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为永春水
日本作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为永春水(日语:為永 春水/ためなが しゅんすい Tamenaga Shunsui;1790年—1844年2月11日),本名佐佐木贞高。日本江户时代后期作家、商人,人情本的代表作者,代表作有《春色梅儿誉美》等。
生平
为永春水本名佐佐木贞高,文化10年(1813年),他在江户开设了青林堂书肆,贩售书刊,并更名越前屋长次郎,在闲暇时间则饱读群书,亦曾向讲谈师伊东燕晋学习讲谈,但最终失败,转而立志成为一名戏作家,为此,他开始接触柳亭种彦、式亭三马等人,并向后者学习创作技巧[1]:2[2],之后,他开始以“二世南仙笑楚满人”出版文学作品,并动员狂言作家创作戏作,于1824年、1825年先后出版了《轩并娘八丈》、《三日月阿专》等作品[2][3]:322,而在出版贩售书籍的同时,为永春水也贩卖牙膏,亦巧妙地透过自己出版的书中插画,向读者推广了自己的产品[4]。1826年,他因在未经同意的情况下,擅自出版了曲亭马琴的小说作品,招致了后者的不满[5]。
文政11年(1828年),他将名字由越前屋长次郎改为为永春水,但不久后,其店铺遭火灾摧毁,与其合作的作家相继离开,此时的为永春水重操旧业,开始以金龙山人之名做起讲谈[2],天保3年(1832年),发表人情本作品《春色梅儿誉美》,随即凭借此作受到读者欢迎,其后,他亦创作了数部人情本作品[3]:322。天保12年(1841年),德川幕府新上任的老中水野忠邦推行出版审查,指控人情本内容低俗,并逐步限制其出版发售,为永春水遭到波及,他被当局逮捕并被判戴手铐五十天,并在受罚后不久逝世[6][7]:314-315。其徒弟染崎延房、为永春雅继承了他的戏作事业[8][9]。为永春水逝世后安葬于筑地本愿寺中的妙善寺,其墓葬曾在1923年的关东大地震中遭到损毁,因此其墓葬在昭和2年(1927年)随寺庙迁移至今东京都世田谷区乌山町一带[10]。
Remove ads
文学

江户时代中后期,李渔的小说戏曲流入日本,与此同时,町人阶级在江户等地逐渐壮大,以黄表纸、洒落本、滑稽本为代表的戏作文学也随之兴起[11],在文政年间,滑稽本走向衰落,而描写爱欲生活,兼具读本、净琉璃及歌舞伎特点及浪漫主义色彩的人情本逐渐壮大。为永春水就是引领人情本走向兴盛的代表作家之一,并被称为“东都人情本作者之元祖”,其代表作为《春色梅儿誉美》,讲述了穷困潦倒的青年丹次郎与未婚妻、两个艺伎共四人之间的爱情瓜葛关系,最终以完美结局收尾,在这部作品中,为永春水肯定了真诚男女之情,对于爱情癫狂的细节大加描写,强调了恋情的哀伤及无药可救[3]:322[7]:313-314。但在其盛行的19世纪初期,儒学仍在日本居于文化优势地位,当局及儒学家们并不接纳这类俚俗的小说作品,并认为其是伤风败俗之物[12][13],后世的日本学者则肯定了为永春水作品所体现的文学观,认为其风流有气度,具有“意气”的特点[14]。中国大陆学者刘振瀛则认为其对世态人情的描写颇为细腻,语言通俗易懂,受到町人的欢迎,却也批判了作品的低俗颓废[15]。
除了《春色梅儿誉美》外,为永春水还著有《春色惠之花:梅暦发端》、《春色辰巳园:梅暦余兴》、《春色英对暖语:春抄媚景》、《春告鸟:风月花情》等人情本作品,均见诸后人整理出版的《为永春水集》中[16]。
Remove ads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