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王安祈
臺灣劇作家、戲劇研究學者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王安祈1955年出生于台北,国立台湾大学文学博士,自国立台湾大学讲座教授退休后,获选为台湾大学名誉教授。2002年担任国光剧团艺术总监,身兼台湾剧作家、剧评家、戏曲研究学者及教授等身份。学术研究杰出获台湾大学“胡适讲座”,国科会杰出奖,优良奖(三次)。获清华大学杰出教学奖(三次),台湾大学杰出教学奖(一次)。
![]() |
王安祈从小受到家人喜爱京剧影响,也对京剧着迷,并且视戏曲为终身志业,致力于推动台湾戏曲“现代化”[1]。有着深厚的古典文学底蕴,王安祈的传统戏曲作品深具质量,并情感丰沛、反映当代思维,且充分运用典雅词汇掌握戏曲写意剧场特色。为王安祈执笔国家文艺奖得主艺术家素描的评论人王友辉称她为“实务与理论兼具的杰出剧作家”。中国编剧陈亚先则在为其《当代戏曲》一书序言写道:“她的文章不是在卖弄自己,是在好心好意地关注别人。”[2]。 王安祈先后在国立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系取得学士(1977年毕业)、硕士(1980年毕业)以及博士学位(1985年)。自1985年起在清华大学中文系任教,1990年升为正教授,1992年担任系主任。2009年转至台湾大学戏剧系所,2010年升为特聘教授,2018年升为讲座教授。2019年夏以讲座教授退休,获聘为台大名誉教授。
其新编剧本曾获新闻局金鼎奖、教育部文艺奖、编剧学会魁星奖、文艺金像奖(连获四届),金曲奖最佳作词奖,1988年因编剧荣获十大杰出女青年,2002年起接掌国光剧团艺术总监长达20多年[3],致力于推动戏曲现代化及文学化,其作品屡屡获奖。2005年获得国家文艺奖,同年得奖人包括电影导演侯孝贤、小说家郑清文以及编舞家林丽珍等艺术家[4];2019年获得第卅届传艺金曲奖特别奖[5]。
Remove ads
生涯
王安祈曾在1985年至2009年之间于国立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和中国文学研究所任教。1990年起升为正教授,并在1991年至1994年间担任主任一职。2006年升任特聘教授。自2009年起转至国立台湾大学戏剧学系暨研究所任教,并在2018年升任台大讲座教授,在清大和台大教学生涯中开立中国文学史、词选、戏曲选、中国历代剧本选、明清传奇研究、当代戏曲、戏曲专题、戏曲编剧等课程。
1985年起开始在清华大学任教,同时开始创作戏曲,新编京剧。为陆光国剧队新编《新陆文龙》《淝水之战》《通济桥》《袁崇焕》等四部京剧剧本(由朱陆豪、吴兴国、周正荣、马维胜、吴剑虹、郭胜芳等主演)。同年起为郭小庄雅音小集新编创新京剧《再生缘》《孔雀胆》《红绫恨》《问天》《潇湘秋夜雨》(由郭小庄、曹复永、吴剑虹等主演)。为吴兴国[当代传奇剧场]新编《王子复仇记》(吴兴国、魏海敏主演)。为盛兰国剧团新编《[红楼梦]》(马玉琪、魏海敏主演)。为果陀剧团新编舞台剧《天龙八部之乔峰》(柯叔元、张雨生、王友辉主演)。
2002年起担任国立国光剧团艺术总监,以现代化与文学性为发展原则。新编《王有道休妻》、《三个人儿两盏灯》、《金锁记》(与赵雪君合编)、《青冢前的对话》、《孟小冬》、《百年戏楼》(与周慧玲、赵雪君合编)、《水袖与胭脂》、《探春》、《十八罗汉图》(与刘建帼合编)、《孝庄与多尔衮》(与林建华合作)、《关公在剧场》、《绣襦梦》(与林家正合编)、《天上人间李后主》(与陈健星合编)、协力编剧《梦红楼 乾隆与和珅》(林建华主创)。与罗伯威尔森合作将英国吴尔芙小说以意象剧场呈现《欧兰朵》。改编《阎罗梦》、《李慧娘》、《琼林宴》、《绣襦记》、《天雷报》昆剧《长生殿》等。剧作多由国光剧团魏海敏、唐文华、温宇航、朱胜丽、陈美兰、盛鉴等主演,李小平、戴君芳、王冠强导演。
应国家交响乐团(NSO)之邀新编歌剧《画魂》(钱南章作曲。田浩江、朱苔丽)。新编昆剧《烟锁宫楼》(上昆沈佚丽、余彬、罗晨雪、黎安主演)。改编昆剧《牡丹亭》(史依弘、张军)。
奖项
Remove ads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