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沈鸿英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沈鸿英(1871年—1935年1月28日),原名亚英,字冠南,广西省雒容县(今柳州市鱼峰区雒容镇)人,清末民初军事将领,政治派系光谱属于旧桂系,在反孙作战失败后退回广西,并在一系列广西内战中败于新桂系,失去政军全力,最后病逝香港。
生平
沈鸿英原名沈亚英,因父母早逝家境贫困,青年时期曾与其兄沈鸿辉一同经商,并结识地方各路势力。因广西省境内秩序恶化,沈鸿英在二十余岁开始转当土匪,并成功劫掠过清朝政府饷银,在广西一代小有名气。1911年辛亥革命后,广西一代有土匪经历的革命党为了增强革命军力量,招募广西内尚在活动的土匪组织,在同盟会柳州支部的运作下,当时有一百余名部下的沈鸿英接受了同盟会的延揽转正,沈鸿英被任命为管带,沈的部下李天民为帮带、韩彩凤、何才杰为队长,编入国民军麾下。
革命成功后,刘古香指派刘震寰重编各地部队,沈鸿英配合刘震寰与刘古香招揽各地土匪,充实部队,民国元年,沈鸿英升为督带。民国二年(1913),二次革命爆发,孙中山派人联系刘古香发动反袁战争,但是刘古香麾下兵力远弱于广西督军陆荣廷,虽然仍发动反袁战争,但是起兵后沈鸿英决定背叛刘古香,拥护袁世凯。除了驱逐上司刘震寰部队外,沈鸿英俘虏了刘古香、柳州水师统领刘月卿,刘古香因此遭陆荣廷枪毙。在背叛后,广西督军陆荣廷升任沈鸿英为帮统,随后他在陆荣廷麾下继续进行广西地区土匪与革命党的绥靖作战,并逐渐充实部队实力。
1916年3月,陆荣廷参加护国战争,发表反袁独立宣言,进攻广东将军(督军)龙济光。沈鸿英部队跟随陆荣廷开拔攻广,龙济光被击败后,因战功沈鸿英被任命为钦廉镇守使。1917年12月,退兵至海南岛的龙济光企图反扑,在广东雷州半岛东部登陆,陆荣廷、李烈钧组织5个讨龙军,沈鸿英任第一军总司令[1],围攻龙济光。1918年6月中,沈鸿英部队被指派渡海直捣龙济光琼州根据地[2],龙济光在逃离海南岛时,残留的武器与资产被沈鸿英给掠取,成为沈鸿英后续扩军的基础。是年秋,改编第一军为广东护国军第三军,沈鸿英仍任总司令[3],后兼琼崖镇守使。1919年冬,驻扎北江,并被任命兼任南韶镇守使兼粤赣湘边防督办。
Remove ads
民国九年(1920),效忠孙中山的广东部队发动第一次粤桂战争,企图驱逐盘据广东的旧桂系军队。由于沈鸿英对于当时陆荣廷的政军布局不满,未全力对抗广东部队,而撤军退回广西省。陆荣廷忌惮沈鸿英,将沈鸿英部队改编为广西边防军第三路军,总司令沈鸿英,下辖三个步兵旅,驻扎两广边境的贺县、平乐一带。民国十年(1921)6月,陆荣廷指示沈鸿英部队入侵广东,沈鸿英派遣何才杰旅进攻连山;孙中山面对此战情,下令广东部队攻入广西,驱逐陆荣廷。6月25日,广东部队占领梧州市,在前线战况不利的情况下,沈鸿英7月10日在根据地八步发电逼迫陆荣廷下野,并自封救桂军总司令。
沈鸿英并未与广东部队沟通便发动的这一系列政治操作未得到粤军配合,许崇智部队向沈鸿英的边防军发动进攻,并将其逼退撤往桂林市。而陆荣廷的部下也不满沈鸿英的背叛操作,因此不愿意接纳沈鸿英,处于劣势的沈鸿英率部队逃到湖南省投靠当时与直系军阀爆发冲突,但兵力不足赵恒惕。
随着民国十年(1921)底赵恒惕与北京政府和解,沈鸿英部队在湖南省内立场开始险峻;民国十一年(1922)初,在江西督军陈光远允许下,沈鸿英将部队从湖南省南部经江西省移动到湖南省北部,湖南省防军将领叶开鑫、叶琪曾试图阻止沈鸿英部队再度入湘,但反被沈鸿英部队给击败,沈鸿英因此盘据浏阳市将该地作为其根据地,并进行政治活动,企图让周边督军承认其控制权。由于吴佩孚身处的直系军阀有意采取武力手段解决南方政府割据问题,开始拉拢南方的军事将领,在黎元洪的许可下,沈鸿英部队被北京国民政府收编,补充械弹,更名为中央直辖陆军第十七师,并授与协威将军头衔。吴佩孚以此要求沈鸿英南攻广东省。
1922年6月,陈炯明发动六一六事变进攻孙文,双方决裂。1922年7月,沈鸿英奉吴佩孚命令进攻广东省,但陈炯明重兵驻防,故沈未与广东粤军进行作战。在南下途中,沈鸿英得知在粤军离开广西后,广西内部发生剧烈的权力竞逐,因此沈鸿英决定率兵重返广西。11月,沈鸿英重占八步,并将部队改名为广西陆军第一军,自封军长。并拉拢了居住在上海的岑春煊成为其政治靠山,成为广西省的实力派军人。
孙中山被陈炯明给逐出广东后,也在上海图谋再起,并与岑春煊结盟,岑春煊则推荐沈鸿英成为拥护孙中山的军事盟友,孙中山在1922年12月授与沈鸿英“广西靖国军总司令”头衔,配合旧桂系刘震寰、滇军的杨希闵、范石生等人组织讨贼军,在藤县会师后攻入广东,1923年1月,将陈炯明驱逐出广州。2月,孙中山在广州重建大元帅府。沈鸿英获得白云山、佛山市、四会县、肇庆县等地盘。
沈鸿英并没有满足于被孙中山指挥,而企图独占广东,因此派员秘密与吴佩孚联系,并取得吴的信任。吴佩孚在民国十二年(1923)3月发布任命沈鸿英为督理广东军务善后事宜,4月沈鸿英接受任命,以此名义对广州的孙文大本营发兵攻击。在亲孙中山粤军、旧桂系刘震寰、滇系杨希闽联军的奋战县,沈鸿英部队被击败,为了支援沈鸿英,吴佩孚下令赣南镇守使方本仁、南雄镇守使兼陆军第九混成旅旅长邓如琢发兵攻广,但从江西省攻击的部队全部遭到粤军击退,沈鸿英在部队大败后先是退往广东北部,后经湖南省回到广西,并派邓瑞征发兵占领桂林市,控制广西省东部一带。民国十二年沈鸿英返回广西后,在广西省形成了沈鸿英军、陆荣廷军、李宗仁新桂系军的三足鼎立之势。
沈鸿英同三股势力中最强的陆荣廷对抗,事实上同新桂系形成联合。1924年4月,陆荣廷进军桂林,包围并进攻沈鸿英。6月,新桂系趁机攻击陆荣廷的南宁。8月,陆荣廷撤往全州,沈鸿英占领桂林。9月,沈鸿英进攻全州,陆荣廷被逐出广西,10月被迫下野[4]。沈鸿英在陆荣廷下野后吸收其残部陆云高部队,控制军力一度扩张至2万人。
民国十四年(1925),沈鸿英开始同新桂系作战,广东国民政府派遣李济深、陈济棠部队支援新桂系,在新桂系与广东政府部队的战力下,沈军逐渐处于下风。同年4月,沈鸿英失守桂林,随后被驱逐出广西省,自此失势下野,在广西省的资产也被新桂系没收充公。沈鸿英最后逃抵英属香港,以其聚敛资产于元朗购置田产,兴建宅邸,建立逢吉乡[5]作寓公度日,自此不再涉足中国军政事务。
1934年平安夜病逝于香港寓所中,享年63岁。其私人墓园位于锦莆路九霄观一带,占地约2,000平方米,共有约10个大小不一坟墓,墓群“主坟”碑上刻有“故协威将军冠南府君之墓”。
Remove ads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