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江青 (舞蹈家)

美籍華裔舞蹈家、電影演員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江青 (舞蹈家)
Remove ads

江青(1946年1月26日),幼名江独青美籍华裔舞蹈家、电影演员,现定居美国纽约瑞典斯德哥尔摩[3][4][5]她原籍广东普宁,生于北平,在上海念小学,被选入北京舞蹈学校学习芭蕾舞民族舞。毕业前夕赴香港探望父母期间被父亲扣留,而后进入邵氏电影公司南国实验剧团,并成为李翰祥导演的电影《七仙女》的主演,并因此在港台演艺圈成名,后以琼瑶同名小说改编之电影《几度夕阳红》成为1967年金马奖最佳女主角。1966年与音乐人刘家昌成婚,1970年离婚赴,1973年成立江青舞蹈团,以现代舞闻名,是林怀民等舞蹈家的老师。受1989年天安门事件影响开始写作,著有《江青的往时·往事·往思》等书。

事实速览 江青Chiang Ching, 女演员 ...
Remove ads

早年生平

上海童年

1946年,江独清出生于北平,后迁居上海[6]曾就读于姥爷巫惟润在上海开办的私立国润小学。[2]1949年后,江青的姥爷与母亲都支持中国共产党的理念,亲自去农村参加土地改革,将土地交给国家,并且劝留在香港的江青父亲回来报效国家。[7]

1954年9月30日,在8岁的江独清面前,姥爷被陌生人戴上手铐带走。[2]同年,江青的母亲为响应中共教育提倡与强调的集体主义,而将“江独青”名字里的“独”字去除,江独清因而改名为江青。[8][9]在当时,毛泽东夫人的名字尚不为人所知。[7]江青的母亲解释说,他们这些人是“被牺牲的阶级”,只要中国大部分人都好起来,就不应该因为“被牺牲”而有仇恨。[7]

一年之后,一家人得知巫惟润被认定为“历史反革命”,全家也因此被认定为“反革命家属”,母亲被罢免校长职务,在南京大学物理系学习的大舅被开除,二姨被送去苏北大丰农场进行劳动改造,报考大学的阿姨、舅舅们无法入学。[10]

Remove ads

北京舞校

1956年,江青在大舅的鼓励下报考北京舞蹈学校[注 2],在逾千考生中被意外选中录取,于是离开上海,前往北京,远离因“反革命家庭”带来的歧视。[12]

同年,江青的母亲在整风运动隔离审查,近乎自杀。[7]第二年,江青的母亲带着江青的两个弟弟前往香港与丈夫团聚。[10]江青回忆说,母亲在看过印度电影《流浪者之歌》后意识到,如果继续在中国内地生活下去,她的孩子也将陷入“贼的儿子永远是贼”的境地,不得翻身。[7]

Thumb
1957年9月27日,首都机场,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右一)拉着江青(右二)向匈牙利总理卡达尔献花。左后方为中共中央副主席刘少奇

1957年暑假,江青首次来香港探亲,虽然目睹了香港丰富的物质生活,但翻开本地报刊却都是有关犯罪与贫困的社会新闻,而与江青心目中的朝气蓬勃的“祖国”产生反差。江青返校后,学校挑选她于9月27日到首都机场匈牙利总理卡达尔献花。[12]周恩来牵着她的手带她献花,令她非常难忘。[10]她献花的一幕被刊载在翌日的《人民日报》上,她将自己献花的照片剪下来寄给了在香港的妈妈。[12]

北京舞蹈学校是依照苏联模式建立的学校,学费、食宿、练舞衣、练舞鞋、营养费、观摩费等费用均由国家提供,在物质匮乏的年代甚是难得,江青在此刻苦学习舞蹈,[10]接受了芭蕾舞民族舞的训练,并与赵汝蘅等后来知名的舞蹈艺术家成为同学。[13]1957年成立人民公社时,江青曾经到一户贫下中农家中居住。195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十周年庆典上,她站在《虞美人》花车上穿着短裙经过天安门金水桥[10]

滞留香港

1962年,江青即将从北京舞蹈学校毕业。江青已经打定主意,为了自己的前途,将这一年暑假的探亲当作最后一次探亲,毕业以后不再会提出探亲申请。[7][12]而江青的父亲则认为江青留在北京将会影响到弟弟们到西方国家深造的前途,因此把她的证件藏起来,希望她留在香港。[7]

对于父亲的举动,她选择绝食抗议,等到母亲交还证件时,证件已经过期。[12]江青偷偷写信回学校,说自己需要新的证件才能回国,期间有陌生人回信要求她按时到某处,将会有人协助返校,但江青担心自己无法解释自己逾期不归的理由,也担心自己拖累弟弟们,最终留在了香港。[7]在香港,江青既不会广东话,也不学英文,非常不习惯,[8]此后一段时间内,一直自暴自弃,拒绝继续念书。[14]

江青的出境不归在中国内地被视为叛逃,其师长、朋友、亲人都被牵连。[7]后来,北京舞蹈学院院长陈锦清告诉江青:“你不知道文革时因为你的名字我吃了多少苦——我竟然培养出了一个又敢叫江青、又敢叛逃到台湾的学生。”[14]

Remove ads

演艺生涯

初入演艺圈

在香港期间,邵氏电影公司旗下演员陈又新到江青家作客,鼓励江青报考邵氏电影公司的南国实验剧团[15]在南国剧团,江青与郑佩佩结为闺密,[15]共同创作了舞蹈《牛郎织女》,并且代表邵氏在各地演出。[16]随后,江青还在胡金铨执导的黄梅调影片《玉堂春》中扮演卖唱卖笑的妓女。[10]李翰祥导演筹拍电影《七仙女》,听说江青来自北京舞蹈学校,便找她当编舞[14]女主角乐蒂因故罢演,导演就让担任编舞的江青教导邵氏新人方盈,但方盈始终无法学会舞步,最终只得由江青担任主演。是时,李翰祥与邵氏决裂,带走一批人来台湾创业,[15]组建了国联影业,是为台湾首家大型民营电影公司。[17]

1963年,江青以不以“反共艺人”名义演出为条件,跟随李翰祥来到台湾,[14]一同前来的还有汪玲[17]江青成了国联影业演员,与汪玲、钮方雨李登惠甄珍号称“国联五凤”。[18]李翰祥在台湾电影制片厂厂长龙芳的支持下,借用台北植物园内台湾电影制片厂的摄影棚拍摄《七仙女》。[19]同时,邵氏也由何梦华、陈一新指导团队,抢拍同一部电影,以与李翰祥自行组建的国联相抗争。[20]江青作为《七仙女》的女主角一炮而红。[14][21][22]1964年,又参演《西施》。[22]1967年,凭借琼瑶小说改编的电影《几度夕阳红》获得金马奖最佳女主角[8][14]由行政院副院长黄少谷颁奖。[23]

在从影的7年时间内,江青拍了29部电影。[13]但她感觉自己“好像一直生活在动物园里”。1960年代中期,已成台湾知名女影星的江青才得知中国大陆还有另一个江青。台湾媒体为作区分,经常称“此岸的江青,彼岸的江青”。[14]江青自己表示自己对这样的生活感到厌倦,于是选择结婚。[8]

Remove ads

闪婚刘家昌

1966年6月27日,江青与音乐人刘家昌在台北地方法院公证结婚,当夜在台北国宾饭店举行记者招待会公布结婚消息,[24]当时的刘家昌仍然是名不见经传的歌手,因此它们的婚姻引起舆论轰动。[15][25]林青霞回忆说,刘家昌带江青去台大周围的小巷里吃牛肉面时,拿出80新台币的戒指向江青结婚,江青觉得很浪漫,遂同意结婚。[26]不过,刘家昌后来表示,他当时已经认定甄珍为未来的妻子,而江青就是他和甄珍的引信人,后来与江青结婚后便不了了之。[21]

1970年5月,江青听闻刘家昌出轨后决心决裂,故而分居,惟刘家昌不愿离婚,两人亲友从中调解,但难以复合。[27]当年江青随李翰祥来台湾时,坊间传闻二人之间有绯闻,当他们离婚之后,又有李翰祥插足婚姻的说法甚嚣尘上。[28][29]7月,刘家昌在桃园夏威夷大饭店与李翰祥发生冲突。[28][29][30]随后,刘家昌在台北召开记者发布会,控诉李翰祥破坏他与江青之间的感情,并自述在两人好友王羽家向江青跪地再度求婚未果。李翰祥则表示,江青与刘家昌离婚之事,二人应该各自检讨,而非怪罪到第三者头上,并希望江青能看在孩子份上与刘家昌和好。[28][31]

新闻发布会上,刘家昌带着两人四岁的儿子冲出新闻发布会的现场,而江青则始终保持沉默。[26]据江青形容,这段婚姻每一天都是债台高筑,并且还有做不完的家务,使她意识到台湾是一个男性至上的东方社会,而她也意识到女人不能为男性做无尽的牺牲。[8]江青与刘家昌旋即离婚,孩子归刘家昌扶养。[32]离婚后,江青随即离开台湾,赴美国定居。[14]

Remove ads

组建舞蹈团

1970年夏,江青经由日本前往美国,由素昧平生的张北海夫妇接机。[10]江青来到洛杉矶,居住在圣莫尼卡,并开始学习英语。她用晚上和周末的时间编写《中国民族舞》,并由她的义务英语教师、一位犹太裔老太太介绍给热爱舞蹈的中国留学生,一同筹划开设舞蹈班。[12]1969年赴美国的林怀民也曾师从江青,学习过几堂中国舞蹈课。[33]当时保钓运动如火如荼,江青以她所了解的中国的反右运动告诫朋友。[8]

1971年,她在加州州立大学长堤分校进行了一次中国民族舞的示范演出,获得了25美元的交通费。1972年,她加入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成为一名舞蹈老师,并开始接触到现代舞。当年夏天,她到康涅狄格州参加了美国舞蹈节英语American Dance Festival。同年,她收到麻省理工学院的邀请,担任一个月的驻院艺术家,随后她决定搬到纽约。[12]1973年,她在纽约市会堂英语The Town Hall (New York City)成功举行了公演,而后成立了“江青舞蹈团”(英语:Chiang Ching Dance Company[34][35])。[8][36]在香港和台湾时,江青拿了多年的无国籍护照,直到1973年方才申请了美国护照[14]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在美国的江青希望回中国大陆探亲,但因名字敏感,故申请了十多个月都未拿到签证。1978年,香港亚洲艺术节邀请江青在美国所创办的“江青舞蹈团”赴香港演出,但香港方面对舞蹈团的名字无法通过,香港方面向江青称:“四人帮刚倒,这名字尤其敏感,不能用。”最后,“江青舞蹈团”改称“纽约江上数峰青舞蹈团”,方才得以在香港演出。[14]

1979年,四人帮接受审判,江青也终于可以回中国大陆探亲。为此,她和男朋友匆匆结婚,以随行家属“青·彭贝克”的名字获得签证。回到上海,她发现家中的亲戚因为她“叛国”并且与毛泽东夫人“故意同名”等罪名,在文革期间作为重点批斗对象遭受迫害,有三位亲戚自杀,姥姥精神失常、半瘫痪在床,二姨常年被要求强迫劳动,拉人力大板车。[14]

1980年,经北京舞蹈学院院长陈锦清安排,江青以“江菁”为名,在中国大陆进行了首场演出。后来,《舞蹈》杂志为江青做封面报道,但陈锦清认为江青的名字及历史背景风险很大,请求《舞蹈》杂志将报道撤了下来。[8][14]1982年,江青出任香港舞蹈团第一位艺术总监。她曾先后任教于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纽约斯坦哈特文化、教育与人类发展学院英语Steinhardt School of Culture, Education, and Human Development瑞典国立舞蹈学院英语Danshögskolan北京舞蹈学院[14][37]

Remove ads

多元化发展

1984年,她辞去了香港舞蹈团艺术总监一职,并解散了江青舞蹈团,随丈夫与孩子迁居瑞典,成为自由编舞,[38]此后她开始在艺术领域跨类别多元发展。[14]

1986年,中国大陆出版的《电影世界》第8期画报上以“最佳女主角获奖者──江青”为题目介绍江青。江青感觉到与毛泽东夫人同名的问题逐步平息下来了。1987年起,她便常常返回中国大陆进行现代舞示范教学。[15][39]她在1980年代偶然读到高行健的著作,便于1987年与其取得联络,以高行健为编剧、江青为编舞共同创作了现代舞剧《声声慢变奏》、《冥城》等作品。[9]同年,她在西藏拉萨进行演出,是为西藏历史上首次现代舞演出,此外还接受纽约林肯表演艺术中心大都会歌剧院邀请,为普契尼歌剧《杜兰朵》编舞。[36]

1989年,她受到天安门事件的触动,决心写自传,并于1991年出版自传《江青的往事·往时·往思》。[40]1992年,她将自传《往时·往事·往思》中“上海童年旧事”一章改写为电影剧本《童年》[注 3],获得了1993年台湾优良电影剧本奖[42]

1999年,张艺谋邀请江青担任歌剧《刘三姐》的舞蹈总监。2000年,项目投资方发生变更,江青参与完二稿创作与新闻发布会后就与剧组失去联系,直至2004年夏得知《印象·刘三姐》在桂林上演,当时新闻报导中还提到江青为舞蹈总监,令江青感到受到愚弄,并要求剧组按照合约支付酬劳。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的制作人梅帅元则表示两部剧集没有联系,相关报道有误,已经私下给江青5万元作为补偿。张艺谋表示将协助江青处理相关纠纷,而无下文。[43][44]

2008年,江青任编舞、导演、舞美,谭盾任作曲的歌剧《茶》在北京国家大剧院上演,但江青发现海报上自己的名字用的是英文“CHIANG CHING”,而没有用汉字“江青”。她非常生气,歌剧演出结束时,甚至不肯登上舞台谢幕。[14]同年,她和音乐家刘索拉德国合作了一部关于毛泽东夫人江青的舞台戏,名为《红都女皇》,表现“江青年轻时候不顾一切往上爬”的故事。[14]

2020年,江青应艾未未邀请在罗马编排歌剧《杜兰朵》的舞蹈。[45]该剧一度因新冠疫情而搁置,[46]最终于2022年3月22日至31日在罗马歌剧院公演。[47]

家庭

  • 1966年7月20日,与音乐人刘家昌结婚,育有长子刘继鹏(又名刘继成),1970年离婚。[48][49]
  • 1978年,与瑞典生物化学教授比雷尔·彭贝克(瑞典语Birger Blombäck[50])结婚。[7]后者于2008年去世,留有两子,[50]其中一子为与江青所生的汉宁。[51]

作品

参演电影

  • 1963年《七仙女》,饰演七妹[52]
  • 1964年《状元及第》,饰演李秀英[52]
  • 1964年《玉堂春》[52],饰演酒家女之一
  • 1965年《西施》 ,饰演西施[52]
  • 1966年《回旋》[52]
  • 1966年《几度夕阳红》,饰演李梦竹[52]
  • 1967年《窗里窗外》,饰演陈奕秋[52]
  • 1968年《玉龙吟》,客串关凤娇[52]
  • 1968年《玻璃眼球》[52]
  • 1968年《前尘旧梦》[52]
  • 1969年《黑牛与白蛇》,饰演白蛇、标妻[52]
  • 1969年《丈夫与我》[52]
  • 1969年《四男五女》[52]
  • 1969年《摄魂镜》[52]
  • 1969年《武士盟》[52]
  • 1969年《二十年代》[52]
  • 1969年《虎山行》[52]
  • 1969年《龙王子》[52]
  • 1970年《铁扇神剑》[52]
  • 1970年《杯酒高歌》[52]
  • 1970年《喜怒哀乐》[52]
  • 1970年《包公游地府》,饰演柳金蝉[52]
  • 1970年《生老病死》[52]
  • 1970年《妈妈在那里》[52]
  • 1970年《夜归人》[52]
  • 1971年《神龙大战宇宙人》[52]
  • 1971年《缇萦》[52]
  • 1971年《台北 上海 重庆》[52]
  • 1972年《春晕》[52]
  • 1980年《恐龙王》[52]
  • 2011年《大同:康有为在瑞典》[52],担任旁白

创作书目

注释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