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环线 (新加坡地铁)
新加坡地铁路线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环线(英语:Circle MRT Line,缩写CCL)是新加坡地铁一条地铁线路,由SMRT地铁营运。目前环线以一个不完整环形由中区的多美歌站经碧山站至港湾站。同时设有由宝门廊站分岔往滨海湾站的支线,未来将延长至港湾站形成完整的环形。环线在线路图上以橙色显示[2],全线位于地下,全长35.5公里,共设30座车站。
环线是新加坡第四条地铁线,由于尼诰大道倒塌事故导致延期,第3期率先于2009年5月28日通车,第1、2期则于2010年4月17日通车,第4、5期于2011年10月8日通车。前往滨海湾的支线于2012年1月14日通车。第6期将于2026年通车成环。
环线是新加坡第二条全自动运行的线路,不设驾驶室,是世界上最长的无人驾驶地铁路线之一[3]。环线同时是新加坡地铁第一条中型铁路系统,以3节车厢运行。
Remove ads
历史

环线的规划可追溯至1989年,通信及新闻部长杨林丰指类似的系统在人口到达400万人后变得可行,并指出人口和需求增长缓慢[4]。
计划的线路可行性研究于1994年10月11日展开。当时本线称为滨海线,于1997年10月16日首先公布。地铁线将服务滨海中心及位于滨海南的新市中心,另有若干支线分别前往牛车水、多美歌、加冷或巴耶利峇。该线预计设有18座车站,并有可能延长至丹戎巴葛[5]。该线的计划于1998年6月12日获得政府确认和批准[6]。然而由于滨海南一带缺乏发展和造价高昂,1999年11月牛车水支线自规划上删除,滨海线缩减至6座车站,从多美歌至体育场[7][8][9]。其中一部分被删除的线路后来成为滨海市区线的一部分[10]。与此同时,2001年4月28日公布了另一项延长至巴耶利峇上段的延伸[11]。
滨海线最终于2003年1月20日与计划中从巴耶利峇途经实龙岗和碧山前往波那维斯达的线路合并,共同组成环线的第三期[12],2003年12月12日第四期由波那维斯达延长至世界贸易中心的路段公布,将环线闭环并提供由港湾向西的连接,形成环线[13][14]。2001年8月8日,SMRT集团赢得投标,成为环线的营运者[15]。环线首三期的车站命名于2005年7月陆路交通管理局举行站名公众咨询后确定[16][17]。2005年11月,第4和第5期的站名也已经确定[18][19][20]。
Remove ads
2002年3月13日第一期工程开工,第二期工程于2002年9月5日开工,第三期工程于2003年5月开工,第四、五期则在2005年1月开工。起初预计于2006年至2010年分阶段通车,预计花费67亿新元,但尼诰大道倒塌事件导致第一期工程推迟至2009年开放。环线于2011年10月8日开放后,工程费用升至近100亿新元[21][22]。由于发生倒塌,车站搬迁至原来位置100米以外的新位置,面积只有原来的三分之二[23]。环线的三个车站起初设计为shell stations,但最后决定只开放两个车站,分别是加利谷站和虎豹别墅站(之前分别称为汤申站及西海岸站),武吉布朗站成为环线唯一的未开放车站[21]。
环线首段第三期全长5公里,从巴特礼站至玛丽蒙站,于2009年5月28日通车[24][25]。起初此段客量比预期低,每日只有32,000人次,低于预计的55,000人次[26]。全线的隧道工程于2009年8月17日完工[27]。第1和第2期于2010年4月17日通车[28][29],第4至第5期则在2011年10月8日通车[30][31][32][33]。2012年1月14日往滨海湾的两站延长线通车[34][35][36][37]。

2013年1月17日,时任交通部长吕德耀宣布环线第6期工程,将可实现环线闭环,原定2025年完工[38],来往滨海湾至港湾,全长4公里[39][40]。延线将港湾至滨海湾连接并将地铁延长至中央商务局南缘。2015年10月29日,陆路交通管理局宣布车站选址。工程的投标于2016年至2017年间进行[41][42][43]。
2017年5月15日,陆路交通管理局邀请公众提出三个地铁站的命名或保留现有命名[44][45]。吉宝站和广东民站的名称获得保留,爱德华王子站改名为爱德华王子路站[46]。
第6期工程于2017年末开展。一间由中国建筑集团和西丸建筑组成的合资公司赢得兴建吉宝地铁站和相关隧道的合约[47][48]。
第6期工程目前受新加坡疫情影响推迟至2026年完工[49]。第6期的隧道工程在2022年1月12日爱德华王子路站挖掘至广东民站后全部完工[50]。广东民站至爱德华王子路站之间的隧道只位于旧丹戎巴葛火车总站6.7米以下。在隧道工程开展前进行了大规模调查,确保隧道工程不会贯穿火车总站的地基。火车站正面和内部都建立了保护结构以及监察仪器以观察火车站的建筑物状态[51]。为了兴建隧道接通吉宝站,吉宝高架桥亦需要在以新微型桩柱支撑时严格监视。有三支支柱为了隧道工程而拆除[52]。
Remove ads
施工问题
2004年4月20日,环线第一期的尼诰大道站工地发生了严重意外,由于护土墙未能承受周遭压力,导致泥土塌陷,遗下宽150米、长100米、深30米的大洞,钢架扭曲,两部起重机降落洞中,大段路面塌陷。
调查委员会归咎责任于总承建商西松建设及新加坡陆路交通管理局的相关官员,并对他们发出警报予以谴责。工程主管Ng Seng Yoong事后被起诉,法庭于2005年11月颁令,罚款8,000新元。
事件造成四名工人死亡,三人受伤。事故的结果是,环线的第1期和第2期被迫延期。线路的第3期,巴特礼站至玛丽蒙站,率先于2009年5月28日开通。(尼诰大道站)部分建成的车站结构被废弃,受影响的车站被从事故现场移动了100米(330英尺)。最终,尼诰大道地铁站于2010年4月17日开始运作。这场意外令到环线的建造时间延长,而全线通车年份的也由2008年推迟至2011年。
位于芽笼路和巴耶利峇路交界处的福记大厦(Hock Kee House)于1960年代建成,是一栋5层楼高、共有28个住宅单位和7个铺位的商住楼宇,它坐落在环线的巴耶利峇地铁换乘站7米以外,靠近地铁隧道。
2005年8月11日,陆路交通管理局和建设局突然宣布该厦必须在土地征用法令下被政府征用并拆除,并要求受影响住户与业主必须在9月12日之前搬迁。而赔偿方面,业主除可获得最多10万新加坡元援助金外,也将在土地征用法令下,获得根据市场价格而定的法定赔偿。
消息一出,即引起很大的回响。有舆论质疑,不属于受工程影响而被征用的38个地段的福记大厦,为什么突然被征,而且只得一个月的时间迁出?
至于为何突然之间下清拆令,新加坡陆路交通管理局解释:在2003年得知福记大厦的桩没有达到应有的深度。当时,该局的评估显示大厦可能会出现裂缝,但其稳固性不会受到挖掘工程影响。
然而在2004年4月20日尼诰大道坍塌意外后,福记大厦旁环线挖掘工程已暂停,但福记大厦却继续沉陷。到了当年年底,该局聘请两家独立的工程顾问公司分别进行专业评估。
两份报告分别在2005年3月和7月完成。报告一致显示,一旦展开挖掘工程,福记大厦可能会坍塌。另外,任何稳固福记大厦结构的措施也无助于解决问题。
事件于2005年10月3日下午,随着所有业主迁出和政府官员封锁福记大厦而告一段落。
Remove ads
环线第三期的罗弄泉站位于实龙岗3道,两旁是私人住宅和学校。为避免噪音干扰居民,陆路交通管理局规定承包商只能在指定时间(星期一至星期六上午7时30分至晚上7时,星期日和公共假日上午9时至傍晚5时)施工。并且采用由上而下建筑法(top-down construction method),以减低噪音量,缺点是工人需要在有限的空间施工,会有一定的难度。
然而,仍有居民投诉工程仍对居民造成干扰。
车站列表
Remove ads
注释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