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波丽路餐厅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波丽路餐厅是位在台湾台北市大同区的西餐厅,成立于日治时期1934年 ( 昭和9年 ) ,其建筑在民国95年(2006年)被指定为台北市历史建筑。
![]() |
历史
波丽路餐厅为台湾现今仅存最具历史的西餐厅,成立于1934年(昭和9年),店名源自法国作曲家拉威尔的一首圆舞曲‘BOLERO’(1928年完成),汉译“波丽路”,台语发音为“bo-lé-loh”。波丽路餐厅创办人廖水来,曾在日本人所开设的维特西餐厅学习。1934年,廖水来受友人鼓励创立波丽路餐厅本店,位于民生西路314号,以“乡村咖喱饭”和“精致西式套餐”闻名[1]。并于1947年由画家颜云连设计改装,建筑呈现本土日治时期现代风格。[2]1976年,波丽路餐厅第二代兄弟分家,另于民生西路308号开设新店[3]。

2006年5月17日,台北市政府文化局“府文化二字第09530253600号公告”,登录民生西路314号波丽路餐厅本店为台北市历史建筑。
特色

波丽路餐厅为台湾第一家西餐厅,因此许多大稻埕富人时常赴波丽路餐厅用餐,一些台湾前辈艺术家也经常推荐波丽路。
创办人廖水来以对艺术、音乐的喜爱,长期资助台湾年轻本土画家,因此餐厅即以法国名作曲家拉威尔一首圆舞曲‘BOLERO’作为店名[4],同时以拥有台湾第一流的音乐设备、播放进口古典音乐作为广告,在物质贫乏的年代,吸引无数文人雅士、政商名流前往,而来波丽路‘听音乐、论时事’顿时成为当时台北人流行时尚指标之一。[5]
至今还在营业的波丽路餐厅,是台湾新文化运动狂飙时期文学少年聚会的地方,他们在此述说豪情、伸展壮志。二次大战后初期,主打茶点、音乐,也吸引不少的文人雅士前来一面用餐、一面轻谈,同时聆听优雅动人的音乐,不少创作灵感也油然而生。
波丽路餐厅的餐具也别有特色。台湾早期许多老餐厅都将店名烧在瓷盘上;波丽路对于餐具则更加讲究,创业时就使用独家订制的不锈钢餐具与牛排餐盘。
Remove ads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