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营养标签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營養標籤
Remove ads

食物营养标签是强制在预先包装食物列明食物营养数据的制度,目的是让消费者选购时更有选择,实践健康饮食以色列是最早采用营养标签的国家,现时并非所有国家/地区都有实行营养标签,而且各地的需要列明的营养成分数据都不尽相同。

Thumb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规定的营养标签[1]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美国

美国,根据每日摄取总热量为两千大卡的标准,营养标签会列出各项营养素占每人每日建议摄取量的百分比。

除了一些特殊食品(例如婴儿食品),目前营养标签所参考的每人每日建议摄取量是根据1968年参考膳食摄取量所订定出来的[1],以达到不同年龄、性别的种群的需求,因此营养标签所参考的每人每日建议摄取量和现在的参考膳食摄取量有所差别,如下表。其中维生素C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等营养素现在的参考膳食摄取量比营养标签所参考的每人每日建议摄取量高(甚至高出50%),而其他的营养素则较低。截至2010年10月,美国规定必须标示的微量营养素只有维生素A维生素C

更多信息 营养素, 营养标签所参考的每人每日建议摄取量 ...

一些食品并没有被规定要标示营养标签,而是以成分表代替,依照含量高低排序。

Thumb
原版的FDA营养标签(2014年前)

1990年的营养标示与教育法规英语Nutrition_Labeling_and_Education_Act_of_1990Nutrition Labeling and Education Act of 1990)规定大多数的食物必须标示营养标签[2](由FDA总裁David Kessler提出)。根据这条法规,自1994年5月8日开始,食物公司必须在包装食品上标示新的营养标签(这条法规并不包括肉类和家禽类,但是美国农业部(U.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USDA)对于肉类和家禽类有类似的规范[3])。而在1994年5月8日前,食物则标示称为"每份营养信息(nutrition information per serving)"或是"营养信息(nutrition information)"的旧的标签。

一个营养标签的开头会先注明一份的量是多少以及热量,接着是组成成分。每个营养标签几乎都会标示总脂肪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至于其他的营养素则可能会被省略(如果这个食物没有包含的话)。一般来说,营养标签通常会包含下列15项信息:热量、来自脂肪的热量、脂肪饱和脂肪反式脂肪胆固醇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蛋白质维生素A维生素C等。

如果一个食品的脂肪含量小于5克,则营养标签所标示的脂肪量会以0.5为单位取最接近的值,例如如果某食品的脂肪含量为7.8克,则会标示7.5克;而如果脂肪含量小于0.5克则会标示0克,例如如果某食品每份含有0.45克的反式脂肪,而整包有18份,则营养标签会标示0克反式脂肪,即使实际上整包含有8.1克反式脂肪。

除此之外,食物可能还会标示关于营养或是健康的信息。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只许可八种有科学证实的说法:钙之于骨质酥松、含纤维的谷物和蔬果之于癌症、含纤维(尤其是水溶性纤维)的谷物和蔬果之于冠状动脉心脏病、脂肪之于癌症、饱和脂肪和胆固醇之于冠状动脉心脏病、钠之于高血压、叶酸之于神经管缺损[4]。美国国家医学院(Institute of Medicine)则建议营养标签要包含对消费者有用的信息,包括饱和脂肪、反式脂肪、钠、热量、和一份的量[5]

目前有超过六十五亿个包装食品标示有营养标签。美国总统克林顿更在1997年颁发"营养标签设计优良"的奖项给 Burkey Belser[6]

Thumb
新版的FDA营养标签(2014年后)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并没有要求营养标签使用哪种字体,只要求使用简单且易读的字型[7],而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范例营养标签使用的是Helvetica[8]。然而,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和美国农业部(USDA)要求特定信息必须要用英文标示,包括产品名称、净数量、一份的量以及本包装含有几份、营养标示、成分列表、制造商和经销商的名称。另外,根据小写o的高度,最小的字母必须至少有十六分之一高(1.5875毫米)。

酒精饮料则由酒税烟草税务局(Alcohol and Tobacco Tax and Trade Bureau, TTB)管辖,而截至2012年还没有被规定必须要有营养标签。自2003年起,消费者团体持续游说酒税烟草税务局,希望酒精饮料必须要有显示相关信息的标签。有一些专业术语有一定的规范,例如"light"、"table wine"等等术语,而且在一些特定情况下酒精含量必须被标示。

2006年一月,反式脂肪的信息被规定要列在饱和脂肪的信息的后面。这是自从营养标签在1993年问世后第一个重大修改。2014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根据对于大众健康的重视和消费营养素的趋势,对营养标签做了一些修改。然而,研究指出美国大多数的人并不能了解营养标签所代表的信息,尤其是老年、黑人或是西班牙裔人、失业、在美国境外出生、英文能力不佳、低教育程度、低收入、南方等计算能力较差的种群;而因为这些修改没有办法将健康相关信息传达给最需要这些信息的种群,因此可能会使健康不平等的情况恶化。

有人提议一些对于营养标签的建议与修改,包括用"饮料分量"代替"一份"来更精确地反映真正被摄取的热量、用"总热量"和"脂肪的种类"代替"脂肪的热量"、用"添加糖的量"代替"糖含量"、标示维生素D和钙的含量等等。然而,有一些被提议的修改也引发了食品工业和公共卫生之间的争论:建议用"添加糖的量"代替"糖含量"这个提议是由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提出的,原因是每人糖消耗量在过去几十年来已经超过科学和政府机构所建议的量;然而, 一些食品公司却反对这项提议,认为在标签上增加"添加糖的量"这项标示并"没有好处(lack of merit)" 和"没有有说服力的证据(no preponderance of evidence)"。有些规定在2016年5月20日通过,制造商必须在2018年7月26日前修改标签(如果年销售量小于一千万的话则可以延至2019年7月26日)[9]

Remove ads

欧盟

欧盟,营养标签主要由欧洲联盟指令(Commission Directive)规范:2008年10月28日的指令(2008/100/EC)针对参考膳食摄取量、能量转换因子和定义等方面修改了指令(90/496/EEC),而现行的规范是"规章(1169/2011)",规定自2016年12月起所有包装食物都必须附有营养标签。

根据旧的规范(指令(90/496/EEC)),营养相关的信息通常称为"营养信息(Nutrition Information)"。并没有强制规范要用表格的形式,但是如果用表格的形式呈现信息的话必须遵守相关的规范。营养标签通常以"标准份(100克 (3.5 oz)或是100毫升(3.5 imp fl oz、3.4 US fl oz))"为单位来标示所含的营养素,另外会不会注明一份的量则不一定。

营养标签的开头会先注明热量,千卡千焦都要标示。

接着会标示组成成分:通常包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淀粉脂肪纤维等信息。通常"脂肪"和会被细分为饱和脂肪不饱和脂肪,而"碳水化合物"会标示"糖"的含量。在新的规范中,必须要标示的信息包括:热量脂肪饱和脂肪碳水化合物蛋白质(需要依照顺序),而不一定需要但可以标示的有:单元不饱和脂肪多元不饱和脂肪多元醇淀粉纤维维生素矿物质等。

在规章(1924)中,针对低脂、高纤维、低热量等等名词有法定定义。

欧盟在规章(1924/2006)考虑了关于健康方面和营养方面的建议。2012年11月,欧洲联盟委员会公布两个新的规范:规章(1047/2012)和规章(1048/2012),针对这些建议做了一些调整。现在所有健康方面的建议已经被欧盟审核,如果经过欧洲食品安全局(European Food Safety Authority, EFSA)的同意而通过的话则可以被采用。同意和拒绝的建议列表可以在欧洲食品安全局(European Food Safety Authority, EFSA)的网站上查到。

只要规定的营养信息有被清楚地标示出来,那么其他的营养信息或是格式(像是红绿灯标示系统)也可以标示,这些额外的信息并不在规范的范围之内。

Remove ads

香港

香港的营养数据标签制度在2010年7月1日生效,预先包装食品的营养标签,需要列出“1+7”的营养数据,包括:

中国大陆

Thumb
中国大陆市售食品的营养成分表样本

2008年5月1日起实施《食品营养标签管理规范》。

2013年1月1日起实施《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11]

台湾

《包装食品营养标示应遵行事项》[1][2]

标示内容

  1. 须于包装容器外表之明显处依下表之格式提供下列标示之内容: “营养标示”之标题热量蛋白质含量脂肪饱和脂肪含量反式脂肪含量碳水化合物含量糖含量钠含量、符合营养宣称营养素或出现包装食品营养宣称应遵行事项之营养素含量、或厂商自愿标示之其他营养素含量。
  2. 营养宣称或自愿标示项目如为个别或总膳食纤维个别糖类或糖醇类,则得列于碳水化合物项下,于糖之后标示,亦可标示于钠下方;胆固醇或其他脂肪酸得列于脂肪项下,于反式脂肪(酸)之后标示,亦可标示于钠下方;氨基酸得列于蛋白质项下,亦可标示于钠下方。
更多信息 包装食品营养标示格式, 包装食品营养标示格式(每日参考值) ...
Remove ads

参考文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