行销手法延伸出不同的发展形式。[31][32]
《植剧场》虽然收获好评,但也反映出台湾制作类型剧的经验不足,即便集数已精简,但在悬疑推理与灵异恐怖两类型上,仍有拖台钱的现象。[33]
争议
在《花甲男孩转大人》的拍摄期间,《植剧场》遭匿名指称为血汗工厂,经常超时、加场,对此,瞿友宁导演表示自己一直都很关心工作人员,也敞开着沟通的管道,面对电视圈大环境的艰困,亦会反求诸己。而总监制王小棣闻讯后,便召集了剧组,希望工作人员能够直接反应不满之处,让剧组得以改进。[34][35][36]
《天黑请闭眼》与《积木之家》的原创编剧陈世杰于2018年1月13日在个人Facebook上控诉自己并未收到稿费,直指和硕董事长童子贤旗下的CEO赵俪玲剥削《植剧场》的编剧群,要他们签下放弃版权的不合理条约。陈世杰一开始不愿签署合约并拒领薪资,但经王小棣的沟通,为方便制作公司申请高清补助,而勉强签署了著作权让渡合约,和创作伙伴王词仰仅领取微薄的费用,但他事后闻言自己必须花钱才能买回着作,且若未签署版权让渡切结书将无法领取薪资,这令他相当气愤,双方的协议也因此陷入僵局。[37][38][39]
王小棣表明节目的资金进出、账目以及编剧的工作时间都有纪录,盼陈世杰与和硕旗下的艺硕文创勿伤害《植剧场》,而八名导演在内的《植剧场》创始团队也发出联合声明,表示剧组未积欠任何编剧费用,称陈世杰的薪资争议是源自他和好风光创意执行股份有限公司未在协议中达成共识所造成,虽然他们不鼓励陈世杰捍卫权益的方式,但支持他力抗编剧不平等条约的现状,不过仍期望能以正面导向的方式,来探讨大环境里的编剧权益。[40][41][42]
对于童子贤的友人称陈世杰应将矛头指向已离职的好风光执行长杨斯亚时,陈世杰明确点名是赵俪玲主导著作权让渡书的签署,不过他同时也感谢童子贤对影视创作的倾力相挺,亦澄清自己并非针对《植剧场》或是任何相关的创作团队,甚至很珍惜这次的合作经验,但面对不友善的环境,他仍想借此机会改善陋习、捍卫权益,并表示自己不会保持沉默,且会继续努力。[42][43]《荼蘼》编剧徐誉庭也在个人Facebook上,分享自己过去为了争取版权,曾透过先出小说成为IP剧、担任制作方或是事先确认合约等方式来保护自己,而她这次亦同样未拥有《荼蘼》的版权,在期盼双方冷静之余,也期望能借此话题争取台湾戏剧的共赢。[42][39]
奖项
相关书籍
- 漫画植剧场
- 访谈设定集
一场温柔革命:植剧场全记录(好风光创意执行、原动力文化/合著)
- 2018年2月9日发售、ISBN 978-986-960-631-8
备注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