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河鲈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河鲈(学名:Perca fluviatilis)又名欧洲河鲈、欧亚河鲈,俗称“欧鲈、红鳍鲈、欧罗巴鳜鱼、欧罗巴桂鱼、五道黑”等,是鲈形目鲈科的一种淡水辐鳍鱼,是鲈属的模式种。河鲈主要分布于欧洲和北亚的内陆水系,澳洲、新西兰有引入的种群。[2]
Remove ads
命名
本鱼由瑞士生物学家卡尔·林奈于1758年发表命名,是鲈属的模式属。[3]
本鱼种小名“fluviatilis”拉丁语意为“河流”,意指本鱼栖于河流而得名。[3]
分布
本鱼为温带鱼种,横跨欧亚,广泛分布于欧洲、西伯利亚的淡水流域,除了伊比利半岛、意大利中部至亚德里亚海;十九世纪被引入到澳洲,分布于澳洲东岸维多利亚州及新南威尔士州。西伯利亚东部黑龙江流域的现有分布是人为移殖的结果。[4]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欧洲。[2][3]
本鱼自然分布范围为北纬74度至北纬38度、西经91度至东经168度。[3]
本鱼适应淡水及半咸水,为底栖鱼,栖息深度1-30米,通常3-4米。适应水温为10-20°C,水酸醎值pH7.0至7.5之间,水硬度8-12dH。[3]
形态
本鱼为中型鱼,体长可达60.0公分,通常是25公分,鱼体黄绿色,盆腔及臀鳍黄色至红色,体侧具5-9条黑色横带,胸鳍黄色,第一背鳍灰色,第二背鳍黄绿色,背鳍硬棘14-19枚、软条13-16枚,臀鳍硬棘2枚、软条7-10枚,体长可达60公分。[3]
生态
本鱼为底栖鱼,生活在淡水各种栖地,包括池塘、湖泊、中型溪流等。会伺机在黄昏及清晨猎物出来活动时觅食,会食用任何猎物。鱼苗会在开放水域觅食,鱼苗与小鱼通常以溪流的无脊椎动物为食。在第一个夏季,许多亚成体会移到水底捕食底栖猎物。通常长到12公分就会开始捕食小鱼。[3]
繁殖期时会作短暂洄游,雄鱼通常在1-2岁达到性成熟,而雌鱼通常在2-4岁。2月至7月是产卵期。粘性卵会聚集成白色的长带状,常粘附于沉水物上,如水草与岩石。[3]

经济利用
本鱼肉质佳而少骨,可新鲜处理或冷藏处理,可以煎、烤后食用。[3]
风险管理
保护现状
本鱼作为高价值经济鱼种,有些种群会遭过度剥削。[1]
文化
河鲈也出现在几个欧洲市镇的市徽上。
参考文献
延伸阅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