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香港科学院
香港非牟利學術組織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香港科学院(英语:Hong Kong Academy of Sciences),简称港科院,为香港非牟利学术组织,是香港科学技术研究领域的最高学术机构之一,由香港大学前校长徐立之牵头[1],于2015年12月5日在香港礼宾府正式成立,以香港中文大学校友、香港大学前校长徐立之为首任院长,香港大学化学系讲座教授支志明为首任副院长[2]。现任院长为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分子生物学家卢煜明。

名称
港科院于成立前曾考虑以“香港科学院”为名,但由于在2014年已有一农产品公司在香港注册为“香港科学院有限公司”,因此只能定名为“港科院”[3];后已正名。
院士
港科院对院士国籍不设限制,只要对香港的科技发展有贡献皆有机会被选为院士,每2年会遴选最多5名新院士。
- 荣誉院士
| 院士 | 机构 | 专业 | |
| 杨振宁 | 清华大学,香港中文大学 | 理论物理学家 | |
| 高锟 | 香港中文大学 | 物理学及电子工程学家 | |
| 丘成桐 | 清华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哈佛大学 | 数学家 |
- 资深院士
| 院士 | 机构 | 专业 | |
| 让-马里·莱恩 | 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 | 化学家 | |
| 简悦威 | 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 | 遗传学家 | |
| 崔琦 |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 | 理论物理学及电子工程学家 | |
| 菲立普·希阿雷 | 香港城市大学 | 数学家 | |
| 朱经武 | 美国休士顿大学 | 物理学家 | |
| 梁智仁 | 香港大学 | 临床医学家 | |
| 萧荫堂 | 美国哈佛大学 | 数学家 |
- 创院院士
| 院士 | 机构 | 专业 | |
| 麦德华 | 香港大学 | 分子生物家 | |
| 徐立之 | 中国经纶慈善基金及浙江大学 | 分子生物家 | |
| 支志明 | 香港大学 | 无机化学家 | |
| 姚期智 | 清华大学及香港中文大学 | 计算机科学家 | |
| 黄乃正 | 香港中文大学 | 有机化学家 | |
| 蒲慕明 | 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 | 神经科学家 | |
| 郭位 | 香港城市大学 | 电子工程学家 | |
| 汪正平 | 美国乔治亚理工学院 | 电子工程学家 | |
| 陈新滋 | 中国中山大学 | 有机化学家 | |
| 叶玉如 | 香港科技大学 | 神经科学家 | |
| 任咏华 | 香港大学 | 无机化学家 | |
| 范上达 | 香港养和医院 | 临床医学家 | |
| 裴伟士 | 香港大学 | 病毒学家 | |
| 邓青云 | 美国罗彻斯特大学及香港科技大学 | 材料科学家 | |
| 袁国勇 | 香港大学 | 病毒学家 | |
| 王永雄 | 美国斯坦福大学 | 统计学家 | |
| 卢煜明 | 香港中文大学 | 病理学家 | |
| 沈祖尧 |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 | 临床医学家 | |
| 张明杰 | 南方科技大学 | 神经科学家 | |
| 陈繁昌 | 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 | 数学家 |
- 院士
| 院士 | 机构 | 专业 | |
| 莫毅明 | 香港大学 | 数学家 | |
| 沈平 | 香港科技大学 | 物理学及材料科学家 | |
| 叶嘉安 | 香港大学 | 城市规划 | |
| 谢作伟 | 香港中文大学 | 无机化学家 | |
| 莫树锦 | 香港大学 | 临床医学家 | |
| 杨彤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香港理工大学 | 数学家 | |
| 陈子亭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香港科技大学 | 物理学及材料科学家 | |
| 谢赏恩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香港大学 | 分子生物家 | |
| 谭广亨 | 香港大学 | 临床医学家 | |
| 陆锦标 | 香港科技大学 | 物理学家 | |
| 赵国春 | 香港大学 | 地质学家 | |
| 滕锦光 | 香港理工大学 | 结构工程 | |
| 于君 | 香港中文大学 | 临床医学家 |
Remove ads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