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澎湖三官殿
闔澎公廟,主祀三官大帝(三界公)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澎湖三官殿,旧称嘉荫亭或五里亭[1]。
乾隆四年(1739年)澎湖通判胡格鉴于厅署所在之文澳,至妈宫社渡头间的道路并无树林遮荫,是以盖亭供往来旅客休憩。[2][3]三官殿庙身坐北朝南,主祀三官大帝,俗称“三界公”[4];虽庙阶属公庙,却因地处市区边陲,信徒多来自红木埕地区(顶芸)。[5]
沿革[2][6]
- 乾隆廿九年(1754年),里人重修,澎湖通判胡建伟题额“古嘉荫亭”。
- 嘉庆元年(1796年),通判蒋曾年捐俸重修。
- 嘉庆廿四年(1819年),通判陞宝捐俸重修,并将“文武二帝”牌位移庙归宗,尊奉“三官大帝”镇殿中央,古嘉荫亭改称“三官殿”。
- 道光三年(1822年),通判蒋镛于庙外另建四垂亭、照墙与西厢阁,另择庙地一处出租予信徒盖屋,租金添做庙内香油金之用。斯事时,澎湖仕绅纪秉修[4]为纪念重修一事,曾于亭中题联,联曰:“五风兼十雨,里咏又途歌”,又曰:“嘉祥呈万灶,荫惠利群生”。
- 道光廿五年(1844年),代理通判邓元资发起重修,由生员林炳垣董理其事,三官殿增祀观音菩萨、注生娘娘与福德正神。
- 光绪十九年(1893年),庙宇因兵燹损坏,再度重修。

Remove ads
- 昭和十年(1935年),三官殿庙董锺红樟鸠资重修。
- 昭和十二年(1937年),三官殿重修落成,改由妈宫社东南北三甲庙归属统辖。
嘉荫亭赋
胡格作于乾隆三年(1738年):
太傅题诗之路,柳暗花明;右军高会之亭,茂林修竹。凡兹乔柯飞栋,敢求海岛殊方?第由文澳已达妈宫,每多踯躅;冲寒风而冒烈日,未免趦趄。虽荫樾之树难栽,而坚致之亭易设。爰捐清俸,不日落成。庶几扶杖婆娑,疗舒倦足;担簦来往,藉息劳肩。坐看碧水沦漪,潮无声而不怒;遥望远冈苍翠,夕有照已皆红。后之同心,幸为留意。
— 〈嘉荫亭赋〉, 周于仁、胡格编,《澎湖志略》[7]
建筑[4]
澎湖三官殿,庙内雕梁画栋,正殿屋架装饰,彩绘为主。大楣上,多台南名匠陈玉峰成熟之作,如“八仙过海”、“孙悟空大走南天门”等是。至若花鸟,则本地匠师王国忠之手笔也。而黄文华、黄友谦父子凿花木雕、彩绘独树一帜!文华师作品散件各庙,友谦师克绍箕裘,“锺馗赶鬼”、“郭子仪征战”等,皆其大作。 三官殿,木雕以斗座、横拱、束仔等小构件居多;石雕不多,木匾如:“参赞化育”、“德配昊天”,大正14-15年之物;他如:“福多怡遹”、“天官赐福”,昭和12年(1937)入火时,信众献立。近年,庙左民居改建大楼,出土“五风兼十雨”、“里咏又巷歌”“嘉祥呈万灶”石碑,应是清道光三年双头挂士绅纪秉修所题联对,堪为镇庙之宝!
— 2008年11月29日,发表于udn部落格〈陈鼎盛 诗写澎湖〉
图辑
-
圣旨牌
-
中坛元帅像
-
三官大帝像:天官、地官、水官
-
龙龟大将军
-
虎爷
-
办公大楼
-
三刻吟首描金地木刻对联(1925年)
新闻
2016年农历小年夜期间发生高雄美浓地震,造成台南永康区维冠大楼倒塌多人死伤的惨剧。澎湖三官殿在震灾过后,天官大帝寿诞前夕捐献台南市政府新台币一百万元做赈灾之用。[8]
相关条目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