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白田 (选区)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白田(英语:Pak Tin)是香港深水埗区议会曾使用过的一个选区,代号F18,1982年设立,2007年分拆,最后一任区议员为前香港民主民生协进会成员甄启荣

事实速览 白田 Pak Tin, 代号 ...

范围

取消时选区范围包括白田邨及邻近伟智里的私人住宅楼宇,当时与其相连的选区有龙坪南山石硖尾选区。

沿革

白田选区首次出现于1982年香港区议会选举[1],除第一届(1982-1985年)为单议席选区外,至1994年之前一直是双议席选区,范围包括现有龙坪及上白田下白田选区。当时以白田邨人口最多,故以白田为名,结果1982年区议会选举由无党派夏兆光以1,293票多于851票的李殷炽、776票的革新会丘陵、557票香港公民协会连永茂,成为本区首任议员。

1985年区议会选举白田选区成为双议席选区吸引到四人参选,结果由时任市政局议员冯检基所支持的谭国侨以4,296票取得首席,而加入了革新会夏兆光以2,266票而取得第二席连任,另外的候选人雷良贺得到743票,而李殷炽则有507票。

1988年区议会选举白田选区继续吸引到四人参选,谭夏二人继续参选,另外代表民协的谭国侨带领党友沙美贞参选,第四名候选人为无党派李锡波,结果谭国侨以2,229票连任,革新会夏兆光得到1,713票取得第二席,沙美贞以1,670票落败,而李锡波则有658票。然而夏兆光其后被裁定违反《舞弊及非法行为条例》而丧失议员资格,故于1989年4月20日举行补选以填补其空缺,结果由沙美贞以1,746票击败694票的吕柏耀当选。

1991年区议会选举本区吸引到三人参选,民协派出谭国侨及郑学哲参选,对上无党派的吕柏耀,结果由谭郑二人以2,343及1,880票多于吕的1,404票当选。其后郑学哲报称健康理由向区议会请辞,故于1992年5月24日进行补选填补空缺,结果由民协甄启荣以接近六成得票当选。

1993年港督彭定康推行政改方案,区议会全面实行单议席单票制,取消双议席选区,并改由选区分界及选举事务委员会制定各个区议会选区。当时白田选区在分拆出以泽安邨为主的泽安选区后,定为单议席选区,1994年区议会选举代表民协的谭国侨转到泽安选区,而本区则由同为民协成员的甄启荣以1,537票多于对手自民联吕柏耀的812票当选。

1999年区议会选举代表民协甄启荣以七成三得票胜过民建联黄尉聪当选(2,690对965)。2003年区议会选举,更只有民协甄启荣报名而自动当选。

由于西九龙填海区(俗称西九四小龙)及歌和老街近笔架山地区人口增加,原南昌五区、九龙仔(大坑东及大坑西)、白田及石硖尾区需要重划以腾出议席予西九龙填海区范围。2007年,选举事务处将原本白田选区的范围分拆,其中白田邨9、10、11、13座被划入龙坪及上白田选区,而其他部分则划成下白田选区。以便将分散在大坑东及又一村龙坪选区的平房及豪宅组合成为又一村选区,而这划法被指以社区阶级划界。[2][3][4][5]

然而甄启荣2006年因区内白田公共图书馆迁往石硖尾邨一事,与其所属的民协闹翻而退出,以无党派身份参选改划后的下白田选区。

Remove ads

历届议员

更多信息 届别, 议员 ...

历届选举结果

更多信息 政党, 候选人 ...
更多信息 政党, 候选人 ...
更多信息 政党, 候选人 ...
更多信息 政党, 候选人 ...
更多信息 政党, 候选人 ...
更多信息 政党, 候选人 ...
更多信息 政党, 候选人 ...
更多信息 政党, 候选人 ...
更多信息 政党, 候选人 ...
Remove ads

资料来源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