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每日新闻

日本报纸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每日新聞
Remove ads

每日新闻》(日语:毎日新聞まいにちしんぶん Mainichi Shimbun */?)是日本每日新闻社发行的报纸,属于全国性报纸日语全国紙全国紙),为日本现存历史最长的报纸[注 2]。其最早前身为1872年3月29日[注 1]东京创刊的《东京日日新闻》、以及1888年11月20日在大阪创刊的《大阪每日新闻》,后者的报社在1911年收购前者,但两报继续以原名分开发行,至1943年才统合使用单一报头、并改用现名。

事实速览 每日新闻毎日新聞 The Mainichi Shimbun, 类型 ...

《每日新闻》与《朝日新闻》在战前日语戦前并列为日本两大报,但在战后报业的激烈竞争下扩张太快,于1970年代一度陷入经营危机。现在仍与《读卖新闻》、《朝日新闻》合称日本三大报[4],但发行量与前两家差距较大。

Remove ads

概述

作为日本现存历史最长的报纸,《每日新闻》的源流为1872年由日报社在东京创刊的《东京日日新闻》、以及1888年由大阪每日新闻社在大阪创刊的《大阪每日新闻》。1911年3月1日,大阪每日新闻社买下遭遇经营困难的日报社,仍维持《大阪每日新闻》、《东京日日新闻》两报并立的发行体制;至1943年1月1日,两报配合日本政府战时的“新闻统制日语新聞統制”政策整合为单一报纸而改为现名。

《每日新闻》目前有东京、大阪、西部北九州)、中部名古屋)、北海道札幌)等5个发行版本,各发行版本在部分版面会收录在地化的内容而存在些许差异。报纸现行的口号为“用文字连结社会”[注 3]、“新闻报导没有捷径”[注 4],报社本身的企业标语则为“沟通者企业”(コミュニケーター・カンパニー[注 5],此标语在《每日新闻》创刊150周年时定立,其中的“沟通者”除了凸显《每日新闻》的传媒角色之外,也带有期许报社成员成为“社会的沟通者”的涵义[7]。过去在媒体广告使用的口号为“争论之下,真理显现”。[注 6]

Remove ads

简史

  • 1872年 由日报社发行的 《东京日日新闻》在东京浅草创刊。
  • 1875年 东京日日新闻推出送报到府服务。
  • 1876年 报社向三井物产公司承包了《中外物价新报》(今《日本经济新闻》前身)的印刷发行业务。
  • 1882年 《日本立宪政党新闻》在大阪创刊。在1885年改名为《大阪日报》,之后又在1888年改名为《大阪每日新闻》。
  • 1885年 《东京日日新闻》于1月1日起发行晚报[8]
  • 1906年 大阪每日新闻社并购东京的《电报新闻》,改名为《每日电报》后进军东京市场。
  • 1911年 大阪每日新闻社并购日报社,但维持东日本发行《东京日日新闻》、西日本发行《大阪每日新闻》的两报体制。《每日电报》并入《东京日日新闻》,但报头延续原《每日电报》的“樱花图案”底纹。
  • 1924年 大阪每日新闻社发起举办首届“全国选拔中等学校棒球大会”,后演变为选拔高等学校棒球大会(春季甲子园)。
  • 1926年 《东京日日新闻》发生误报大正后继年号的“光文事件”。
  • 1935年 《大阪每日新闻》于2月成立西部总局(位于门司市)、11月成立名古屋支局(位于名古屋),开始在两地发行报纸。
  • 1936年 《东京日日新闻》与《时事新报》合作。
  • 1939年 东京日日、大阪每日两报社向日本海军租用一架九六式陆上攻击机,改装为“日本号”进行环绕世界飞行,8月26日从东京羽田飞行场(今羽田机场)起飞,10月20日返抵东京。行程原定造访法国英国德国西欧国家,但因期间遭遇二战欧洲战场开战,因而在飞越大西洋后改为沿地中海飞行造访南欧国家。[9][10]
  • 1942年 《大阪每日新闻》停止在名古屋发行报纸。同年,名古屋驻地单位(时名“名古屋支社”)改名为名古屋总局。
  • 1943年 东京日日、大阪每日两报合并并更名为《每日新闻》,公司登记地址维持在大阪,主要编辑部门则转移至东京。
  • 1950年 名古屋总局改组为中部支社。同年,重新在名古屋发行报纸。
  • 1955年2月1日 中部支社升格为中部本社。
  • 1959年 成立位于札幌的北海道支社,开始在北海道发行报纸。
  • 1965年 西部本社从北九州市门司区(原 门司市)搬迁至同市小仓北区的“每日西部会馆”。
  • 1966年 东京本社从有乐町搬迁到一桥PalaceSide大厦
  • 1971年3月12日 西部本社发生印刷用机器大火,共损失八台轮转机。
  • 1972年 政治部记者西山太吉涉及与“归还冲绳密约”相关的外务省泄密事件,后被称为“西山事件”。每日新闻社在此事件中备受舆论批评,连带导致《每日新闻》销量遽降,成为几年后报社发生财务危机的肇因之一。
  • 1976年 开设“记者之眼”(记者の目)专栏。
  • 1977年 每日新闻社发生财务危机,经过相关企业及团体协力,采用“新旧分离日语新旧分離”的方式重建公司英语Restructuring,核心业务转交由予新公司(公司名:每日新闻株式会社 → 株式会社每日新闻社),旧公司(株式会社每日新闻社 → 株式会社每日)则负责整顿负债。同时,每日新闻社的公司登记地址从大阪本社移转至东京本社。
  • 1985年 每日新闻的企业重组计划结束,株式会社每日并入株式会社每日新闻社(第2代)。
  • 1991年11月 开始使用现行报纸题字,采用的字体为粗宋体,报纸题字底纹颜色为蓝色。上方为每日新闻社的社徽“每日之眼”(毎日の目)以及该报纸的英文名“Mainichi”,下方是“每日新闻”4个宋体大字。
  • 1992年 大阪本社从堂岛搬迁到西梅田(大阪花园城日语オオサカガーデンシティ)的每日新闻大楼。
  • 2002年 迎接创刊130周年。
  • 2003年 中部本社迁入在名古屋站前的中部地方广场大厦
  • 2022年 创刊150周年。
  • 2023年5月10日 中国驻日本大使吴江浩会见每日新闻社长松木健。[11]
Remove ads

观点

《每日新闻》的政治立场被认为偏中间派中间偏左[12]。反对日本右翼民族主义民粹主义[13]以及反对美化日军侵华战争[14][15],该报又反对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16]。经济上支持跨太平洋伙伴全面进展协定(TPP),而中日新闻反对。[17]。该报反对《特定秘密保护法[18]

小泉纯一郎改革时,该报当时一度支持自民党政府(朝日新闻支持,中日新闻反对)。

尽管不支持自民党,但《每日新闻》与平成研究会有着密切的关系,而《朝日新闻》与宏池会有着密切的关系。两者都是属于自由民主党内部稳健派系的派系。《中日新闻》与圣所立宪民主党社会民主主义派〈旧日本社会党〉)有密切关系。

争议

图集

注释

  1. 当时日本仍使用旧历天保历),因此实际日期为旧历的明治5年2月21日。
  2. 此纪录追溯自1872年创刊的《东京日日新闻》。日本第一份符合现代意义的报纸,为1871年1月28日在横滨创刊的《横滨每日新闻日语横浜毎日新聞[3],但在1940年11月30日被并入《帝都日日新闻》(今大和新闻社日语やまと新聞社)而停刊[3]。其虽以“每日新闻”为名,但与每日新闻社非属同一报系。
  3. 日语原文为“社会をつなぐ、言葉でつむぐ。[5]
  4. 日语原文为“報道に近道はない”。[6]
  5. 对应英文为“Communicator company”。
  6. 日语原文为“論争がある。本当が見える。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