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海怪龙属
沧龙科的一属爬行动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海怪龙属(属名:Taniwhasaurus)是种肉食性海生爬行动物,属于沧龙科,生存于新西兰、日本、南极洲[1]。海怪龙是海王龙、海诺龙的近亲。
Remove ads
种


最早的化石发现于新西兰南岛的康威组(Conway Formation),地质年代为坎潘阶晚期。在1874年,由Hector命名为欧氏海怪龙(T. oweni),是海怪龙属的模式种。目前只发现一个化石,身长被估计至少20米(来源请求)。欧氏海怪龙可能跟海王龙(Tylosaurus haumuriensis)是相同物种,后者较晚被命名,仅发现颌部前段。
2000年一月,古生物学家胡安·曼纽尔·利里奥于南极洲詹姆斯罗斯岛雪丘岛层伽玛段发现了十分完整的沧龙类化石[2],该地层段的地质年代约为晚白垩纪的坎帕期晚期至马斯特里赫特期晚期[3],并且最初被误认为属于邻近的圣塔玛尔塔组[4]。该化石随后被命名为Lakumasaurus antarcticus。在2007年,这个化石被重新研究,Lakumasaurus被发现是海怪龙的次异名[5]。隔年,被重新命名为南极海怪龙(T. antarcticus)[1]。
虾夷龙("Yezosaurus")是种未被正式命名的史前爬行动物,是在1977年被非正式提及,化石发现于北海道三笠市。最初被认为是种兽脚亚目恐龙,之后被发现是种海生爬行动物,可能属于沧龙科或鱼龙类[6]。直到2008年,才被正式研究,被列为海怪龙的一种,三笠海怪龙(T. mikasaensis)。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