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国家文艺奖
中華民國文藝獎項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国家文艺奖,是中华民国一个文艺奖项,现今由国家文化艺术基金会颁发,奖励对象为“具有卓越艺术成就,且持续创作或展演之杰出艺文工作者”。[1]
![]() |
![]() |
鲁迅文学奖 |
茅盾文学奖 |
老舍文学奖 |
人民文学奖 |
华语文学传媒大奖 |
朱自清散文奖 |
郁达夫小说奖 |
汪曾祺华语小说奖 |
林斤澜短篇小说奖 |
冯牧文学奖 |
施耐庵文学奖 |
徐迟报告文学奖 |
中国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 |
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 |
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 |
宋庆龄儿童文学奖 |
陈伯吹儿童文学奖 |
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 |
吴承恩长篇小说奖 |
![]() |
红楼梦奖 |
香港中文文学双年奖 |
中文文学创作奖 |
青年文学奖 |
香港书奖 |
香港金阅奖 |
亚洲周刊中文十大好书 |
![]() |
澳门文学奖 |
纪念李鹏翥文学奖 |
别有天诗奖 |
![]() |
国家文艺奖 |
中国文艺奖章 |
吴三连奖 |
台湾文学奖 |
南瀛文学奖 |
吴浊流文学奖 |
联合报文学大奖 |
台北国际书展大奖 |
时报文学奖 |
台积电文学赏 |
林荣三文学奖 |
梁实秋文学奖 |
台湾文学家牛津奖 |
杨牧文学奖 |
打狗凤邑文学奖 |
全球华文学生文学奖 |
全国优秀青年诗人奖 |
岛田庄司推理小说奖 |
九歌现代少儿文学奖 |
台湾推理作家协会征文奖 |
![]() |
花踪文学奖 |
花踪世界华文文学奖 |
![]() |
新华文学奖 |
南洋华文文学奖 |
新加坡文学奖 |
![]() |
纽曼华语文学奖 |
Remove ads
历史
国家文艺基金管理委员会成立于1974年5月1日(民国六十三年),是中华民国政府为奖助优良文艺创作及各项文艺活动而设,除设置国家文艺奖以外,奖助文艺作品翻译、文艺活动、文艺人才、文艺事业以及国际文艺交流等;奖助分12类、36奖项,得奖者可获得奖金新台币20万元及金质奖章;自1982年(第八届)起,设立特别贡献奖得奖人;自1989年以后,奖金增至新台币30万元以至40万元。
1992年至1996有时会同时举办中华民国翻译奖。[2]
1997年(民国八十六年)国家文艺奖改由国家文化艺术基金会承办,原称为“国家文化艺术基金会文艺奖”,官方及媒体称“文艺奖”,以便与旧制“国家文艺奖”有所区别;但官方于2001年经过文建会更名为“国家文艺奖”,至此两者名称混同。
旧制已办二十二届,新制却从第一届开始。旧制与新制最大差别:旧制“类别与项目”较为细密完整,比如文学部分,旧制细分小说、散文、儿童文学、新诗、旧诗、歌词、传记文学、新闻文学、戏剧、文艺理论、电影剧本等,每届申请人够水准则颁发,无则从缺。新制则较重视终身成就,未必与当年成就有关,如文学类则仅一人得奖,为奖励以生命力量坚持持续艺术创作,并积极创造独特且具现代性的风格之艺文工作者。原分为舞蹈、戏剧、文学、美术、音乐五类,2003年加入电影及建筑两类,并将奖金增至新台币60万元,2009年又修订为每名得主获得100万元。旧制得奖人亦皆当代文学艺术硕彦,少数人在旧制与新制上重复得奖;旧制得奖名单有待补遗。
2015年改为两年一颁,文化部也要求国艺会在颁奖典礼部分,预算比例不得像过去几届过高,避免模糊挹注艺术资源的焦点。国艺会执行长陈锦诚表示:“会有这样的变革,是因为考虑艺术创作的卓越,需要时间累积与淬炼。”至于每隔一年举办国家文艺奖所省下的1500万预算,将会回到其他补助机制,继续挹注艺术文化。
为了推广得奖者的创作思维与历程,国家文化艺术基金会与民间出版社合作出版每位得奖者的传记,并委托公共电视文化事业基金会制作纪录片《文化容颜》,使社会大众得以深刻了解他们的艺术生命。
Remove ads
历届得主
- 美术类:郭仪,摄影《国家重大经济建设》
- 散文类:陈晓林,散文《青青子衿》,言心出版社,1977年12月
- 散文类:陈克环,散文《悠悠我思》,彦博出版社,1978年8月
- 新闻文学类:荆瑞先,新闻文学《照妖镜》,黎明文化公司,1977年3月
- 美术类:陈若海,书法《楷书临夫子庙堂碑》等
- 美术类:杜立坤,美术工艺《玉器雕琢》
- 戏剧类:王生善,电视剧本《爱心》,华冈出版有限公司,1976年10月
- 特别奖:吴望尧,报导文学《越南沦亡琐记》、散文《越共炼狱九百天》等,联合报社、中华日报社,1977年12月、1978年4月
- 特别奖:古威威[5],报导文学《天安门抗暴事件》、散文《我家在天安门后面》等,名人出版社,1978年3月
- 特别奖:王禄松,新诗《风雨中的国魂》、《梅花志节》等,水芙蓉出版社,1978年8月
- 文艺理论类:黄永武,文艺理论《中国诗学(思想、设计、考据、鉴赏)》,巨流图书公司,1977年4月
- 诗歌类:王志健(上官予),新诗《爱的暖流》,台湾商务印书馆,1979年5月
- 散文类:沙铮(又铮),散文《故都风情画》[6],白云文化事业公司,1979年2月
- 散文类:张晓风,散文《步下红毯之后》,九歌出版社,1979年7月
- 新闻文学类:赵滋蕃(文寿),新闻文学《十大建设速写》,中央日报社,1979年6月
- 传记文学类:蒋君章(惜秋),传记文学《民初风云人物》,三民书局,1976年10月
- 传记文学类:徐咏平,传记文学《陈果夫传》,正中书局,1978年1月
- 美术类:刘万航,美术工艺《首饰──我国固有金属工艺技术的发扬》
- 美术类:何明绩,雕塑《伯夷叔齐》等(二人合得)
- 美术类:何恒雄,雕塑《田梗弄孙》等(二人合得)
- 舞蹈类:林怀民,艺术舞蹈《云门舞集──薪传》
- 特别奖:马瑞雪,散文《抒思集》,中华日报社,1978年12月
Remove ads
- 文艺理论类:吴宏一,文艺理论《清代诗学初探》,牧童出版社,1977年2月
- 文艺理论类:曾永义,文艺理论《说俗文学》,联经出版社,1980年4月
- 新闻文学类:朱君逸,新闻文学《大陆去来》[7],时报出版社,1980年9月
- 儿童文学类:谢武彰、董大山,儿童文学《大家来唱ㄅㄆㄇ》,启元文化事业公司,1981年8月(二人合得)
- 演艺类:徐露,戏剧《秦良玉》
- 演艺类:吴风,戏剧《战国风云》
- 特别奖:王诗琅,新诗《王诗琅全集》等
- 特别奖:陈火泉,散文《人生三书》、《追求更好人生》等
- 特别奖:李浮生,戏剧《汾河湾》、《定军山》、《岳母刺字》
- 特别奖:苏文擢,散文《浪语集》、《深怀导俗》、《韩文四论》、《说诗晬语诠评》等
- 特别奖:李奇茂等,国画《宝岛长春图》(由李奇茂、范伯洪、罗芳、苏峰男、罗振贤、蔡友等六位作家集体创作)
- 特别奖:谢明锠,西画《百炼成钢》
- 文艺理论类:吴慕风(吴若)、贾亦棣,文艺史《中国话剧史》,行政院文建会,1985年3月(二人合得)
- 文艺理论类:张子樟,文艺批评《人性与抗议文学》,幼狮文化公司,1984年10月
- 散文类:卜乃夫(无名氏),散文《我站在金门望大陆》,黎明文化公司,1985年8月
- 散文类:姜保真,散文《乡梦已远》,九歌出版社,1985年1月
- 散文类:潘希真(琦君),散文《此处有仙桃》,九歌出版社,1985年6月
- 长篇小说类:严停云(华严),长篇小说《花落花开》,皇冠出版社,1984年5月
- 新闻文学类:张奕,新闻文学《破晓时分》,中央日报,1985年4月
- 新闻文学类:傅佩荣,杂文《成功人生》,时报出版公司,1985年3月
- 传记文学类:于衡,传记文学《烽火十五年》”,皇冠出版社,1984年2月
- 音乐类:郑思森,器乐曲“《七夕雨》
- 特别奖:郭小庄,国剧,推展戏剧活动
- 特别贡献奖:颜水龙,对绘画艺术教育有特别贡献
- 特别贡献奖:王梦鸥,对文艺创作文学研究有特别贡献
- 特别贡献奖:杨三郎,对绘画艺术教育有特别贡献
- 新诗类:向明
- 新诗类:郑愁予
- 散文类:简媜
- 散文类:林燿德
- 国画类:黄才松 [10]
- 美术类书法组:薛平南(第二十届证书,证书日期1995年7月13日颁发)
- 特别贡献奖:张继高
- 特别贡献奖:林良
- 特别贡献奖:申学庸
无资料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