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洞熊

熊科棕熊属哺乳动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洞熊
Remove ads

洞熊(学名Ursus spelaeus)是一种于更新世生存在欧洲亚洲,于120万年和其他的熊类分支,在约二万年前的冰河时期灭绝。洞熊高达10英尺,重达1600磅以上,比现今的棕熊还要大上许多,但并不像今天的熊一样具有爬树的能力。洞熊的化石大多发现于洞穴中,显示它们比起现存的棕熊(棕熊仅有在冬眠会寻找洞穴)可能花费更多时间在洞穴中生存,也是其名称的由来。

事实速览 保护状况, 科学分类 ...

很多在欧洲发现有洞熊的洞穴都正在展览,例如德国黑默伊瑟隆。在罗马尼亚的一个洞穴中,于1983年就发现了140头洞熊[1]

Remove ads

描述

Thumb
洞熊的骨骼
Thumb
洞熊复原图
Thumb
孔巴莱勒岩洞英语Les Combarelles壁画上所描绘的洞熊(上右)与其他动物

洞熊除了比棕熊大约30%外,它的前额亦较为斜,其余骨架结构与棕熊类似[2]。雄雌洞熊的体型差异非常大,雄性的体重大约为 350至600千克(770至1,320磅)[3],某些样本甚至估计其个体体重可达 1,000千克(2,200磅)[4]。而雌性相较之下平均体重仅有 225至250千克(495至550磅)[5]。博物馆所展示的洞熊骨架标本约有 90% 为雄性,因为早期多半将雌性误认为体型较小的其他物种。洞熊在冰期时体型较大,间冰期时体型较小,可能是为了调整热量的散失[6]

末次冰期的洞熊缺乏前臼齿(其他熊具有2至3颗),但最后一颗臼齿大幅延长,并具有许多互补的尖点英语Cusp (anatomy)[7]。雄性洞熊的肱骨与雌性洞熊的股骨长度类似现存的北极熊。而雄性洞熊的股骨的长度则近似于科迪亚克棕熊[5]

Remove ads

食性

洞熊是杂食性的,主要吃草及浆果,有时吃蜜糖夏天时,它们更只以植物为食。故此它们并不像体重相近的短面熊般是肉食性的。由洞熊骨头内稳定同位素的分析,显示其氮15碳13的浓度很低[8][9],这意味着洞熊以植物作为主食。在肉食性动物中,这些同位素的浓度会明显较植食性动物高(例如巨型短面熊的骨头中就含有高浓度的氮15)。

栖息与分布

洞熊的分布横跨整个欧洲,包括西班牙大不列颠岛意大利、一部分的德国波兰巴尔干半岛罗马尼亚、一部分的俄罗斯高加索及北伊朗;但不包括当时被冰河所覆盖的苏格兰斯堪的纳维亚波罗的海国家地区。大多数的洞熊遗骸发现于奥地利瑞士、北意大利、北西班牙、南法国与罗马尼亚,靠近比利牛斯山阿尔卑斯山喀尔巴阡山脉地区。遍布几乎整个欧洲(除了北欧之外)的洞熊遗骸使得科学家认为欧洲曾经生存着十分大量的洞熊。然而,也有科学家指出,这上千具的遗骸是在超过 100,000 年的时间之间所累积起来的,一年仅需要两头洞熊死亡就能有如此惊人的数量[10]

洞熊栖息于浅山,尤其是充满石灰岩洞的地区。它们偏好森林而不是开阔平原[10]

灭绝

沃姆冰期末的气候改变,同时大大改变了植物群。但是这段时期比第一次冰河时期完结要早得多,洞熊的灭绝可能是由人类造成的。洞熊在旧石器时代初期被严重猎杀,但这都不能令它们濒危。因在末次冰期森林的减少,洞熊同到很大影响。寒冷的草原不能提供足够的食物予它们,最终令它们消失。

与人类关系

Thumb
穿孔熊牙

在一些寺庙及祭坛上发现有像洞熊的雕刻,故有怀疑一些史前欧洲人会崇拜洞熊。珍·奥尔(Jean M. Auel)的小说《爱拉与穴熊族》就描述了这种崇拜。

于2005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科学家就成功发现及解读一头生存于42000-44000年前洞熊的DNA。他们使用为人类基因组计划开发的电脑技术,从洞熊的牙齿中抽取其基因组。科学家直接排列洞熊的DNA序列,已经能重整21个洞熊的基因[11]

另外同现代棕熊的DNA比较中发现,现代棕熊携带洞熊的DNA,说明两者共存的时候有杂交现象。[12]

参考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