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港珠澳大桥香港连接路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港珠澳大橋香港連接路
Remove ads

港珠澳大桥香港连接路(英语:Hong Kong-Zhuhai-Macao Bridge Hong Kong Link Road;又称港珠澳大桥香港段),由沿机场东岸1.6公里长的地面道路、1公里长的观景山隧道和约9.4公里长的高架桥组成。连接线毗邻全球最繁忙机场之一的香港国际机场。高架桥设计成180米的特大跨度,远离北大屿山生态敏感地区的同时,亦与机场南跑道和政府飞行服务队总部保持距离,减少工程和车辆行驶对机场及飞行服务队运作和附近码头的影响[3]。在北大屿山一段设计成离水面和陆地较高之高架桥直接跨过沙螺湾,以避免触及极具保育价值的沙螺湾古迹遗址一带陆地[4]。港珠澳大桥香港连接路为香港唯一一条右上左落(靠右行驶)快速公路,为此政府需修改《道路交通(快速公路)规例》,以让有关规例适用于港珠澳大桥香港连接路[5]。港珠澳大桥香港连接路也是唯一一条直接连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高速公路网的快速道路,西端香港界连接珠江三角洲地区环线高速公路珠海界近蓝海豚岛隧道入口。

事实速览 Hong Kong-Zhuhai-Macao Bridge Hong Kong Link Road 港珠澳大橋香港連接路, 原名 ...
Remove ads

建设

2011年11月18日,香港立法会财务委员会以35票赞成、3票反对,通过了建造港珠澳大桥相关工程的486亿港元拨款。其中兴建人工岛占304亿3,390 万元;香港接线161亿8,990 万元;屯门至赤鱲角连接路屯门西绕道的详细设计、工地勘测及前期工程占19亿960万元[6]

2011年12月14日,港珠澳大桥香港段工程(包括香港口岸及香港连接线)正式动工[7][8][9]

2012年5月25日,香港立法会财委会通过增加88亿5,730万元元以兴建香港接线,即由161亿8,990万元增至250亿4,720万元。[10][11]

2015年12月,观景山隧道东西边双向行车道的出入口已经打通,其连接的桥梁地基大致完成。

2017年4月,连接港珠澳大桥主桥与香港口岸的香港接线全线贯通,标志着大桥香港段工程一个重要里程碑[12]

2017年10月,香港接线高架桥段开始进行荷载测试,测试工序包括安排1辆200吨重卡车和6辆各重30吨卡车,总重量380吨测试车组停留于桥跨中段最少2分钟,再由工作人员测量桥面垂直位移。然后驶离测试车组,再检查垂直位移复原数值。测试在次年1月11日全部完成,全部桥面符合设计承载要求[13]

2018年1月20日,香港路政署宣布港珠澳大桥香港接线铺装路面和道路设施的工程顺利完工,余下工程包括最后安装及测试交通管理和监察系统以及其他配套设施的收尾工作[4]。负重荷载测试结果显示高架桥符合设计的安全标准[14]

Remove ads

事件

挑战环境影响评估报告

2010年1月[15],东涌一名老妇取得法律援助后向香港高等法院提出司法复核,挑战港珠澳大桥香港段的环境影响评估报告。2011年4月18日,香港高等法院判决香港环境保护署署长败诉,指环评报告未有比较大桥兴建前后空气污染程度的变化,违反《环境影响评估条例》的要求及其立法宗旨,决定撤销对工程批出的环境许可证。[16]港珠澳大桥香港段工程被迫延迟动工。

2011年9月27日,香港高等法院上诉庭判决环境保护署署长上诉得直。香港政府表示由于司法复核及上诉期间的工程价格上升及要改变施工方法以赶上原定完工日期,预计香港段工程费用将增加约65亿港元。[17]另外,提出司法复核的东涌老妇在接受香港传媒访问时,表示她本来无意打官司,是其他人叫她打官司,她说不知道会牵连到那么多人失掉工作,心里感到很不安乐,但又强调自己并非“扯线公仔”给人利用。[18][19]香港公民党余若薇则在专栏撰文反驳,港珠澳大桥工程延误并非因为司法复核,因为法庭根本没有向政府颁发工程禁制令,而且在政府首次败诉亦早有报导指出港珠澳大桥工程延误是由于“工程须与内地协调,以及需要就大屿山以北的大小磨刀进行额外的海岸公园初步研究”。[20]而政府在2011年2月提交立法会的文件亦指出,大桥施工前工作延误15个月的原因是“内地顾问需要较长时间对物理模型做出调整”,而大桥香港口岸详细设计及工地勘测工作延误5个月,则是因为“需要额外时间进行香港口岸国际概念设计比赛,然后再就上盖建筑进行详细设计”,均与司法复核无关。[21]

行驶方向

港珠澳大桥香港连接路采用右上左落的安排,与内地行车方向一致,而香港和澳门均采用左上右落,有议员质疑为何香港为港珠澳大桥“作出这么大迁就”。运输及房屋局副秘书长(运输)罗翠薇表示,大桥与香港连接路的交接点是一段时速一百公里的快速公路,用“右上左落”的行车安排是最恰当,且能有效及顺畅达到转线安排,同时保障驾驶者及乘客安全[22]

混凝土压力测试报告造假

2017年5月,香港廉政公署早前收到大桥工程涉及造假的举报,经初步调查后,怀疑有人涉嫌为大桥香港段工程进行水泥物料测试时伪造化验报告。5月23日发新闻稿表示,5月16日展开代号名为“绿田园”拘捕行动,拘捕21名土木工程拓展署涉事承判商人员,涉嫌贪污并向土木工程拓展署呈交虚假混凝土压力测试报告,骗过当局[23]。5月25日,港府发展局运输及房屋局、土木工程拓展署、路政署跨部门交代事件,怀疑有人未在规定时限内测试混凝土,事后调整测试器材的时间,不过认为这对测试结果影响不大,对混凝土质量没有实质影响[24]

2017年6月5日,香港路政署署长锺锦华表示,上周收到土木工程拓展署怀疑作假的测试报告,在210个可疑测试报告中,有159个涉及结构位置,位置散布在桥梁、隧道、地底或水底下的桩柱等。路政署已就当中13个结构位置进行“打石屎枪”测试作比对,全部结果达标[25]

出现施工缺失,缺少文件

备注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