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清大梅园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国立清华大学梅园,是清大在台复校首任校长、中华民国第2、6任教育部部长梅贻琦之墓园,坐落于新竹市东区校本部的校区后山,1962年7月28日破土兴建,由清华大学校友、华泰建筑事务所建筑师张昌华设计建造,占地5219.03平方米,自入口处到陵墓的步道两旁各种有一排龙柏。[1]园区栽种300多棵梅树,为新竹地区赏梅胜地。[2]
Remove ads
概要

梅亭与王壮为题写的字迹
1962年5月19日上午11时,梅贻琦在台大医院病逝,同月23日在台北市极乐殡仪馆举行追思礼拜暨公祭大典,下午大殓后灵柩发引至新竹国立清华大学的办公大楼暂厝,另择期再安葬于校园内。[3]墓地选址工作由治丧委员会及梅贻琦遗孀韩咏华共同进行,历时半年最后选定现址,乃梅贻琦生前原拟规划作为清大校长宿舍的地点。在作为墓园以前,该地点整片山头皆属于相思林,没有正式道路仅有简易小径,园区的整理与开拓历时约五、六年以上方有今貌。原先墓园规划有2个墓穴,为给梅夫人韩咏华身后合葬使用,但韩咏华表示“自己不是清华人,不需如此安排”。[4]7月28日动工兴建、11月18日正式安葬。[5]隔年由监察院院长于右任书写“梅园”勒石,于梅贻琦逝世周年当日揭幕。主体建筑为一方型大理石平台,采现代主义设计手法,连同铸刻碑铭的高台墙面、方格水泥块砌成的基座平台所构成,为下沉式墓园设计。墓墙上铭有总统蒋中正挽额“勋昭作育”以及总统褒扬令,墓碑覆石上铭有罗家伦题写的“梅校长贻琦博士之墓”字样,背面镶有蒋梦麟撰写的碑文。[6]1969年4月27日,陵墓左前方的“梅亭”落成剪彩,为1918年、1948年级校友毕业50、30周年捐赠予母校的纪念物,亭檐内侧“梅亭”二字由王壮为题写,因其形似飞机双翼起飞,故又名“机亭”。墓园右侧另有一凉亭,以梅贻琦字“月涵”命名为“月涵亭”,1978年4月由梅贻琦胞弟梅贻宝捐建,亭内墙面文字采用梅贻琦遗墨,亭中地板设计有校徽,站在亭内校徽上面说话通过特殊设计能够传出极大回声,因此别称为“回声亭”。[7]2021年11月3日,获文化部文资局指定登录为新竹市市定纪念建筑。
-
墓道与龙柏
-
梅园之梅
Remove ads
逸事
参考文献
延伸阅读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