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清朝宫女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清朝宫女制度和其他朝代比有一些不同:清朝正式称谓上的女官,指的是由朝廷指派,在后宫典礼中进行辅助工作的旗人命妇。宫女则由内务府管理,均为内务府三旗包衣,而且服务一段后会出宫而不是终生服务。
清朝后宫贴身宫女的配置为:皇太后12名,皇后10名;皇贵妃、贵妃各8名;妃、嫔各6名,贵人4名,常在3名,答应2名。但还有很多宫女负责照顾皇子、皇女、太后、太妃和各种杂役。康熙、乾隆年间的宫女总数为3000多人,光绪时则为1900多人。
分类
作为宫女的官女子是内务府包衣出身,主要负责照顾后宫妃嫔等主位的日常起居。据统计,官女子在雍正八年约占宫中女仆总数的 41.9%,乾隆二十六年约占总数的54.8%-59% ,嘉庆四年约占总数的 69%,而咸丰三年则约占总数的73.1%,可见宫女的主体是官女子[1]。
家下女子是皇子福晋、侧福晋、官女子等的母家奴仆,是旗人出身。例如在嘉庆元年,皇太子妃位下有八名家下女子;侧福晋位下有二名家下女子;官女子二位,每位位下家下女子一人[2]。然而,皇子继承皇位后,其福晋、侍妾等就成为皇后、妃嫔,家下女子可以继续在身边侍奉,部分妃嫔入宫时亦会带家下女子作陪嫁。家下女子有机会因患病等原因而出宫[3]。由于皇帝子嗣数量在晚清时期锐减,家下女子的数量也不断缩减[1]。
使女是皇子福晋、侧福晋、官女子位下的奴仆[1],例如阿哥等娶福晋时,向来由福晋母家陪送八名使女。与家下女子不同,使女的来源多元化,并不一定是旗人出身,例如庆郡王奕彩府中的使女魏氏系宛平县民人魏三之女[4]。
宫女的挑选
清朝宫女常规是每年一选,对象为直属皇帝的上三旗内务府包衣虚岁11岁或以上的女子,乾隆初年,二十八岁或以下的女子也能参加内务府选秀[5]。要求五官端正、行动敏捷、口齿清楚;由内务府会计司将候选人按旗属和年岁造册。面试一般在紫禁城内进行,一般来说,内务府选秀没有“记名再选”一说。落选者回家后方可以结婚[6]。
雍正七年下谕规定,服务于贵人或更高等级者的宫女可以是官员、世家的女儿,常在、答应的侍女则只能来自低出身者(“拜唐阿校尉、护军及披甲闲散人家之女”)。
内务府选秀和三年一次、为皇帝挑选嫔妃的八旗选秀是分开进行的,因此在八旗选秀中落选的秀女,不会被改为宫女。此外,也曾有嫔妃因故被降为官女子作为惩罚的纪录,如咸丰帝的玟常在有次因触怒咸丰帝,而从常在降为官女子,但八天后又恢复到常在的地位。宫女亦可能得到皇帝宠幸而成为妃嫔,如康熙帝的德妃、定妃皆为宫女出身。
宫中生活
宫女的任务是和太监一起做杂役,服务皇室。入宫后要先经过“师父”调教,如年长一些的前辈宫女,学习宫廷礼仪和服务规矩。普通宫女多住在宫门附近的小屋,每屋十人,轮流当值。不当值的时候有一定空闲时间。宫女的家属每月可以进宫探望一次。
宫女不得单人行动、私自出宫或在宫中乱走。此外,违规、犯罪或过于笨拙的宫女可能遭到罚跪、杖责甚至被杖死,驱逐出宫等惩罚[7]。但责罚宫女也有一定的限制,例如内廷主位不得亲自责打宫女,需由他人责罚,道光帝的玲常在就因自行责打宫女而被降为答应,以示惩戒[8]。
乾隆帝的惇妃在1778年因小事责打一名宫女致其伤重死亡。乾隆将惇妃降为嫔以示惩罚,并下谕让其他妃嫔、诸皇子及其家眷不可随意虐待奴仆。道光时,翊坤宫两名宫女得喜、得寿发生口角,得寿骂及储秀宫宫女全福。宫女全福上控,内务府大臣等查明后上奏道光帝。道光帝下旨处理此事,得喜和得寿被家人带走,全福则被内务府大臣当堂重责六十板[9]。宫女根据地位、服务年头和主人宠爱程度,每月有一定的赏钱。另外宫女利用闲暇时间做针线女红,托人在外出售,也可补贴收入。
Remove ads
康熙二十年二月十四日,康熙帝下旨批评宫中女子高声与他人吵架时,总管罢软,不能够管束她们,一味瞻徇,表示日后再有女子不守宫规,与他人喧嚷辱骂,总管要如实参奏,若他们有徇隐私瞒之举,就一并治罪[10]。
康熙四十四年二月初三日,康熙帝下旨批评有太监不守规矩,与各宫女子认亲戚、叔伯姊妹,这些事情绝不能在宫内出现,表示他们要断绝往来,若仍不能断绝往来,总管与本宫首领,即依宫规处置他们[11]。
乾隆六年十二月初七日,乾隆帝下旨应出宫女子已出宫,即是外人,不许她们进宫请安和与本宫首领太监传信[12]。
清朝早期,为三宫女子养病而在皇城外设置吉徴房,康熙二十四年,康熙帝认为吉徴房位于皇城外窎远之处,又污秽不堪,于是下令将养病房,移在皇城内幽僻且被打扫干净的处所[13]。
女乐
康熙二十年(1681年)十月,延续八年之久的三藩之乱以清廷胜利告终。在罪藩余部中,作为罪籍奴仆被没入内务府的人口最多,安插情况也最为复杂。康熙二十二年四月,康熙帝谕令从内务府管领下选取三十三名罪藩女孩,划分为三部,每部十一人在掌仪司各体面太监管理下学习乐器。出自尚藩家人的女孩二十六名(尚之信家人25名、尚崇谧家人1名),而出自吴藩、耿藩和孙延龄家人的女孩有六名。她们的父辈多数是拥有某种专业技能的工匠。此外,按照圣祖“取南人甚好”的旨意,选拔的三十三名女孩籍贯以南方人为主,其中有二十人为广东人。
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苏州织造李煦奏折中称:“今寻得几个女孩子,要教一班戏送进,以博皇上一笑[14]”除了反映内府旗籍李煦与康熙帝主仆关系密切外,还证明宫中确实存在江南女乐。否则,李煦不敢奏言将江南女子学会做戏后送入宫中,康熙帝也不会以欣然接受的口吻说:“知道了。”
魏源《古微堂诗集》卷四《都中吟》有“女乐革自乾隆中”之句,引高宗御制《和白居易乐府上阳宫人曲》为证,内称“国初女乐沿明季,康熙女乐不盈千,雍正仅存十之七,乾隆无一女乐焉”。乾隆帝晚年亦回顾说:“至于女乐,自即位以来即不用。”乾隆帝除明言自己于即位之初已摒弃女乐外,还直露无隐地表示父祖两朝,宫廷女乐并未真正禁绝。
出路
- 成为妃嫔。
- 出宫。出宫有分年满出宫和提早出宫。“年满”的界限曾有所改变,康熙十六年曾奏准“宫女年三十以上者遣出”,而雍正元年则改为“年至二十五岁令其出宫”。提早出宫的常见原因包括因笨出宫[15]、因病出宫[16]等,也有可能因服侍的主位被贬位而被裁出宫[17]。然而,极少部分出宫的宫女仍有机会回宫侍奉,例如道光十二年,储秀宫官女子六妞因病而出宫调养,被允许痊愈后可回宫[18],六妞为正白旗匠役二格之女,于道光四年七月入宫。传闻中慈安太后的宫女双喜就曾经二度进宫重回慈安太后身边短期服侍,而曾侍奉慈禧太后的宫女荣子在十八岁时被赏给刘太监后,又被慈禧太后召回宫服侍她[19]。
- 被指婚。宫女有机会被赏给皇族为妾侍,例如光绪十年二月,长春宫下官女子大妞被赏给醇亲王奕𫍽为妾侍[20]。宫女也有机会被赏给大臣为妾侍,例如有载乾隆帝曾赐给纪昀两名宫女为妾[21]。此外,庄敬和硕公主薨逝后,额驸索特纳木多布斋需要将公主的几位陪嫁人员交回内务府,孝和睿皇后命人把其中一位二十五岁的陪房赏给额驸为媵。值得一提的是《文献丛编》曾录入允禄向雍正帝呈上的奏折,这是雍正帝给几个马上就要出宫的年长宫女指婚的记录,大多都是二十四岁以上三十岁以下的宫女,被指婚给了二三十的中下级官员为妻。不过,有一名年长宫女因得罪雍正帝而被他指婚给七十一岁的正白旗步军校吉兰泰为妻。
Remove ads
相关条目
参考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