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澄社
臺灣自由主義學者論政社團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澄社(英语:Taipei Society),是台湾自由主义学者论政社团,成立于1989年4月17日。成立之初,希望在中国国民党与民主进步党竞争的态势间发出“第三种声音”[1],故于组织章程中订立“出任党政职务者视为自动退社”的标准。[2]
沿革
澄社成立之前,1960年代末期,许多标诸自由主义学者留学返回台湾,参与《思与言》、《大学杂志》等刊物编务、撰文。1970年代后,又相继于《联合报》、《中国时报》、《自立早报》撰文评论时政,于1980年代达于高峰,面对台湾解严的政治局势,希冀借由舆论推动政治改革,因而逐渐聚集。于是由胡佛、杨国枢、文崇一、李鸿禧、韦政通、何怀硕和张忠栋等七人为创社发起人,邀集李永炽、林正弘、徐正光、张清溪、张存武、张晓春、张春兴、陈师孟、黄光国、黄武雄、黄荣村、叶启政、蔡墩铭、萧新煌、瞿海源共十六位学者参与,正式创社,推选杨国枢为第一任社长。
澄社成立后,杨国枢于1989年6月22日《中国时报》发表创社声明〈我们为什么要组织澄社〉[3],声明中对当时国民党主政下的政治、社会局势提出批判,要求废止《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实践《中华民国宪法》、回归宪政;而对特权垄断、资源独占、族群冲突问题也有所诉求。创社成员讨论声明内容时,已经隐约浮现台湾统独议题。
国民党主政期间,澄社与民进党等在野势力合作,批判国民党,共同推展不少政治改革,发起相关议题,许多成员与民进党来往密切。随着台湾政治局势变迁,部分成员投入参政,出任党政职务退出。而族群、统独议题对立升高,于澄社中亦有争论,许多成员因而离去。如建国党中部分成员即原属澄社社员。
Remove ads
言论与主张
Remove ads
人物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