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甚目寺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甚目寺(日语:じもくじ)是位于日本爱知县海部市的真言宗智山派佛寺,山号为凤凰山。关于镇守,曾有式内社漆部神社(日语:ぬりべじんじゃ,原为八大明神社),但神佛分离令后,从境内分开了。其所在的甚目寺町之名,即因为该寺的原因。

通常被称为“甚目寺观音”,这个名字比起正式名称更常被提到。所祭祀的本尊是圣观音,为高度一尺一寸五分的秘佛,是奉祀在本堂的十一面观音 (50年公开一次的秘佛)的胎内佛。属于东海三十六不动尊灵场的第五朝圣所、尾张三十三观音第十六号朝圣所和尾张四观音之一。位于从大须观音看来的丁 (亥和子之间)的方向,当惠方在丁壬方向的当年(丁壬年,最近一次是在2007年和2012年)节分 ,会十分热闹。
Remove ads
历史
根据传承,在推古天皇5年(597年)[1],伊势国[2]的渔夫甚目龙麿(甚目龙麻吕,日语发音为はだめたつまろ)在捕鱼时,于当时海域附近打捞到了观音像,将这个观音像供奉在附近沙滨上的堂舍为本寺的开端。有一说认为这个观音像,是敏达天皇14年(585年),由物部守屋、中臣胜海投向海里的三尊佛像之一(圣观音)。其余两尊,分别为善光寺的阿弥陀佛,安乐寺(太宰府天满宫)的势至菩萨。龙麻吕以自己的名字“はだめでら”作为寺堂名称,写作“波陀米泥良”,被写作“甚目寺”则应该是中世起。但根据传说,透过上述的创建经纬,佛教考古学者石田茂作的研究认为,实际上该寺历史可追溯到奈良时代以前,天智天皇生病时,曾至甚目寺祈祷而病愈。因为此事,甚目寺成为敕愿寺。
- 597年(推古天皇5年) - 创建。
- 679年(天武天皇7年) - 整建寺堂,有凤凰山山号[3]。
- 853年(仁寿3年)8月8日 - 进行堂宇建设工程,但有短暂的衰退。
- 1103年(康和5年) - 因藤原连长和僧人智能、大江重房而再兴。
- 1124年(天治元年) - 因地震损坏。
- 1126年(大治元年) - 大江为道和他的女儿长谷部氏复兴。
- 1196年(建久7年) - 进行南大门再建。
- 1201年(建仁元年) - 圣观上人的劝进再兴[4]。
- 1586年(天正13年) - 遭遇天正地震而损害。此时的复兴重建,参考模仿了大和国长谷寺的伽蓝。重建本堂,和仁王门的大规模修缮。因织田信长和德川家康的保护而繁荣。
- 1627年(寛永4年) - 进行三重塔的重建。
- 1634年(寛永11年) - 东门重建。
- 1644年 (正保年间) - 进行仁王门的修复工程。
- 1873年(明治6年)7月19日 - 发生了本堂全被烧毁的火灾。
- 1875年(明治8年) - 兴建暂时的本堂。
- 1891年(明治24年) - 因浓尾地震造成建筑倒塌、损坏。
- 1992年(平成4年) - 重建本堂。
Remove ads
文化资产
- 重要的文化资产(国家指定)
- 南大门 - 1196年(建久7年)的重建。因源赖朝命令,梶原景时奉行建立。仁王门也是,而其所供奉的仁王(金刚力士)像,是 1597年(庆长2年)福岛正则所捐献的。[5]
- 三重塔 - 1627年(宽永4年)重建。高为25米。为吉田半十郎的捐赠。[6]
- 东门 - 1634年 (宽永11年)重建。[6]
- 绢本着色不动尊像 [7]
- 绢本着色佛涅槃图 [8]
- 木造爱染明王座像- 镰仓期期所作。在2011年解体维修时,发现了胎内合子(日语:ごうす)中的爱染明王像(木造彩色,镰仓时期)。[9] [10]
- 其他文化资产(县指定)
- 烧毁的文化资产
主要活动
- 正月的第一次祈祷会(1月1日〜3日)
- 节分会(2月3日)
- 桃十日节(8月)
- 甚目寺观音手作市集(12个月)
位置
- 爱知县海部市甚目寺东门前24番地
周围
- 海部市立甚目寺小学
- 甚目寺历史民俗资料馆
- 爱知县道124号西条清须线
交通方式
- 名古屋铁道 津岛线甚目寺駅 下车步行5分钟
- 名古屋第二环状自动车道 甚目寺北IC或甚目寺南IC往东约5分钟
其他
注脚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