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波波龙超科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波波龍超科
Remove ads

波波龙超科(Poposauroidea)是伪鳄类副鳄形类的一个演化支,包含:波波龙科苏牟龙科梳棘龙科,但不包含劳氏鳄科迅猛鳄科等大型四足掠食动物。这个分类单元很早就被提出,但直到2007年才被正式定义。在某些研究人员的定义里,波波龙超科跟波波龙科的范围相同,仅包含波波龙与其最近亲。

事实速览 科学分类, 科 ...
Remove ads

分类历史

Thumb
黔鳄是种奇特的半水生伪鳄类,目前被认为是最原始的波波龙超科

在1923年,古生物学家法兰兹·诺普乔(Franz Nopcsa)建立波波龙超科、波波龙科分类单元,当时仅包含波波龙属,当时被认为是种三叠纪的兽脚亚目恐龙。之后,波波龙曾被多次归类于不同分类位置,包含:蜥臀目兽脚亚目肉食龙下目[1]。直到1970年代,发现更完整的波波龙化石,才显示波波龙属于伪鳄类,而非恐龙。近年被命名的岩鳄苏牟龙也被认为是波波龙的近亲。苏牟龙最初也曾被认为是三叠纪的兽脚类恐龙,如同波波龙[2]

在1995年,萨克·查特吉(Sankar Chatterjee)在命名波斯特鳄时,将波波龙超科重新归类于兽脚亚目恐龙[3]。萨克·查特吉更提出,波波龙超科是暴龙科的祖先。之后数年,许多三叠纪主龙类种系发生学分析,波斯特鳄被普遍归类于波波龙超科。直到1995年,Robert Long、Phillip A Murry提出波斯特鳄的原始化石材料是个嵌合体,化石来自于数种不同动物[2]。他们发现波斯特鳄的化石带有波波龙、苏牟龙的骨头,因此被错误鉴定为波波龙超科。之后波斯特鳄被重新归类到劳氏鳄科,波波龙超科则被认为不是三叠纪的兽脚类恐龙。

在2007年,Jonathan C. Weinbaum、Axel Hungerbühler首次提出波波龙超科的演化支定义。他们研究波波龙的两个新发现标本,建立波波龙的数个新鉴定特征,并提出种系发生学分析,将波波龙超科定义为单系群演化支;而劳氏鳄科、迅猛鳄科的演化位置较为原始,三者共同属于副鳄形类演化支[4]

在2005年,保罗·塞里诺(Paul Sereno)提出波波龙科的定义,包含:所有亲缘关系接近于波波龙,而离尼罗鳄较远的物种[5]。如果根据这个定义,塞里诺的波波龙科范围,将会相当于Weinbaum、Hungerbühler的波波龙科范围[6]

在2010年,斯蒂芬·布鲁萨特(Stephen L. Brusatte)提出大范围的主龙类种系发生学分析,得出不同的分类位置[6]。不同于近年的大多数研究,布鲁萨特认为劳氏鳄目是个单系群,而非并系群,并包含两个小型演化支:劳氏鳄超科、波波龙超科。在这个演化树里,波波龙超科的范围较大,包含数种过去不归类于波波龙超科的物种。在这里黔鳄是种奇特的伪鳄类,是种半水生动物,被认为是最原始的波波龙超科。[6]。但是,布鲁萨特主张劳氏鳄目是单系群的证据并不够充分。如果这个演化树采用最大简约法,波波龙超科将不属于劳氏鳄目的范围,成为鸟鳄科的姊妹分类单元。

在2011年,斯特林·奈斯比(Sterling J. Nesbitt)也提出大范围的主龙类亲缘分支分类法研究,将戏楼鳄归类于波波龙超科,并是亚利桑那龙的最近亲。在奈斯比版本里,劳氏鳄目、劳氏鳄超科并不是单系群演化支,波波龙超科是单系群演化支。以下演化树来自于斯特林·奈斯比版本的研究[7]

波波龙超科

黔鳄

梳棘龙科

亚利桑那龙

戏楼鳄

波波龙科

波波龙

芙蓉龙科

芙蓉龙

苏牟龙科

岩鳄

灵鳄

苏牟龙

Remove ads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