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减字谱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减字谱
Remove ads

减字谱是中国古代特有的一种记谱法,仅用于记录古琴曲。其属于指法谱英语Tablature的一种,由更早的文字谱发展而来。它出现于唐代,明代的《神奇秘谱》是已知最早的刊印减字谱集[1]

Thumb
大还阁琴谱》中的《白雪》减字谱
Thumb
琴学入门》中减字谱与工尺谱同时使用

历史

古琴减字谱唐代时已经出现,一般认为由唐代曹柔发明。

唐以前的古琴谱为文字谱,将指法名称和序、徽位结合为文字写成。然而文字谱十分繁复、使用不便,相传曹柔将文字谱指法、术语中有特点的部分简化、组合,发展为减字谱。[2]据明蒋克谦在《琴书大全》中的记载:“制谱始于雍门周。张敷因而别谱,不行于后代。赵耶利出谱两帙,名参古今,寻者易知。先贤制作,意取周备,然其文极繁,动越两行,未成一句。后曹柔作减字法,尤为易晓也。”[3]

除曹柔说以外,也有学者认为减字谱早在三国时代便已诞生,为曹植所首创。《琴苑心传全编》中所记载的“古之为谱,分左右之指法而备立之,操之言一而谱之言数蓗其倍,迨魏植分左右指法而扭为一字”中的“魏植”便被认为是三国魏的曹植。[4]

最初由于不同琴家对于文字谱减取的方式不同,从而形成了不同的从减字体系。此后从晚唐到两宋时期为减字谱的发展期。与之前相比,这一时期一些术语得到了更加简化,右手“繁声”指法得到分化,左手指法也获得了发展,以与声韵相配。之后减字谱进一步成熟,单声指法取代了“繁声”指法,术语也逐渐规范,至南宋时,减字谱已经基本定型。[2][5]现存最早的减字谱为南宋词人姜夔白石道人歌曲》中收录的《古怨》琴谱。[3]清代《大还阁琴谱》则开始采用了徽分记谱法,相邻的徽之间分为十等分,按音位标注为“几徽几分”,与之前减字谱记载的相对位置相比,使得音位准确度更为提高。[6]

除古琴谱之中,在等乐器谱中也有使用减字谱。[3]

Remove ads

谱字

Thumb
谱字示例

古琴减字谱将左右手指法、音位等减笔,取偏旁部首等按一定方式组合为谱字。[7]减字谱通常会在曲名下标明调名,正文由谱字组成,并以小字作为旁注。一个典型的谱字上半部表示左手各指徽位,下半部则表示弦名以及右手指法。例如,谱字“”左上角的“夕”表示左手无名指,右上角的“十”表示第十徽,下方的“四”指第四弦,“勹”则表示右手中指向内拨弹。[6][8]

如若谱字省去左手徽位或右手指法的标记,则表明与前一谱字相同。[6][8]

据统计,目前存世的减字谱有100余种,谱字达1000余个。[7]

常见减字符号

以下列出了一些减字谱中的常见符号。[8][9][10]

音别符号

更多信息 符号, 名称 ...

右手指法符号

更多信息 符号, 名称 ...
Remove ads

左手指法符号

更多信息 符号, 名称 ...
Remove ads

左右配合指法符号

更多信息 符号, 名称 ...

其他符号

更多信息 符号, 名称 ...

参考文献

参见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