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荷属东印度卢比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荷属东印度卢比
Remove ads

荷属东印度卢比印尼语Roepiah Hindia-Belanda),1942-1944年称荷属东印度盾荷兰语Nederlands-Indische gulden),是大东亚战争军票的一种,1942年至1945年间由日本占领当局荷属东印度发行。等值取代原有的荷属东印度盾

事实速览 荷属东印度盾荷属东印度卢比, 使用地区 ...
Thumb
1942年版10盾,属于日本军票的一种,正面绘有一串香蕉
Remove ads

历史

背景

1941年12月,日本开始进攻英属婆罗洲。到1942年1月,日军已开始攻击婆罗洲南侧属于荷属东印度的部分。紧接着在2月,苏门答腊和爪哇也遭到了袭击。最终,荷兰殖民政府于1942年3月8日投降,零星抵抗则持续了数月。[1]随后的几个月里,日本政府关闭银行、没收资产并接管了东印度的经济控制权。[2]

在日军的安排中,爪哇第16军管理,苏门答腊第25军管理,其余岛屿则由日本海军管理。[3]这种行政上的区分同时也意味着某些种类纸币的使用范围非常有限。例如,设计与日占马来亚(同样由第25军管辖)相似的100盾和1000盾纸币,原本仅打算在苏门答腊流通。然而,没有证据表明1000盾纸币实际进入了流通。[4]

日占时期

日本占领当局立即开始在东印度仿照其他地方发行军票[3]首批纸币在日本印制,由大藏省发行。[5][3]虽然这批纸币依然称为盾(荷兰语gulden),但当地居民日常称其为“日本钱”(印尼语Oeang Djepang)或“香蕉钱”(印尼语Oeang Pisang,得名于10盾券正面的香蕉图案)。[5]1盾分为100分(荷兰语cent)。 [6]

占领开始后,日本当局规定,自1942年3月11日起,军票和原有的荷属东印度盾并行合法流通。[4]但不久后,日本当局就开始等值兑换原有的荷印货币,并要求所有荷印货币都必须兑换成军票。[5]然而,政策并未严格执行,荷印货币被广泛囤积,甚至集中营中也是如此。[5]

帝汶战役后,日本人通过“1942年2月24日令”规定,军票取代葡属帝汶帕塔卡葡属帝汶流通。[7]

1943年3月,日本当局停止发行军票,改由于前一年成立,由横滨正金银行台湾银行管理的南方开发金库发行,外观上没有变化。[8]当时流通中的货币总值已达3.53亿盾。[9]同年,印钞厂迁到爪哇岛巴达维亚(今雅加达)的科尔夫。[5]

南方开发金库接手后,发钞量继续增长。柴田善雅指出,1943年底,流通货币总量几乎翻了一番,达到6.74亿盾,到1944年底更是接近20亿盾。[10]滥发货币造成了严重的通货膨胀。1944年,日本人将其更名为卢比(印尼语roepiah[11] ,虽依旧广泛流通,贬值的势头却没有停住。 [5]

战后

日军于8月15日投降,两天后印度尼西亚共和国宣布独立[6]最初,流通广泛的军票与战前的荷属东印度盾一起被接受为法定货币,无论是在荷兰控制区还是印尼控制区; [5]而事实上,荷兰人为了重建荷兰管治甚至加倍印钞,同时也导致了通货膨胀的持续加剧。[12]然而,日本发行的纸币与战前的荷属东印度盾并不等值;在爪哇,汇率在10:1到12:1之间。[13]

1946年3月6日,荷控区发行单位为盾,别称“红钱”的新版纸币取代军票,兑换率为3盾兑100卢比。[14]同年10月30日,印尼控区发行印尼盾取代军票,兑换率为1印尼盾兑50卢比。[15][16]然而,由于印尼民族革命仍在进行,货币体系混乱,军票一直流通到1949年。[6]

1946年,印尼财政部长亚历山大·安德里斯·马拉米斯(Alexander Andries Maramis)估计,到占领结束时,日本人总共发行了约22亿卢比的军票。[5]柴田善雅给出的数字则要高得多,超过了31亿。[10]与此同时,澳大利亚历史学家罗伯特·克里布(Robert Cribb)称,日本印制的军票远多于其记录,如果加上日本投降后印制的货币,实际总数可能在35亿到80亿之间,而占领期间仅发行了27亿。[12]

葡属帝汶大西洋银行允许在1954年12月31日之前将日本发行的货币兑换为葡属帝汶帕塔卡[7]

Remove ads

硬币

日本发行的硬币由于图案为印尼传统皮影戏人偶(哇扬)而被称为“人偶币”。硬币用锡铸造,面值分别为1、5和10分。硬币刻印年份为2604(皇纪),即1943年。然而,随着战局开始对日本不利,其有利的航运路线被切断,许多运往东印度的硬币因盟军的猛烈炮火和鱼雷攻击而连同船只一起沉没,导致该系列硬币从未正式发行。大部分未使用的库存后来被熔化,如今幸存下来的各面额样本非常稀少。

版别

1942年版盾

该版货币以盾为单位[17],面额为半盾及以上的纸币上印有“日本政府凭票即付持票人”(De Japansche Regeering Betaalt Aan Toonder)字样[18] 。小面额纸币上则为“日本政府”(De Japansche Regeering)。[17]所有荷属东印度群岛的军票都为“S”冠号,其后可能为一个数字(小面额纸币)、一个字母,或者位于两个字母上方。[19]早期印制的高面额钞票(即1、5和10盾)使用了序列号,但1943年3月后日本使用的印刷机器无法进行自动顺序编号,导致印制非常缓慢,并且经常出现多张纸币拥有相同的序列号的情况。[20]到第二次印刷(SB冠号)中期,序列号被废弃。[18]半盾及以上的钞票印在带有重复桐纹水印的纸张上。

1944年版卢比

于1944年9月发行,抬头改为大日本帝国政府(Dai Nippon Teikoku Seihu),单位改为卢比,[21]并完全在爪哇印制。[4]

纸币

1942年版盾

更多信息 图样, 面额 ...

1944年版卢比

更多信息 图样, 面值 ...

参见

参考文献

引用作品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