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渝中区
中国重庆市的市辖区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渝中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重庆市的一个市辖区,曾称市中区,是中国共产党重庆市委员会与重庆市人民政府的驻地、重庆的政治军事中心。随着重庆其他城区相对渝中的快速发展,渝中区文化中心的地位已经被沙坪坝区所取代,而商业、贸易经济中心的地位亦逐渐在被江北区、渝北区所取代,渝中区只成为了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城市中心而已。
Remove ads
历史
自公元前318年,秦国灭巴国并设立巴郡以来,渝中一直为巴郡治所所在地,先后属江州县、垫江县、巴县,历为郡、州、路、府、省、县治所所在地。
1929年,以巴县城区设立重庆市。1935年,重庆市下设5个区,第一至第四区在今渝中区境。1939年,重庆市下设12个区,第一至第八区在今渝中区境。1942年,重庆市下设17个(陆上)区和1个水上区,第一至第八区和水上区的一部分在今渝中区境。1946年,重厌市下设18个区,第一至第八区在今渝中区境。
1950年6月,重庆市人民政府将原第一区至第七区命名为第一区。1955年11月,第一区改称市中区。区境曾为中共中央西南局、西南军政委员会、西南行政委员会、西南军区所在地,并一直是重庆市党、政、军领导机关所在地。
1995年3月,重庆市进行行政区划调整,市中区更名为渝中区。
地理
渝中区位于嘉陵江与长江交汇处的狭长半岛形陆地上,又称为渝中半岛。渝中区面积23.71平方公里,全区常住人口为63.01万人[2]。因渝中区在重庆各区中建设最早,而且长期投资最多,目前是设施最完备的区之一,各大商业商贸金融设施大多在该区设有总部或区域分支机构。
由于渝中区多山少地,因此区域内建筑鳞次栉比、高耸入云,渝中区商用建筑平均楼层为27层,平均高度为115米,道路随地形蜿蜒穿行于高楼和绿树之间、车流拥挤。长江对岸南岸区的南山是观赏渝中半岛夜景的绝佳之地。
渝中区根据地势高低又可分为“上半城”和“下半城”。下半城位于长江江岸以北、枇杷山—鹅岭—平顶山中部山脊线[3]南坡的坝子上,包括菜园坝街道、南纪门街道和朝天门街道[4][5][6]。
七星岗街道、解放碑街道、两路口街道、上清寺街道、菜园坝街道、南纪门街道、朝天门街道、大溪沟街道、大坪街道、化龙桥街道和石油路街道。
1994年底,原市中区辖七星岗、较场口、解放碑、朝天门、望龙门、南纪门、菜园坝、两路口、王家坡、上清寺、大溪沟11个街道。1995年3月,市中区更名为渝中区,划入原属沙坪坝区的大坪、化龙桥2个街道。渝中区人民政府驻七星岗街道管家巷9号。
2006年6月,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复同意(渝府[2006]118号)撤销较场口街道,并入解放碑街道;撤销王家坡街道,并入菜园坝街道、两路口街道;以原大坪街道的煤建新村、茶亭村、民乐村、石油路、金银湾、虎头岩和原化龙桥街道的九高路共7个社区设立石油路街道。渝中区共辖12个街道。[8]
2015年1月,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复同意(渝府[2015]3号)撤将原望龙门街道的巴县衙门、白象街、二府衙、湖广会馆4个社区划归朝天门街道管辖,邮政局巷社区划归南纪门街道管辖;将朝天门街道的罗汉寺社区划归解放碑街道管辖。
交通
渝中区交通繁忙,是重庆最为拥堵的区域。
渝中区内均为市政道路,没有国道和高速公路。公交车站和线路密集。
著名景点
- 八路军重庆办事处旧址(红岩村13号、曾家岩50号、中共代表团驻地旧址、《新华日报》营业部旧址)
- 桂园
- 重庆湖广会馆
- 老鼓楼衙署遗址
- 重庆古城墙
- 特园
- 国民政府立法院、司法院及蒙藏委员会旧址
- 国民政府外交部旧址
- 重庆抗战金融机构旧址群
- 国民参政会旧址
- 国民政府行政院旧址
- 同盟国中国战区统帅部参谋长官邸旧址
- 保卫中国同盟总部旧址
- 重庆谈判旧址群
- 抗战胜利纪功碑暨人民解放纪念碑
- 重庆市人民大礼堂
-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暨文化工作委员会旧址(天官府)
- 同盟国驻渝外交机构旧址群(苏联大使馆旧址、苏联大使馆武官处旧址、美国大使馆旧址、英国大使馆旧址、中英联络处旧址、法国领事馆旧址、澳大利亚公使馆旧址、土耳其公使馆旧址)
友好城市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