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榆次话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榆次话是山西省榆次的晋语并州片方言,有五个声调。由于受到普通话及其他方言的影响程度不同,当今的榆次话大致上有新派和老派两种差异较大的音系(介于二者之间的各种中间形态的榆次话也同时存在),二者之间在通话上并无太大障碍,老派榆次话相对上保留更多榆次方言的本来面貌。本条目所描述的特征皆以老派为例。如今,榆次话有迅速为普通话同化和取代的趋势。
此条目没有列出任何参考或来源。 (2023年11月2日) |
语音
榆次话有21个声母(包含零声母),与北方官话不同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 1,榆次话无卷舌声母,有/v/和/z/及/ŋ/等声母;
- 2,古全浊塞音擦塞音平声字今均白读为不送气声母,如:长/ʦɒ/、疼/təŋ/、钱/ʨie/;
- 3,古禅崇船邪母平声字,在今榆次话白读中均为擦音声母,如:尝/sɒ/、唇/suŋ/、祠/sɿ/;
- 4,部分生母书母平声字,白读为擦塞音声母,如:双/ʦʰuɒ/、输/ʦʰu/等;
- 5,见系开口二等字白读时腭化,如:耕/ʨie/、隔/ʨiaʔ/等;
- 6,精心从邪合口三等字的腭化;
- 7,k、kʰ、ŋ等声母可与细音相拼,如:我/ŋie/、哥/kie/、革/kiaʔ/、看/kʰie/等;
- 8,鼻音声母带有同部位的塞音声母
p | 巴布北盆 | pʰ | 旁铺怕泼 | m | 棉妹门木 | f | 冯富父伏 | v | 文外碗物 |
t | 低杜动旦 | tʰ | 天糖套透 | n | 怒闹年纳 | l | 里脸泪列 | ||
ts | 住止张重 | tsʰ | 瓷此处出 | s | 死伤树湿 | z | 人忍让如 | ||
tɕ | 挤鸡据甲 | tɕʰ | 妻起犬曲甲 | ɕ | 西戏孝席 | ||||
k | 钢古柜国 | kʰ | 康苦库客 | ŋ | 我昂安岸 | x | 海猴货活 | ||
ø | 儿野玉约 |
榆次话有31个韵母,与普通话相差较大,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ɒ | 巴帮沙尝 | iɒ | 加江假梁 | uɒ | 化霜广壮 | ||
ɛ | 板旦砍旱 | uɛ | 川欢恋酸 | ||||
ɔ | 毛刀老牡 | iɔ | 小条苗娇 | ||||
ʌə | 贝微手坡 | iə | 牛久秋幼 | uə | 躲坐税伙 | ||
ɿ | 资知事时 | i | 眉里井镜 | u | 布亩务水 | y | 吕娶醉兄 |
ər | 耳儿二尔 | ie | 写县皆 | ye | 靴元远捐 | ||
ai | 妹卖来改 | uai | 堆腿怪坏 | ||||
əŋ | 门盟问升 | iŋ | 彬寻心星 | uŋ | 尊宗困送 | yŋ | 均军训论 |
aʔ | 乏八舌博 | iaʔ | 甲结学药 | uaʔ | 夺镯洛说 | yaʔ | 绝缺越阅 |
ʌʔ | 不十直尺 | iʌʔ | 急一笛鼻 | uʌʔ | 突粥骨律 | yʌʔ | 足俗曲局 |
- aʔ组的喉塞音韵尾较松弛,发音不短促。
- 连读变调时产生一个新声调45,入声
- 榆次话的叠字词发音特点是:前字促化为入声(主元音弱化为ʌ),后字保留原音节,变调规律:
- 平声或阴入字相叠,首字促化为阴入声,如:
- 稀稀ɕiʔ²¹ ɕi¹¹
- 金金ʨiʌʔ²¹ ʨiŋ¹¹
- 房房fʌʔ²¹ fɒ¹¹
- 姑姑kuʔ²¹ ku¹¹
- 婆婆pʌʔ²¹ pʌə¹¹
- 络络luʌʔ²¹ lua¹¹
- 窟窟kʰuʌʔ²¹ kʰuʌʔ²¹
- 上声或阳入字相叠,则前字变阳入,主元音弱化为ʌ,后字变平声(入声字变阴入),如:
- 粉粉fʌʔ⁵³-⁵⁴ fəŋ⁵³-¹¹
- 鼻鼻piʌʔ⁵⁴ piʌ⁵⁴-²¹
- 去声字相叠,则前字变45调入声,主元音弱化为ʌ,后字变上声,如:
- 豆豆tʌʔ³⁵-⁴⁵ tʌə³⁵-⁵³
- 柱柱ʦuʔ³⁵-⁴⁵ ʦu³⁵-⁵³
入声字在上声、阳入字前变作45调,如:
- 热水za²¹-⁴⁵ su⁵³
- 喝酒xa²¹-⁴⁵ ʨiə⁵³
- 十五sʌʔ²¹-⁴⁵ u⁵³
- 七十ʨʰiʌʔ²¹-⁴⁵ sʌʔ⁵⁴
同一字词在不同词汇中时,在声母韵母声调等方面可能会有变化,如:
- 我 ŋie⁵³
- 我们 ŋʌʔ⁵³-⁵⁴ məŋ
- 我妈 ŋaʔ⁵³-⁵⁴ mɒ¹¹
由于历史上直至当代,榆次话都受到共同语(历史上的官话及现代普通话)的不断影响与同化,榆次话产生了较成体系的文白异读系统。一般来说,日常生活用语中多使用白读音,而书面语及新词汇中多使用文读音。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白读音和文读音也在不断变化,主要的趋势是白读音逐渐消失,新的文读音逐渐取代老的文读音,文读音逐渐取代白读音。如今,许多字词的白读音已经很少有人使用,趋于消失。
词汇
单字名词常使用叠字及儿尾,圪字头等来构词,但多数情况下与单字词在意义或感情色彩上有显著的差别。如:门(子)、门儿、门门,这三个词分别表示“一般意义上的门(如家门,院门,房门等等)”、“抽象的门(如阀门,电门等等)”、“小的门或形状像门的东西(如柜子的门,鸟笼的门等等)”。榆次话中的叠字词及儿尾词,一般不能随意用单字词替换。
例:
与名词常叠用的情况相反,榆次话的单字动词不可以直接叠用,而只有形如“说一说”、“眊一眊”等形式的叠用,而双字动词可以直接叠用,如“拾掇拾掇”、“圪老圪老”。另外,单字动词大多可以加“圪”前缀,表示短暂、轻微的动作,形成如“圪坐”、“圪塞”式的动词。
语法
历史
内部差异
榆次境内东西南北各处方言皆与城内有较明显的差异。
在市区一些厂矿单位(以晋华、锦纶及各学校、机关单位等为典型)的40~70后人群间,多流行使用新派榆次话,尤以女性为更多,甚至30后女性也有不小比例的人群讲新派榆次话。
新派与老派之间没有严格的界线,大致上存在着随年龄由老至少逐渐向更接近普通话的方向过渡。
与老派相比,新派榆次话在声母上的变化并不大,只是更趋向于使用文读,而在韵母上,则有很大的异同。
p | 巴布北板 | pʰ | 旁铺怕泼 | m | 棉妹门木 | f | 冯富父伏 | v | 文外碗物 |
t | 低杜动旦 | tʰ | 天糖套透 | n | 怒闹年纳 | l | 里脸泪列 | ||
ts | 住止张中 | tsʰ | 瓷此处出 | s | 死伤树湿 | z | 人忍让如 | ||
tɕ | 挤鸡据甲 | tɕʰ | 妻起犬曲 | ɕ | 西戏孝席 | ||||
k | 钢古柜国 | kʰ | 康苦库客 | ŋ | 我昂安岸 | x | 海猴货活 | ||
ø | 儿野玉约 |
a | 巴沙八壳 | ia | 加假劫别 | ua | 夺化说洛 | ya | 绝缺越阅 |
aŋ | 帮尝当张 | iaŋ | 江梁阳强 | uaŋ | 霜广壮黄 | ||
e | 板旦砍旱 | ie | 写姐边钱 | ue | 川欢恋酸 | ye | 靴元远捐 |
au | 毛刀老好 | iau | 小条苗娇 | ||||
ei | 贝眉飞给 | uei | 毁雷谁追 | ||||
əɯ | 手走口 | iɯ | 牛久秋幼 | ||||
ɤ | 坡可者 | uɤ | 火多坐 | ||||
ɿ | 资知事时 | i | 地比里几 | u | 布亩务 | y | 吕娶 |
ar | 耳儿二尔 | ||||||
ai | 卖来改海 | uai | 怪坏快踹 | ||||
əŋ | 门盟问升 | iŋ | 彬寻心星 | uŋ | 尊宗困送 | yŋ | 均军训论 |
əʔ | 不十直尺 | iəʔ | 急一笛鼻 | uəʔ | 突粥骨律 | yəʔ | 足俗曲局 |
其他
榆次在历史上一直是移民迁入较多的地区,民国后至今,尤其在1949年以后,更有各地迁来民众定居榆次,境内散步着众多的其他方言的方言岛:
- 冀鲁官话、中原官话
- 王湖村,清朝至民国,多自山东省移民而来
- 直隶庄村、北关村,自明朝至1960年代,多自河北省移民而来,现已经拆迁
- 南关村,已经拆迁
- 窑上村
- 吴语
- 经纬厂,上海及周边地区,50年代随企业迁来
- 东北官话
- 桥西街,70年代前后,随企业迁来
- 道北西街、正太街、蕴华街附近
相关条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