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牛尾宪辅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牛尾宪辅(1983年3月1日),日本作曲家电子音乐音乐制作人,以艺名agraph发表个人创作,2008年发行首张个人专辑《a day, phase》。他也以本名名义担任乐团LAMA日语LAMA成员,同时参与乐团电气魔轨的音乐制作与演出,并为多部影视作品创作配乐。

事实速览 牛尾宪辅, 音乐家 ...
Remove ads

人物经历

童年时期

牛尾宪辅于1983年3月1日生于日本东京都[1]。由于父母在邻居建议下开了音乐教室,牛尾遂于就读幼儿园时开始学钢琴。小学时期,牛尾经由电视动画认识了电子音乐组合access日语access (音楽ユニット)的作品,被乐团键盘手浅仓大介谱写的合成器音色深深吸引,因而萌生成为电子音乐家的念头。为了更了解电子乐,当时的牛尾除了到图书馆翻找相关的书籍,也接触了TM NETWORK黄色魔术交响乐团Kraftwerk等电子乐团的作品。父母希望牛尾先学好钢琴,他虽然不情愿,认为电子琴更有趣,但抱持着成为音乐家的梦想,便姑且继续学下去[2]

初中二年级时,牛尾说服父母买下山叶制造的EOS B900日语ヤマハ・EOSシリーズ,成为牛尾的第一部合成器,而其内置的音序器也成为他学习混音的工具。升上高中后,牛尾感兴趣的曲风开始转变。一次偶然接触到电子舞曲,让他大为惊艳,促使他发掘更多电子音乐家的作品。除了风格较为冷冽的Techno,他也喜欢偏向氛围音乐的电子乐,例如艾费克斯双胞胎Rei Harakami日语レイ・ハラカミ等人的作品。牛尾高中时曾待过一段时间的热音社,但他接触电子舞曲后,认为真人弹奏乐器并不比电子设备自动拨放来得酷,便没有继续玩乐团下去。时值互联网突飞猛进,牛尾因而接触到网络上的合成器与音序器软件,用父母买的Windows 9x电脑作曲和编曲,他也自此开始创作音乐[2]

Remove ads

踏入业界

牛尾后来进入东京工科大学,主修音乐与当代艺术,在一堂乐理课的老师教导下学会使用Pro Tools,并接下操作Pro Tools的工读,亦经由老师的引介,为唱片公司协助剪辑与后制,而工读的薪资也给了牛尾添购作曲用设备的余裕。2003年,20岁的牛尾第一次去看了石野卓球日语石野卓球涩谷区夜店的演出。石野卓球是牛尾非常欣赏的电子音乐家,因此牛尾把握演出的空档向他搭话,表示自己会操作Pro Tools,是他的歌迷,希望能为他工作。当时,石野卓球正在制作新专辑《TITLE #1》与《TITLE #2+#3》,却遇上助理离职,恰好在查找新的合作伙伴,因此他在一个月后接受了牛尾的毛遂自荐,聘牛尾协助音乐的制作[2][3]

担任石野卓球的助手,让牛尾能亲身参与电子音乐产业,他也曾以技术人员的身份参加Mayday英语Mayday (music festival)WIRE日语WIRE (イベント)等大型电音盛会,同时持续创作自己的音乐。23岁时,石野卓球向当了三年助手的牛尾邀歌,打算收录进处于筹备阶段的Techno合辑。牛尾先是让石野卓球听了一段意大利迪斯可英语Italo disco曲风的试听带,是当时牛尾相当满意之作,却被石野卓球打了回票,令牛尾大受打击。牛尾于是不再尝试舞曲,转而创作更适合在卧室里听的电子乐,并抱着孤注一掷的心情,将其中一首〈Colours〉的音档寄给了石野卓球。石野卓球对〈Colours〉赞誉有加,便将这首歌收录于合辑《Gathering Traxx Vol.1》中,成为牛尾初试啼声的契机。〈Colours〉的发行带给牛尾很大的信心,也为他日后的音乐风格打下基础[2]

职业生涯

〈Colours〉于2007年发行后,牛尾持续在助手工作之余写歌,但他很少再去夜店看DJ的演出,而是回家创作自己喜欢的音乐,他也从来没有将这些曲子发表出去的打算。有次,在石野卓球的好奇之下,牛尾忐忑地让石野卓球听了几段自己写的试听带。令牛尾意想不到的是,石野卓球非常喜欢这些曲子,告诉他“一定要把它们公开给全世界听到”。石野卓球所属唱片公司Ki/oon Music日语キューンミュージック的总监也很喜欢牛尾的试听带,提议要将其作为牛尾的个人专辑发行。牛尾想用一个有别于本名的艺名发行个人专辑,鉴于自己总受视觉事物启发而作曲,若这个名字与图形或视觉元素有关是最合适的。他很喜欢“graphic”这个字的读音,希望找出一个包含这个字的全新混成词,在石野卓球与其同业友人川边浩志英语川辺ヒロシ建议下,他将“graphic”改成了“graph”,最后加上一个“a”,成为“agraph”。2008年,牛尾集结这段时间创作的歌曲,以agraph之名发行个人首张录音室专辑《a day, phase》[2]

2010年,牛尾受邀于该年度的WIRE音乐节演出,获得相当热烈的回响,同年也受邀担任电音组合Underworld英语Underworld (band)巡回演唱会东京场的开场嘉宾英语Opening act[4]。不久后,牛尾发行第二张个人录音室专辑《equal》,舍去前张专辑中残存的舞曲元素,形成更纯粹的曲风[2],而专辑也颇受欢迎,并名列Oricon公信榜[5]。《equal》的成功带动了牛尾的名气,他也开始接到其他音乐家的合作邀请。虽然牛尾自认不是热中于玩乐团的人,但与其他音乐家交换声音,对他而言是非常新奇的事。于是在2011年,牛尾与音乐家中村弘二日语中村弘二古川美季日语フルカワミキ田渕久子日语田渕ひさ子组成乐团LAMA日语LAMA,并以本名参与乐团的活动,有别于个人创作的agraph身份[2]。2012年起,他也担任电气魔轨的现场支持成员,并参与该乐团的演出[6]。此外,牛尾一直是ACG的爱好者,他与身为同好也是同行的mito日语ミト (クラムボンのメンバー)组成乐团“2 ANIMEny DJ's”,并以“respect全世界的音乐宅与动漫宅”为宗旨,2010年起多次于地区性的动漫音乐节演出[7][8]

2016年,牛尾发行第三张个人录音室专辑《the shader》,以其新颖而细致的编曲,获得比前作更高的评价[5][9]

Remove ads

配乐创作

2014年系列动画片《乒乓》草创之时,导演汤浅政明偶然发现牛尾的作品。汤浅相当喜欢牛尾的音乐营造的氛围,也很看好牛尾的潜力,因此邀请牛尾为《乒乓》创作配乐。接下请托的牛尾为《乒乓》写了超过50首曲子,亦请来LAMA与cocobat日语cocobat乐团的成员协助录制,在牛尾与汤浅多次讨论后,绝大部分的歌曲也都获得汤浅采用,拨出后非常受欢迎。汤浅表示,牛尾很能配合故事的篇幅,或是音效指导的需求来调整乐曲结构,也非常积极的与他讨论[10]。当时牛尾经常在访谈中提到自己很喜欢山田尚子的动画作品,不久后就真的接到来自山田的邀约,且是为动画长片《声之形》创作配乐。虽是首次为电影作曲,但因为牛尾与山田的想法有许多重合之处,两人在沟通上十分顺利。牛尾后来写了82首曲子,其中约有50首在牛尾与山田讨论后,获山田采用于电影中[11]。山田后来赞誉道,牛尾能精准、细腻,且以一种无从干预的温度感建构声音,当情感波动时,也能诚恳的直面内心并创作[12]

《声之形》让牛尾以配乐作曲家之姿身名大噪,牛尾也开始接到愈来愈多的配乐邀约[13]。由牛尾操刀配乐的影视作品,除了汤浅执导的影集《恶魔人 Crybaby》和《日本沉没2020》、山田执导的长片《莉兹与青鸟日语リズと青い鳥》和影集《平家物语》,亦包含系列动画片《不吉波普不笑》、《胆大党》、《地。-关于地球的运动-》、动画长片《言语如苏打般涌现》、电影《不让小孩子知道》等等。为一部部影视作品发想配乐的过程中,他的作曲方式与风格也愈来愈多样,在为《电锯人》创作配乐的过程中,为了呈现出作品中的疯狂与混乱,牛尾更与索尼计算机科学实验室的工程师联合开发专门的GAN工具,制造出鼓声般破碎的链锯音效[14][15]

Remove ads

音乐作品

个人专辑

更多信息 发行日期, 专辑名称 ...
Remove ads

单曲

更多信息 发行日期, 单曲名称 ...

重混与共同制作

更多信息 发行日期, 曲名 ...

影视配乐

更多信息 年分, 影视作品 ...
Remove ads

个人著书

  • 《牛尾宪辅 定本》(日文,2025年2月出版)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