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满天星 (歌曲)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满天星〉[1](英语:"All Star")是美国摇滚乐团破嘴合唱团的一首歌曲,收录在其第二张录音室专辑《太空漫游》中,于1999年5月4日作为首波单曲发行。这首歌由格雷格·坎普创作、艾瑞克·瓦伦丁制作,是专辑中最晚创作和录制的歌曲之一,起因为乐团所属厂牌新视镜唱片要求其写出更多可作为单曲发行的作品。创作过程中,坎普汲取甜蜜射线合唱团和心灵蒙蔽合唱团等艺人的当代音乐元素,希望为边缘人创作出专属的“赞歌”。与乐团首张专辑《就是干》里较深的斯卡朋克色彩相比,这首歌的风格更适合在电台播放。
歌曲所获评价多为正面,乐评家称赞其旋律琅琅上口,并且见证了破嘴合唱团的音乐发展。歌曲登上多国唱片排行榜,最高于澳洲、加拿大和美国排名前十,并在芬兰、冰岛、新西兰、苏格兰和西班牙打进前20名。
〈满天星〉的音乐录影带由1999年超级英雄电影《神秘兵团》角色及乐团成员共演。该电影除了以“群星”为特色,也是首部起用本歌曲为插曲的电影。在此之后它又出现在《数码宝贝电影版》与《怪物史莱克》等电影中而广为人知。2010年代,歌曲因网络迷因再度爆红,更在2017年至2021年间成为全美点听数最多的摇滚歌曲之一。
Remove ads
背景和录制

〈满天星〉是破嘴合唱团为第二张专辑《太空漫游》录制的最后一首歌曲[2],和专辑的其余曲目一样于加州红木城的H.O.S.录音室制作、混音和策划[3]。乐团前张专辑《就是干》得力于主打歌〈Walkin' on the Sun〉的威势已卖出超过200万张,然而此张专辑其他歌曲的成绩均不及以往,导致一些人给乐团贴上了“一片歌手”的标签[4]。制作人艾瑞克·瓦伦丁表示,该张专辑有一个“不三不四的差别”,即非常成功,但也经常被买家退货,因为它的其余收录曲听起来不像实在是主打歌[2]。为了创作《太空漫游》,乐团决定将他们的曲风从《就是干》特有的斯卡朋克抽离出来[2]。吉他手葛列格·坎普因对流行音乐足够敏锐,担起为《太空漫游》谱写所有歌曲的任务[2]。
眼见专辑大致完工,合唱团将歌曲上交给音乐厂牌新视镜唱片发行,但遭到厂牌拒绝,理由是缺少像样的首波或第二波单曲[2]。总经理罗伯·海斯(Robert Hayes)向坎普提供写歌建议,他拿出一期《告示牌》杂志的复本,展示书中排行榜上的前50名歌曲,里头包括甜蜜射线合唱团和心灵蒙蔽合唱团等艺人,并告诉坎普他想要“每首歌曲的一小部分”[2]。接下来两天里,坎普创作出〈满天星〉和〈Then The Morning Comes〉两首《太空漫游》最先发布的单曲[2]。
撰写〈满天星〉的歌词时,坎普参考了乐团经常收到的歌迷来信内容。许多来信的年轻歌迷都曾有过被边缘或霸凌的经历,且对乐团抱有强烈认同感,所以坎普想写一首专属他们的“赞歌”[2]。他亦加入较忧郁的歌词,这与欢快的伴奏形成鲜明对比[5]。由于没有太多时间进行录制,乐团请来职业乐手麦可·厄尔巴诺代替他们往常的鼓手打鼓。瓦伦丁透露,歌曲在主鼓的基础上用了来自旧唱片的鼓点循环以增添复古感。贝斯手保罗·德·莱斯勒还在这首歌吹口哨[2]。
Remove ads
词曲
在音乐性上,〈满天星〉以4/4拍的F大调创作,速度为每分钟100拍[6],曲风被归类为另类摇滚[7]和强力流行[8]。作为献给边缘人的赞歌,〈满天星〉被坎普形容为“人生基本是美好的日常肯定”[9]。他表示孩子、老师和父母们非常感谢他们所制作的“有趣且轻松愉快”的专辑,而此作也延续了这项传统,具备简单好记的旋律、振奋人心的歌词,“所有那些很有感染力的流行乐的要素”。[9]
评价和殊荣
〈满天星〉获得乐评家多为正面的评价,一些评论认为它见证了破嘴合唱团的音乐发展。《每日报》的托德·诺登(Todd Norden)直言这首歌比《就是干》中的歌曲“好多了” ;美联社职员指它是《太空漫游》中其中一首“轻松放浪”的歌曲[10][11]。《晨报》作家约翰·特莱斯基(John Terlesky)称赞这首歌听起来“新颖且有所进步”[12]。
歌曲琅琅上口的旋律也受到赞扬。影音俱乐部的史蒂芬·汤普森(Stephen Thompson)称歌曲魅力无法挡,《滚石》杂志作家大卫·怀尔德(David Wild)则认为这首歌有机会成为热门金曲[13][14]。《亚特兰大宪法报》的道格·汉米尔顿(Doug Hamilton)夸赞〈满天星〉是专辑的“巅峰”和“完美的夏季颂歌”[15]。来自《爱德蒙顿日报》的桑德拉·斯佩鲁内斯(Sandra Sperounes)称赞歌曲聪明的词创,并特别注意到其“对愚蠢的含蓄指涉”[16]。而《奥斯汀美国政治家》的杰伊‧德福尔(Jay DeFoore)则持负面态度,批它为“专为MTV打造的空洞曲调”并且是并且是“样板热歌的经典范例”[17]。
在2000年第42届格莱美奖上,〈满天星〉获提名为最佳流行组合或团体声乐表演,但最终输给山塔那合唱团的〈Maria Maria〉[18]。在回顾性评论中,《告示牌》和《Paste》编辑都将它选为1999年最佳歌曲之一[19][20],而《滚石》作家罗伯·薛菲德[21]、《Spin》作家泰勒·柏曼(Taylor Berman)亦然[22]。《告示牌》特约撰稿人加布·金斯伯格(Gab Ginsburg)称歌曲自从出现在《怪物史莱克》后产生长久的文化效应,数以百计混音魔改影片均肇因于此;柏曼则形容歌曲好似“有了自己的生命”并蜕变成为一种“文化制品”[19][22]。 《Paste》的杰佛瑞·希姆斯(Geoffery Himes)称歌曲是“收听1999年40强电台最好的理由”[20]。《芝加哥读者报》的莱尔·加利尔(Leor Galil)盛赞歌曲已“跨越了曲风的边界”而且“永久地卡在美国人的海马回中”[23]。相反地,《Noisey》将其列进1990年代最糟歌曲名单,作家安娜丽丝·多梅尼基尼(Annalise Domenighini)称它是“为什么斯卡流行从一开始就不该存在的唯一论据”[24]
发行和商业成绩
〈满天星〉于1999年5月4日发行[25][26],是为《太空漫游》的首波单曲[27][28],同时也是1999年超级英雄喜剧片《神秘兵团》原声带专辑的第一首单曲[9]。这首歌于1999年5月22日当周打进《告示牌》百大单曲榜第75名,后在8月14日达到最高点第4名[29][30]。歌曲在同杂志的电台歌曲榜、成人四十强单曲榜与主流四十强单曲榜勇夺冠军[31][32][33],并在另类歌曲榜和成人另类歌曲榜排到第2和第5名[34][35]。〈满天星〉其后因在美国的认证销售量达到3,000,000张获得美国唱片业协会(RIAA)的三白金认证[36]。歌曲也成功进军国际,在加拿大,〈满天星〉打进《RPM》热门单曲榜第2名,并在成人当代榜与摇滚/另类榜排到第4和第6名[37][38][39]。它也在澳洲拥有前十名,芬兰、冰岛、新西兰、苏格兰和西班牙排行榜前20名的成绩[40][41][42][43]。
1999年末,这首单曲在《告示牌》年终百大单曲榜上取得第17名,并在成人40强、另类歌曲、主流40强和广播歌曲榜中排进前十[44][45][46]。此曲在澳洲和加拿大的年终排行榜分别排到第31和第4[47][48]。歌曲在英国获双白金认证,并在澳洲和意大利获白金认证[49][50][51]。
在《告示牌》摇滚串流歌曲榜上,〈满天星〉在榜时间逾100周,并在2019年9月21日达到最高点第3名[52]。歌曲是2017年和2018年全美串流点听数最多的摇滚歌曲之一,并获得2019年度摇滚串流歌曲榜第六[53][54][55]。
Remove ads
音乐录影带
歌曲的音乐录影带由McG执导,并由出演《神秘兵团》的影星客串。不过他们在录像带的绝大部分画面出自电影的库存镜头,其余则由替身上场,并且只有拍摄后半身[56]。全片以“神秘兵团”正征集新成员开始,在拒绝几位面试者后,团队看上破嘴合唱团的主唱史蒂夫·哈维尔[56]。影片接着围绕着哈维尔从失火的房子中救出小狗、徒手立起翻倒的校车等种种壮举[56]。
2019年1月,影片以HD画质高清重制并添加字幕,以庆祝歌曲发行20周年[57]。截至那时,影片已在YouTube累积达到2.19亿次观看次数[58]。
文化影响
〈满天星〉在发行后的几年间被频繁运用于各种电影中[25]。最早是1999年超级英雄喜剧片《神秘军团》以及《阿G探长》[26],次年它又出现在动画片《数码宝贝电影版》及其原声带中[59]。在2001年喜剧片《疯狂世界》中,破嘴合唱团更现身片尾的一场慈善音乐会并演唱这首歌曲[60][61]。而令歌曲名气再度大涨的是同年起用〈满天星〉为片头曲的梦工厂动画片《怪物史莱克》[2][22]。起初电影制片人只打算将这首歌曲当临时垫补用,并另请麦特·麦哈菲创作一首感觉相似的歌曲替代之,但梦工厂执行长杰弗瑞·卡森伯格提议直接用〈满天星〉就好[26]。虽然梦工厂方面意愿强烈,但破嘴合唱团对要和这样的家庭电影合作打不定主意,忧心自己的品牌形象会因此受到影响。最后团员在看完《怪物史莱克》试片后被打中了心,于是授权同意让〈满天星〉加进正片中。此外,他们还在电影结尾带来顽童合唱团〈I'm a Believer〉的全新演绎。[2]电影联合导演维姬·杰森称,〈满天星〉完美符合片中同名怪物的格调和气质,这个角色“很满意孤身一人的生活而且完全不知道自己还有很多要学。”[2]
〈满天星〉常在美国的体育赛事中播放,在球迷中享有高知名度[2][25][62]。乐团也屡次受邀到体育比赛中表演这首歌,包括美国职棒大联盟1999年本垒打大赛[62]。
2010年,乐团在喜剧小品《周六夜现场》中不断出现一位女孩的衣橱里,向她演奏著这首歌,其中女孩的母亲由珍妮佛·罗培兹饰演[63]。经乐团官方批准的改编音乐剧于2018年问世,名为《All Star: The Best Broadway Musical》(满天星:最佳百老汇音乐剧),而〈满天星〉是全剧唯一的曲目,透过不同形式和风格呈现[26][64]。Polygon的西达·阿德拉卡(Siddhant Adlakha)参加完该剧的朗读会后发表专文报导,形容其就像“点唱机音乐剧,但是点唱机坏掉了”。对于剧作概念,阿德拉卡表示:“听起来像是最世界上最白痴的主意,但如果剧组成员没这么齐心协力的整活我可不会开心的”[64]
Remove ads
〈满天星〉非但广泛用作网络迷因,也是不时被恶搞模仿的对象[25]。歌曲的混音改作与迷因梗与《怪物史莱克》有密切关连,该电影在网上拥有庞大的粉丝群和迷因社群[65][66]。歌曲本身的基础架构亦令其能轻易地被混搭或重混[5],副歌和开头的“somebody”一词便是常被拿来玩梗的部分。[67][68]
YouTube频道Richalvarez于2009年上传的“Mario, You're a Plumber”(玛利欧,你是水管工)被视为该平台最早恶搞〈满天星〉的开山之作[2][25][65][69] 。该影片以任天堂旗下游戏角色玛利欧兄弟为主题,截至2017年11月已获得150万总播放次数[65]。音乐家兼YouTuber尼尔·齐切尔加发行之四张一系列混搭专辑—《Mouth Sounds》、《Mouth Silence》、《Mouth Moods》、《Mouth Dreams》—混剪了〈满天星〉与其它20世纪90年代的流行歌曲[70],其中在2014年左右走红的《Mouth Sounds》被认为是引导歌曲声量和关注度进一步升高的契机[69]。歌曲于2016年因YouTuber乔恩·苏丹诺(Jon Sudano)的翻唱影片获得不少的曝光,他透过将〈满天星〉的歌词套用到其他名曲的方式,吸引破900,000人订阅,并催生更多类似作品[25]。于是,这些所谓的“Smashup”成为Reddit子版块和SoundCloud的子分类[71]。音乐录影带的观看数在此时期经历大幅的增长,直到热潮于2016年末稍降。ABC新闻电台表示歌曲在2016年12月平均每日就能获得21,000次到155,000次点阅,而在2017年高峰时每日甚至能达到478,000次的点阅数[72]。The Daily Dot的奥斯丁·包尔(Austin Powell)称歌曲就像当年在商业电台放送一样,成为网上几乎无孔不入的存在[73]。
破嘴合唱团目前已接受这首歌变成迷因的模样[65][73][74]。乐团原先对歌曲以这种方式再次流行感到困惑和抗拒,但随着理解加深而对这一概念产生兴趣[65]。在与The Daily Dot的采访中,哈维尔称是他们自己“发明了迷因”,原因是乐团早就透过新试镜唱片发行了多达十个歌曲的混音版本[73]。尽管乐团收到数个关于混音和翻唱的合作邀约,但无一顺利谈成,“我们觉得若是别人这样做会增添它的美丽,但若是我们这样做恐怕只会让它掉价。”[65]已离开乐团的坎普声称对〈满天星〉的长红受宠若惊,并已把苏丹诺加为脸书好友[5]。在众多混音二创作品中,坎普最喜爱改编自赛门与葛芬柯的〈寂静之声〉的“悲伤”版本—〈The Sound of Smash Mouth〉(破嘴之声),其放大了原曲歌词中的忧郁感[5]。
Remove ads
曲目清单
|
|
参与人员
以下资料取自《太空漫游》内页[3]。
破嘴合唱团
制作
- 艾瑞克·瓦伦丁 – 制作、策划、混音
- 布莱恩·加德纳(Brian Gardner) – 母带制作
- 崔佛·阿德金森(Trevor Adkinson) – 策划
- 麦可·厄尔巴诺 – 鼓[2]
榜单成绩
Remove ads
销量认证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