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潘皇龙
臺灣作曲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潘皇龙(英语:Hwang-Long PAN;1945年9月9日—)[1][2],台湾作曲家,曾获西德尤根庞德作曲奖、国家文艺奖、吴三连文艺奖、传艺金曲奖等奖项,作品多次于欧美、亚洲各地音乐节发表[3]。于1989年创立“国际现代音乐协会台湾总会”(今中华民国现代音乐协会)[4],并曾任“亚洲作曲家联盟”主席、策办国际性大型音乐节[5],致力将台湾音乐创作及乐团推向国际舞台[2]。
生平
潘皇龙出生于南投县埔里镇,毕业于省立台北师范学校(今国立台北教育大学)普通师范科、国立台湾师范大学音乐学系,后赴瑞士苏黎世音乐学院学习,1976年获得作曲家文凭,并于德国汉诺威音乐戏剧学院、柏林艺术大学专攻二十世纪作曲法。创作作品《因果木管四重奏》获得西德尤根庞德作曲奖(1979)、《回旋曲:钢琴三重奏》获西德音乐学院作曲比赛第二奖(1981)[2]。
1982年,与台湾声乐家林玉卿结婚,同年返台于国立艺术学院(今国立台北艺术大学)音乐系任教,而后陆续担任该校学务长、音乐学院院长等职务,2018年起获聘为名誉教授。1989年创立国际现代音乐协会台湾总会,担任多届理事长;并曾获选为“亚洲作曲家联盟”主席、“台湾作曲家协会”暨“亚洲作曲家联盟台湾总会”理事长[2][6],主办2011年亚洲作曲家联盟大会暨亚太音乐节[5]。
音乐创作
撰著〈音响意境音乐创作的理念〉于1995年刊载出版[7],其中提及以“意念的凝聚”阐述东方“一音一世界”概念上的美学逻辑,再以“乐想的扩充”举出音组织延伸与开展的作曲手法,第三则是探究“精神的表征”,使意念与作曲技法内外合一[8]。
理论著作
- 《现代音乐的焦点》(1983)
- 《让我们来欣赏现代音乐》(1987)
- 〈音响意境音乐创作的理念〉(1995)
- 〈建构台湾主体性的音乐生态新环境〉(2016)
- 〈超级支声异音〉(2017)[8]
荣誉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