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疑问惊叹号

驚嘆號與問號混合的符號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疑问惊叹号(英语:Interrobang)表示既疑又惊的情感,混合了惊叹号问号,通常以“?!(⁈)”或“!?(⁉)”表示,亦有用“‽”等单一的符号来表示。(??! or !!?)

事实速览 ‽, 一般标点符号 ...
Remove ads

显示

Unicode值为8253,在HTML文件中可以用‽‽显示,但是部分网页浏览器并不支持。

以下的表格可以用来检查你的浏览器对它的支持度:

更多信息 图像, 默认字体 ...

用法

在一般排版中,由于没有‽符号,所以会用“?!”或是“!?”。

并非汉语正式标点符号,平时书写不受限制,不能在重要文书中使用。如果该句子既疑又惊,就应视乎其疑问和感叹成分的多少决来采用感叹号和问号。有时也会采用多个问号和感叹号并列出现的方法,但一般问号在前。

简体中文中的正式用法为“ ?!”,当句子包含疑问、感叹两种语气且都比较强烈时(如带有强烈感情的反问句和带有惊愕语气的疑问句),可在问号后再加叹号(问号、叹号各一)。[1]

漫画广告中,疑问惊叹号的使用非常普遍。除此之外,在国际象棋的棋步记述中有使用“!?”表示有趣而又未必最好的一步,“?!”表示难以决定优劣的一著。

历史

1962年,美国人Martin K. Speckter觉得若广告设计者令宣传句子结尾只有一个符号会比使用两个更好看。他将这个想法写入杂志《TYPEtalks》的文章内。Speckter亦邀请人们为新的符号命名,其中的建议包括“rhet”、“exclarotive”和“exclamaquest”等,但他最后选择了拉丁语的疑问“interrogatio”和印刷商对感叹的行话“bang”混合而成的“interrobang”。

这个符号的平面设计亦在该文中征求。

1966年,American Type Founders发表了Americana印制面,其中有疑问惊叹号。1968年,疑问惊叹号在某些Remington打字机出现。1970年代,有疑问惊叹号的键可供购买,可以作替换Smith-Corona打字机的键。1960年代,随疑问惊叹号的流行,interrobang出现了在某些辞典,并受杂志、报纸的文章论及。

疑问惊叹号失败于它只成一时风尚,从未加入正式的标点符号;很多字体没有包含它。可是它没有消失:Microsoft将疑问惊叹号纳入Wingdings 2的字符中;其后它又被Unicode接纳。

颠倒的问号和感叹号的混合体能用于西班牙语的开首字母,称为gnaborretni,意即interrobang的反转。

参考资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