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澳門填海造地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澳門填海造地
Remove ads

澳门主要依靠填海造地来扩展可用土地。由于山多平地少,在澳门历史上,澳葡政府先后把城市的范围扩展至关闸,占领青洲氹仔路环,又向清朝政府索要横琴岛对面山,亦在1863年进行第一次填海工程。截至2011年时,澳门半岛的面积在填海工程下已超过9.3平方公里,比1840年的2.78平方公里增大了3倍以上。纵使澳门没有法定的水域,澳葡政府时代已在沿岸的习惯水域内填出不少土地,且无须事先征得中国政府的同意;澳门回归后,特区政府仍沿用此习惯,直至2002年2月1日,中国开始实施《海域使用管理法》,新的填海工程至始需要取得中国政府的同意。

Thumb
澳门从1555年至2011年的变化
Thumb
澳门1912年与现时的面积变化

2015年12月16日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区域图》,自2015年12月20日起施行。调整了澳门特别行政区的陆地界线,明确了水域管理范围,澳门管理海域从澳门陆地向东南方向划定,面积为85平方公里;在粤澳陆地界线方面:将关闸澳门边检大楼地段划入澳门特别行政区;鸭涌河段除部分河段以鸭涌河南岸为界外,其余以鸭涌河中心线为界。

澳门总面积因沿岸填海而不断扩大,自有记录的1912年的11.6平方公里逐步扩展至2011年的29.9平方公里。其中:

  • 澳门半岛面积为9.3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31.1%;
  • 氹仔岛面积为7.4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24.7%;
  • 路环岛面积为7.6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25.4%;
  • 路氹填海区面积为5.6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8.7%。

从数据显示现今澳门的土地大部分从填海得来。随着现今配合赌场集团的建设、以及城市建设的需求,路环、氹仔、路氹城以及新城区的填海正使澳门的总面积继续扩张。

Remove ads

澳门总面积变化

Thumb
1889年的澳门半岛青洲
Thumb
最右边的陆地是1912年的澳门半岛大氹小氹路环岛
Thumb
1986年的葡属澳门全境

以下数据单位为平方公里[1][2]

更多信息 年份, 澳门半岛 ...

上述数据1840-1975年期间取自文化局、澳门政府民政厅或相关文献,1980-1999年取自统计局澳门年鉴,2000年后则取自地籍局。

根据另一资料显示,1840年之前,澳门半岛总面积只有2.7平方公里[8];1866年或之前,澳门总面积只有9.37平方公里。[9]

根据中山大学出版社缪鸿基等 《澳门》文献资料显示,1927年澳门半岛正填海造地扩至5.274平方公里,氹仔岛则扩至3.478平方公里,路环岛扩至6.615平方公里,总面积达15.374平方公里。[5][10][8]

Remove ads

历史

Thumb
圆台仔,位于澳门半岛东端的填海标志

澳门沿海广泛分布浅滩,这成为澳门进行填海造地的土地资源。澳门半岛最早填海造地于1850年,在三巴仔横街及下环街之间的一段地方填海,在1863年,澳葡政府下令填平了南湾澳督府对面之海湾,并沿着附近的海傍把南湾街拓宽。其后分别在1866-1910年澳门半岛西岸的北湾和浅湾、1919-1924年在澳门半岛西岸的内港、1923-1938年澳门半岛东岸的新口岸南湾相继进行填海工程。这些填海造地工程陆续形成了现时的靑洲台山黑沙环祐汉筷子基新口岸和南湾等地区的基本形貌,同时因开凿而改变了塔石山望厦山的地貌。

离岛方面,原氹仔由大氹、小氹、一粒米3个小岛组成。1919年大、小氹已填成一个岛。而路环的填海工程进行于1930年代1970年代,主要在联生货柜码头九澳水泥厂

1980年代后期起,澳葡政府开展了黑沙环、新口岸和南湾、氹仔地区的填海工程。其中南湾填海工程于1992年7月8日正式动工,其总面积达175公顷,包括两个人工湖和填海陆地约1.9平方公里。同期的黑沙环新区填海工程、林茂塘填海工程、新口岸填海工程、澳门国际机场填海工程及氹仔北安填海工程亦陆续完成。现氹仔的马场和澳门国际机场地区,亦是通过在氹仔削山填海而来。至于路环,土地总面积达三十三万平方米的联生工业村,同样是来自填海造地得来。

Remove ads

现况

路氹城填海计划

Thumb
路氹城填海工程(摄于2007年)

位于氹仔与路环之间,原本为十字门东侧海面。早在1920年代,便有一大型塡海计划将氹仔与路环之间的大片海域填海成为陆地,形成现称的“路氹城”。路氹城的出现,把两个原本独立的氹仔和路环两岛连成一起。

1960年代路氹连贯公路落成后,该处已半天然半人工地形成土地。公路西侧因水流缓慢,形成大遍浅滩,曾出现红树林,近路环一侧后来更成为垃圾堆填区。公路东侧亦形成泥滩,并发展了养蚝业。1990年代澳门政府计划在该水域填海兴建卫星城市,唯90年代末经济不景,计划被搁置,填海工程亦始终未有大规模地进行,只有当设施落实兴建时,才进行该部分的填海,故浅滩红树林亦得以被保存。至澳门回归时,落成的设施只有莲花大桥路氹城边检站路环小型赛车场皇庭海景酒店

澳门博彩业开放后,路氹城被重新定位发展旅游博彩业,多间博彩企业在路氹城投资兴建旗舰酒店,另一方面,政府为配合2005年东亚运动会举行,在路氹城兴建多个体育场馆,包括澳门东亚运动会体育馆澳门国际射击中心等,路氹城两侧的填海(或土地平整)工程正式展开,路氹湿地亦正式消失。

2007年,政府在路氹城东面机场大马路旁增设建筑物料堆填区,由于没有彻底清理海底淤泥,机场与堆填区之间的淤泥,向跑道南联络桥滑移,使机场浅滩扩大,引来鸟类觅食,危及飞机安全[11]

Remove ads

澳氹新城区填海计划

Thumb
澳氹新城区填海规划的偷步填海:澳门旅游塔一带土地

澳门政府在2006年施政报告中提出设立新城区的计划,前运输工务司司长欧文龙于2006年1月11日,介绍“澳氹新城区规划”的初步方案,分别在澳门半岛南面及东北面,以及氹仔北面共5个区域,发新城区。计划涉及面积730公顷土地,当中398公顷需要填海,预计可容纳11至12万人口,供澳门未来二十年发展。[12]

政府为配合酒店及娱乐设施发展,在未得到中央政府批准下,已率先落实澳门半岛南部的填海工程,准备扩阔孙逸仙大马路,以及作计划中的澳氹海底隧道的出入口,唯该地段至今仍荒置。

2008年4月23日,运输工务司司长刘仕尧在立法会表示,特区政府按照中央政府有关部门的技术意见后,于“澳氹新城区填海规划”原有基础上微调,填海面积将较2006年规划“略大”,用海面积约为500公顷,实际造地面积约有429公顷。

2009年4月21日,刘仕尧在立法会表示,“微调”后的“澳氹新城区填海规划”的方案,用海面积由原来约500公顷再度调整为约400公顷,用地面积亦由约398公顷调整为350公顷,并在新取得的土地上不发展博彩业及低密度住宅项目(如别墅)[13]。但整项计划经3年多时间,到目前仍在等待中央审批阶段。

11月29日,行政长官办公室宣布,国务院日前批准了澳门填海造地,填海区共分为五块,分别位于澳门半岛东、南,以及氹仔的北面,总面积约为350公顷,以兴建新城区,并要求特区“在填海过程进行跟进管理,加强保护周边环境,充份发挥新城区的建设作用。”[14]

澳门政府随即就新城填海区的总体规划开展相关工作,以及相关的公众咨询: 于2009年12月至2010年11月进行第一阶段规划概念研究,提出新城发展定位和概念性用地规划方向。

于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进行第二阶段规划草案研究,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学等团队开始对新城功能结构、土地使用、公共服务和重大基建提出多方案比选,更于2011年第四季在澳门科学馆进行第二阶段公众咨询。

于2011年12月至今,则正在进行第三阶段规划方案研究,以草案阶段专家、公众意见为基础,提出规划方案,并预计于2012年第四季进行第三阶段公众咨询[15]

Remove ads

港珠澳大桥珠澳口岸人工岛

为建设港珠澳大桥,澳门及珠海于新城A区东侧建设人工岛,在2009年12月15日开工。

轻轨东线北段设计连建造工程开展滩涂整治填海工程

为配合轻轨东线北段设计连建造工程开展滩涂整治区域的施工,由2023年9月28日开始进行开展滩涂整治工程及地基加固工程。同时,为建设轻轨关闸站,澳门特区政府向中央政府申请批准利用珠海区域范围V形不规则地块。该地块总面积约3,700平方米,其中陆地面积约1,439平方米,海域面积约2,261平方米。[16]

生态岛

澳门2022年度施政方针指,特区政府将推动于澳门管理海域范围内,进行生态岛选址及可行性研究。后政府在2023年提出在龙爪角对开海域利用建筑废料堆填生态岛,[17] 并在2024年公布生态岛分两期建设,首期将分2期建造,第1期的用海面积约1.4平方公里,用海面积约为2.45平方公里。[18]

争议

澳门特区政府的土地开发纪录,自从2005年成为了当地热门的政治话题[19]

长期的填海使得澳门的天然海岸线逐步消失。

参见

注释

Loading content...

参考文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