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爪哇银行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爪哇银行(荷兰语:De Javasche Bank N.V.)是荷属东印度的发钞银行。1951年,爪哇银行被印尼国有化成为印尼的中央银行,后更名为印度尼西亚银行。在一个多世纪时间里,爪哇银行与三大商业银行(小公银行、安达银行和荷印贴现银行)共同构成了荷属东印度金融体系的核心。[1]:703除了承担发钞行的职能,爪哇银行同时也是一家商业银行。

背景
1746年,东印度群岛的第一家银行通货银行(荷兰语:Bank van Courant)成立,旨在支持贸易活动。1752年,通货银行更名为通货与贷款银行(荷兰语:De Bank van Courant en Bank Van Leening),并获得授权向荷兰东印度公司雇员发放贷款。1818年,银行由于金融危机关闭。[2]
荷兰殖民时期
1826年,荷兰国王威廉一世授权在东印度群岛开设一家私人银行。1828年1月24日,爪哇银行成立,后来成为荷属东印度的发钞行,发行和管理荷属东印度盾。
1829年,爪哇银行在三宝垄和泗水开设了分行。后陆续在巴东、望加锡(1864年)、井里汶(1866年)、梭罗、岩望(1867年)、日惹(1879年)、坤甸(1906年)、望加丽、棉兰、马辰(1907年)、丹戎巴来、丹戎布拉(1908年)、万隆、巨港(1909年)、万鸦老(1910年)、玛琅(1916年)、班达亚齐(1918年)、谏义里、先达(1923年)和茉莉芬(1928年)开设分行。[2]
爪哇银行在荷兰本土的业务原由尼德兰贸易公司代理。1891年,爪哇银行于阿姆斯特丹开设办事处,后于1922年改组为爪哇银行荷兰分行(Bijbank Javasche Bank、Javasche Bank Nederland)[3],不久后又在纽约开设了办事处。[4]
二战期间,日本占领荷属东印度,占领当局于1942年3月关闭了爪哇银行以及所有其他荷兰和西方银行并尽可能没收其资产。[1]:706取而代之的是日本人开设的临时性的中央银行南方开发金库。1945年日本投降后,爪哇银行得以重新开业。
Remove ads
国有化及结局
1951年,苏加诺政府将爪哇银行国有化,并于1953年7月1日将其更名为印度尼西亚银行。当时,欧洲人仍然占该银行员工总数的五分之四。[5]
1962年,印度尼西亚银行迁至新的总行大楼,其后位于雅加达车站广场的旧总行大楼逐渐破败。大楼在2000年代进行翻新并改建为印尼银行博物馆,博物馆于2009年7月21日开放。
1966年,爪哇银行阿姆斯特丹分行更名为印尼海外银行。最终于2008年清算。[3]
历任行长
- 克里斯蒂安·德·哈恩(1828–1838)
- C·J·斯穆尔德斯(1838–1851)
- 埃曼纽尔·弗朗西斯(1851–1863)
- 卡雷尔·维格斯·范克尔赫姆(1863–1868)
- J·W·C·蒂本海姆(1868–1870)
- 福科·阿尔廷·梅斯(1870–1873)
- 诺贝图斯·范登贝格(1873–1889)
- 萨科·泽弗赖恩(1889–1893)
- D·格罗内维尔德(1893–1898)
- J·莱森巴赫(1899–1906)
- 杰拉德·卫斯林(1906–1912)
- 埃德·泽林加(1912–1924)
- 莱奥纳杜斯·特里普(1924–1929)
- 赫拉尔特·范布廷哈·维赫斯(1929–1945)
- J·C·范瓦弗伦(1946)
- R·E·斯密茨(1946–1949)
- 安德烈·霍温克(1949–1951)
- 沙弗鲁丁·普拉维拉内加拉(1951–1953)
Remove ads
建筑
-
1926年翻修前的总行
-
大厅(2016年)
-
庭院(2018年)
-
彩色玻璃窗(2018年)
-
阿姆斯特丹分行,位于皇帝运河街666-668号
-
万隆分行,建于1918年,现为博物馆
-
棉兰分行
-
棉兰分行,现为市政厅和印度尼西亚银行分行
-
梭罗分行
-
日惹分行
-
巴东分行
-
巨港分行(20世纪50年代)
-
泗水分行
-
玛琅分行
-
班达亚齐分行
纸币
-
1920年版25盾
-
1934年版10盾
-
1935年版5盾
-
1937年版5盾
-
1938年版50盾
参见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