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瓦尔代尔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海因里希·威廉·戈特弗里德·冯·瓦尔代尔-哈茨(Heinrich Wilhelm Gottfried von Waldeyer-Hartz,1836年10月6日—1921年1月23日),是一名德国解剖学家,因创造了“神经元”和“染色体”等术语而闻名。[1]
Remove ads
早年生活
海因里希·威廉·戈特弗里德·冯·瓦尔代尔-哈茨(Heinrich Wilhelm Gottfried von Waldeyer-Hartz,1836年10月6日 - 1921年1月23日),1916年改名为威廉·冯·瓦尔代尔-哈茨 (Wilhelm von Waldeyer-Hartz),1836年出生于威悉河畔的黑伦(霍尔茨明登县)。[1]1856年10月进入哥廷根大学学习数学和自然科学。[2]于1857年结识解剖学家雅各布·亨利而改为学医。1861年以博士论文“论锁骨关节的功能”获得学位。瓦尔代尔于1862年3月通过国家医学考试,并在哥廷根大学完成学业。[2]
研究
1891年,瓦尔代尔创造了“神经元”一词来描述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为了巩固和确立自己的理论,韦尔代尔借鉴了神经解剖学家(后来的诺贝尔奖得主)卡米洛·高尔基(1843-1926)和圣地亚哥·拉蒙-卡哈尔(1852-1934)的开创性发现。他们曾使用硝酸银染色法对神经组织进行染色(高尔基法)。这种方法使他们能够细致地研究神经细胞(轴突和树突)的分支过程,以及它们如何相互连接,形成神经炼和神经网络,从而解释神经元间讯息传递现象背后的生理机制。[3]
瓦尔代尔也研究了嗜碱性染色体的丝状体,这些丝状体已被瓦尔代尔的同事华尔瑟·弗莱明(1843-1905)发现是染色质(细胞核内的物质)的主要成分。尽管在遗传学和细胞生物学中的意义尚待发现,但已知这些丝状体参与了弗莱明发现的细胞分裂现象,即有丝分裂以及减数分裂。他于1888年创造了“染色体”(1888)一词来描述它们。[3]
引用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