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樟普寮凤山寺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樟普寮鳳山寺map
Remove ads

23.941243881065915°N 120.63745318465925°E / 23.941243881065915; 120.63745318465925

事实速览 樟普寮凤山寺, 基本信息 ...

南投樟普寮凤山寺,又作樟普寮凤山寺、当地人称观音妈庙,位于台湾南投县南投市八卦山山脉,是为当地凤山里、凤鸣里信仰中心。

祭祀圈为六角头参与年例例祭缴纳丁钱(樟普寮角、枫仔脚角、新厝仔角、过车路角、什姓角、六分寮角等共六角头),而信仰圈则依县道139号沿途自仑仔庒、县界到横山等一带。

坐落于县道139号上,往来骑脚踏车、登山运动的中继站,每逢假日骑车与运动人士不断,庙宇香火鼎盛神威显赫,庇荫出外游子与旅居外地本庒庒民,故凤山寺有着“荫外庒”名号。

主祀:观音佛祖祖师公公天上圣母(二妈)、玄天上帝太子元帅

樟普寮凤山寺亦属彰化南瑶宫老二妈会角头庙(南投第三区角—樟普寮小角)[1],年例恭请老二妈巡境游庒。

Remove ads

历史

雍正十年(西元1732年)漳浦县蓝姓等首入移垦至此,垦民为解思乡情怀,

当地又极似原乡,遂将该地命名“漳浦寮”,后因樟林遍野则又称作“樟普寮”。

道光年间周玺所撰述《彰化县志》中,彰化县疆域内大武郡东西保中有漳浦寮一词出现,在划分中属彰化县武东堡[2][2]

《台湾府舆图纂要》记载:“大武郡保(分武东保、武西保。在正南东螺保之北。离城三十余里):施厝平庄、鹿鸣庄、樟浦寮、南雅庄、浦兴庄......”。[3]

本寺由来据庙志碑文记载,樟普寮蓝氏开台祖蓝殿、蓝寒(福建漳浦人士)入垦,因渡海来台前求得一只浙江省普陀山不肯去观音院香火袋,来台随身携带不曾离身过,蓝姓先贤与众先贤披星戴月开垦不歇,而在一次取下衣物与香火袋挂在树上时,忘记将其带回,于夜晚时分香火袋发出五彩毫光于当地大放异彩于黑暗之中如一盏灯火,众人闻光往前探看,发觉是一只香火袋,相互奔走宣告有灵,观音佛祖显圣庇佑大众,众人遂此决议于发毫光处起建三间茅屋草厝供奉其香火,是时乃为草厝时期。[4]

后因风雨不断故于咸丰十一年(西元1861年)改造为土墙茅草屋之公厅,安奉观音佛祖香火,俗称观音妈庙或武东堡草尾岭公厅。

公厅兴建后聘雇雕刻师前来进驻寺中,以樟树根并按观音佛祖所指示作雕刻金身,雕刻师夜里雕刻时有如神助般战战兢兢,待雕刻好时巧妙的于肚脐眼位置恰巧有一活目人人称奇。

同治元年(西元1862年)本地蓝姓先贤自二祖师与三祖师香火则是自草屯北势湳所带回(后与北势湳分祀,建平林永安宫)[5],并一同奉祀于“武东堡草尾岭公厅”。[4]

大祖师公公是由先民移垦自东势角新伯公[6](今东势济安宫)[7]将其香火带回。

大正十年(公元1921年),向日本当局申请重建获准,经观音佛祖指示建寺尺寸,并依双龙宫殿式闽南建筑架构建造,复经祖师公公之督导。是年腊月,主殿及龙虎侧厢房同时完成。

民国五十八年(公元1969年),于龙虎侧厢房二楼建造钟鼓楼完成(左悬钟右吊鼓),至此凤山寺可谓至善止于完美也。

Remove ads

将寮

樟普寮凤山寺设有五方将寮(五营)戍守本地境内居民平安,依各地聚落约莫中心位置而设立,而南方特有两座将寮为两处有各自之聚落。

其将寮将爷最为特殊以稻草编织绑制而成,并于农历十月廿八日祖师公公圣诞千秋犒将完毕后由各角头头家仔请回各自将寮奉祀换置新将,而旧将则随同金纸于金炉中烧化。

更多信息 北方将寮, 东方将寮 ...

年例例祭活动

分别有农历正月初九日天公生天公、农历六月十九日观音妈生、农历七月十五日中元普渡、农历十月廿八日祖师公公生。

进香纪录

樟普寮凤山寺进香并无固定之时间,皆由观音佛祖或祖师公公降乩指示方有进香活动,然据现有资料显示每逢指示进香皆是以连三年为规律。

更多信息 西元1972年岁次壬子年, 西元1973年岁次癸丑年 ...
Remove ads

交通

  • 县道139号(八卦路)县道139线纵贯南北,为往来彰化南投两地重要干道。

资料来源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