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热带风暴乌娜拉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熱帶風暴尤娜拉
Remove ads

热带风暴乌娜拉(英语:Tropical Storm Unala日本气象厅编号:1314,中太平洋飓风中心编号:CP022013,台湾译名:皮瓦)为2013年太平洋飓风季第十个被命名的风暴,以及2013年太平洋台风季第十四个风暴,是2013年太平洋台风季强热带风暴佩娃后,第二个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从中北太平洋进入西北太平洋的风暴,而“乌娜拉”自形成至消散并无造成显著破坏或死亡。

事实速览 热带风暴(日本), 形成 ...
Remove ads

气象历史

Thumb
根据萨菲尔-辛普森飓风风力等级的强度绘制的热带气旋路径图
图例
  热带低压(每小时62公里或以下)
  热带风暴(每小时63至118公里)
  一级(每小时119至153公里)
  二级(每小时154至177公里)
  三级(每小时178至208公里)
  四级(每小时209至251公里)
  五级(每小时252公里或以上)
  不明

2013年8月11日,自中美洲西岸沿海有一呈东偏北—西偏南走向的季风槽线[注 4]夏威夷群岛南部反常西行,该区域形成三股扰动,每股相距约10个经度,其中位在夏威夷群岛东南方海面上的扰动被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给予扰动编号90C[5]

受惠于良好的环境影响,此热带低压在8月19日上午8时由中太平洋飓风中心直接升格为热带风暴,同时给予编号“02C”[注 5]及命名为乌娜拉(Unala)[7]

其后,乌娜拉在8月19日下午2时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进入西北太平洋海域,中太平洋飓风中心发出最后的警报,并改由日本气象厅(JMA)发报[8][9]。日本气象厅在当日下午2时将其评定为热带风暴,沿用中太平洋名称乌娜拉[10]。同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亦将其评定为热带风暴[8]

但受到环境的影响,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在下午8时将其降格为热带低压,并发出最后的警报[11]。而日本气象厅则在翌日上午2时降格为热带低压[12],并在上午8时认为系统已成为低压区逐渐消散[13]

在事后调整中,美国太平洋圣婴观测中心(PEAC)指出,乌娜拉、佩娃热带低压03C皆有跨越国际日期变更线[14],日本气象厅亦于年鉴指出乌娜拉跨越国际日期变更线后,以热带风暴的强度移动至威克岛东方海域上空并于当晚减弱消散[15]交通部中央气象局则指出乌娜拉进入西太平洋热带气旋后仅维持六小时热带风暴的强度[16]

Remove ads

各机构认知异同

Thumb
被中太平洋飓风中心认定有互动的佩娃(左)与乌娜拉(右)

跨区问题

乌娜拉在跨越国际日期变更线的过程当中引起了定位认定差异,中太平飓风中心在8月19日认为乌娜拉已跨越国际日期变更线并交由日本气象厅发报,而在事后的调整报告当中却认定乌娜拉在跨越国际换日线之前便已经逐渐减弱并消散[17]。日本气象厅在事后的调整报告中却认为乌娜拉是以热带风暴的强度跨越国际日期变更线,并成为跨洋气旋中报数最少的热带系统[18]香港天文台则在当年年鉴指出,乌娜拉以热带低压的强度跨越国际日期变更线[19]

消散问题

在事后的调整报告当中,佩娃与乌娜拉的互动引起认定问题,日本气象厅认为乌娜拉自行消散[15],而中太平洋飓风中心则认为乌娜拉受到藤原效应的影响,并并入至佩娃的系统当中而逐渐消散[17]。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在8月19日发表的“例行卫星监测报告”中表示乌娜拉迅速减弱的主因是佩娃所造成的[20]

注释

参考资料

参见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