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皇太妃
贵族头衔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皇太妃,是中国、越南和日本尊封先代皇帝或天皇妃嫔或原为妃位的现任皇帝或天皇生母的位号,位次皇太后。历史上第一位皇太妃是东晋晋哀帝、晋废帝的生母周贵人。
中国
皇太妃这一尊号一般仅限于尊封非皇后出身的帝母。继任君王没有义务与责任要尊封君王的其他遗孀为皇太妃。自东晋周太妃以后,历代多有延用皇太妃一号。妾妃所生的儿子登基为新任君王,母以子贵,本该以帝母之尊登位皇太后,但在中国的宗法制度中,嫡庶有严格的区别,当先帝嫡妻皇后在世,现任皇帝只能尊嫡母为皇太后,也因此这些非皇后出身的帝母只能屈尊于皇太妃一位。部分皇太妃在先帝嫡妻去世后,又被尊为皇太后、太皇太后。以下列出明以前历代皇太妃:
- 翊圣皇太妃徐氏,即前蜀花蕊夫人。前蜀高祖王建淑妃。后主王衍姨母,王建死后,因其姐顺圣太后为嗣皇帝生母,尊为皇太妃。
- 皇太妃刘氏,后唐太祖李克用正妻。后唐庄宗李存勗称帝后,册生母曹氏为皇太后,嫡母刘氏仅册为皇太妃,违背了尊嫡母为皇太后的制度。
- 皇太后刘氏,后晋宪祖妾,后晋高祖石敬瑭庶母。天福二年(937年),高祖尊为太妃,不加皇字。天福七年(942年)五月,高祖病重,下诏晋尊为皇太妃。出帝石重贵尊皇祖母为皇太后。
- 皇太妃安氏,后晋宋王石敬儒妻,出帝石重贵之生母。后晋高祖石敬瑭去世后,侄出帝即位,尊伯母李皇后为皇太后。生母秦国夫人安氏虽为正妻,仅为皇太妃。
- 皇太妃赵氏,南汉开国皇帝刘䶮昭仪,殇帝刘弘度生母。殇帝继位,此时其嫡母马皇后已去世,但刘弘度仅尊母亲为皇太妃。
明朝允许两宫太后并立,皇帝的嫡母与生母并尊为太后。仅正式尊封有一位皇太妃,是在皇太后缺位的情况下,尊封在朝廷和后宫具有威望的妃嫔为皇太妃,代掌皇太后印玺。
清承明制,允许两宫太后并立,但在乾隆以后,对皇太妃的尊封大量增加。普遍而言,本身在朝廷或后宫具有威望,或是曾对新任君王有辅育之恩(如温惠皇贵太妃),又或者是子女在朝有功绩的先皇遗孀,以及一部分享有高寿的先皇遗孀(如皇考裕贵太妃),都能够被尊为太妃。故而清朝皇太妃数量众多,更有皇贵太妃、贵太妃、太妃三等。不过在民国初年的逊清小朝廷中,皇贵太妃名号变得浮滥,同治、光绪两位皇帝的所有在世的遗孀都获得了皇贵太妃名号,是所谓四大太妃,并在隆裕太后逝世后居皇室与内宫的主导地位。
Remove ads
越南
阮朝之前一般只有妃嫔出身的帝母尊为皇太妃。虽然有些妃嫔出身的帝母死后追尊为皇太后,但生前只能尊为皇太妃。例如越南李仁宗之元妃、李圣宗的生母倚兰夫人黎氏,以及陈朝陈英宗之妃、陈明宗生母徽思皇妃陈氏,在儿子登基后都只尊为皇太妃,死后才追尊为皇太后。
自明命帝起,皇帝后宫不立皇后,只封妃嫔,以皇贵妃为正室,死后追尊为皇后,而新帝生母则被尊为皇太妃。例如,绍治帝之子协和帝刚刚被拥立时,曾尊其生母端嫔张氏慎为皇太妃。协和帝被废后,端嫔的皇太妃称号也被剥夺。建福帝继位后尊其嫡母谦皇后武氏谐为皇太后,养母学妃阮氏香为皇太妃,直到同庆帝继位后才废除了学妃的皇太妃称号。同庆帝的正室阮有氏娴封为皇贵妃,而继同庆帝位的是和嫔杨氏熟之子启定帝,启定帝登基后把嫡母尊为皇太后,生母尊为皇太妃,后来才再尊为皇太后。
日本
日本皇室在醍醐天皇以前,只有皇后所出之子,才能在登基后尊生母为皇太后。若妃、亲王妃、王妃所出之子登基为天皇,只能称皇太妃而非皇太后。自醍醐天皇尊养母藤原温子皇太夫人、并授予中宫职的承职后,即使非皇后所出之子,也能尊生母为皇太后。
参考书目
参看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